浅谈外宣翻译存在的宏观问题与对策

2012-04-08 19:01
关键词:严肃性外语译文

顾 森

(黄淮学院 外语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浅谈外宣翻译存在的宏观问题与对策

顾 森

(黄淮学院 外语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在对各地区与部门外宣翻译状况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外宣翻译所存在的宏观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与对策:一是要建立多样化的寻译和译文把关制度,二是要加大外宣翻译人才培养力度,三是有必要设立外宣翻译监管部门。

外宣翻译;对外宣传;外宣翻译人才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各地区与部门的对外宣传意识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纵观各地区与部门的外宣翻译,我们发现拼写、语法等低级错误已大为减少,外宣翻译的整体质量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未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许多外宣翻译问题超出了微观的纯语言范畴,换句话说,讨论如何提高外宣翻译质量不能只停留在对拼写、语法等低级错误纠错上,其并不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根据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及我们所做的调查,发现外宣翻译存在下面几个宏观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改善外宣翻译质量的目的。

二 外宣翻译所存在的宏观问题

1.对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够。

外宣翻译是一项极具重要性与严肃性的工作,是我国各行业与部门对外沟通、对外宣传的窗口,不合格或错误的译文不仅不能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还有可能造成误导,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形象,甚至造成一些难以弥补的消极影响。[1]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决定了各行业与部门应树立正确的外宣意识,把外宣翻译提高到一个重要的高度上,严肃认真对待外宣翻译工作。从事外宣翻译的人员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丰富的翻译实践锻炼和经验,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翻译态度。许多行业与部门没有正确认识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对这项工作放任自流,在翻译人员的选取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是许多低质翻译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既浪费了财力、物力、人力,又没起到应有的对外宣传作用。

2.缺乏寻译与翻译沟通机制。

有些行业与部门虽然对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与严肃性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寻译和翻译沟通机制,在需要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翻译人员。从我们调查的部分行业和部门的情况来看,其外宣翻译的寻译方式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多由其宣传人员在有限的交际圈子中寻找翻译人员或翻译公司,对翻译人员水平高低、翻译公司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很少过问,而这些人往往也是翻译后就算完事,不去对自己的译文做进一步的推敲核对,翻译供求双方缺乏必要的、有效的沟通,没有统一的翻译要求和质量把关。在多数情况下,正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寻译与翻译沟通机制,才导致了许多外宣翻译问题的出现。

3.高素质外宣翻译人才缺乏。

由于我国民众外语整体水平较低,缺少英语语言使用环境和氛围,高素质的专业翻译人才较为缺乏。[2]从事外宣翻译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少翻译理论的指导和大量的翻译实践,部分翻译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再加上普通民众对翻译及翻译行业缺乏深度的了解,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翻译是一件易事,只要通过外语四、六级考试就可以胜任一般的翻译工作,只要照搬词典对号入座就可以完成翻译,认为只要是外语专业毕业,就可以无所不能译,无所不可译,殊不知翻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不同领域的术语不是每个翻译者所熟悉的。普通民众对翻译工作的错误认识,高素质外宣翻译人才的缺乏,必然影响了我国外宣翻译质量的提高。

三 解决方法与对策

在今后的外宣翻译工作中,各地区与部门应加强对外宣翻译重要性与严肃性的认识,将其提升到重要高度,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下面的三点。

1.建立多样化的寻译和译文把关制度。

针对缺少寻译和翻译沟通机制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各地区可以成立自己的翻译协会,其成员可向所在地高校、企事业单位、翻译公司等机构选聘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组建一支正规稳定的翻译队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建立翻译人才库,不断发掘高素质的翻译人才,以便不断补充随时聘用。针对重大的外宣翻译项目,可以向翻译协会甚至全社会招标,有效地在翻译供求双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翻译协会之类机构的组建,也有利于具有专业资质的高水平译者对社会翻译需求做到及时有效的了解。[3]这些高水平译者也应通过其它渠道加强自我宣传,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以便形成完善的供求双方联系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其次,有必要建立建全译文审核把关制度,对于翻译协会会员所翻译的译文也不能一路绿灯,协会也应组织人员进行审核把关,可以组织一些在当地工作的外国专家学者,利用其语言优势,聘请其参加到外宣翻译的审阅把关工作中去,对译文的用词、语法、地道性、可读性及总体质量进行把关,凡未通过审阅的译文,由审阅专家提出修改意见。

2.加大外宣翻译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外宣翻译质量的根本措施,各地区与部门可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自己的翻译人才。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下面两条。

(1)高校培养。

设置有外语专业的高校应立足于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翻译人才,以满足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必要建立建全完善的翻译人才培养方案,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上做到合理明确,培养就业能称职、发展有后劲的翻译人才,确保外语专业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包含外宣在内的各种翻译工作。

翻译是一门综合性、跨度大的学科,有着自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这些性质决定了其对翻译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知识应当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基本的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包括对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知识的了解,只有经过专业教育和大量实践锻炼的人员才可以胜任。翻译教育要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覆辙,应把翻译实践作为学生训练的重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成立翻译工作坊,让学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使其“在操练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并通过课堂交互学习,去感悟、领悟、把握翻译的真谛,为其日后独立从事翻译活动或运作翻译项目打下坚实基础。[4]

鉴于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及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已成为衡量个人英语水平及评价翻译专业人才水平和能力的指标,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是“外语水平等级证书+翻译资格证书”,这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有效手段,它将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方向教育有机结合,利于夯实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语言能力,又可引导学生考取与就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 社会培养。

面对社会对外宣翻译人才的巨大需求,仅靠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很难解决燃眉之急的,而且在当前的外语专业本科阶段教学中,仅在高年级阶段才开设翻译课,由于学生基础还不是太扎实,学习时间又较短,再加上缺少职业历练,翻译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事实也证明,外语专业学生经过毕业后几年的实战历练方能成为优秀的翻译人才。因此,社会培养是学校专业培养的重要补充。

社会培养多以培训和岗位提高的形式出现,培训是指聘请有着丰富教学经验或翻译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集中授课,岗位提高是指各行业部门要重视翻译人才,大胆启用,让其在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各行业部门可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将翻译人才的培养规范化、制度化,创造利于翻译人才成长进步的环境,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翻译交流活动,这样才可以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到外宣翻译的工作中来。

3.设立外宣翻译监管部门。

鉴于外宣翻译对提升地区形象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外宣翻译质量,政府部门也责无旁贷,应负起自己的监管责任。我们认为对外宣翻译工作有必要实施更进一步的规范管理,各地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监督管理部门或赋予相关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监督外宣翻译任务,对外宣翻译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为规范语言的规范化使用,国家在2000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虽未对外语的使用做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面向外国民众的、与中文相对应的外语译文的规范化就可以忽视,这也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5]因此,负责外宣翻译监管的部门有必要早日制定外宣翻译使用条例,有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各部门单位在寻译过程中,会更加慎重,相关的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为规避条例所规定的责任,自然会更加认真仔细,一些不具翻译资质的人员和机构也会被淘汰。

四 结语

我国各地区与部门的对外交流日趋密切,对外宣传成为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种形势下,外宣翻译的作用与地位显得越发重要,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外宣传的效果,影响着国外民众对我国的理解和认识,也是我国对外交流水平与人文环境建设的体现。但是当前我国各地区与部门的外宣翻译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对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够,翻译需求方缺乏寻译与翻译沟通机制,高素质外宣翻译人才相对缺乏。各地区与部门应高度重视外宣翻译,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外宣工作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加大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翻译需求方应建立起多样化的寻译和译文把关制度,政府部门也应负起相应的监管责任,只有这样,外宣翻译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才能有利于提升各地区与部门的形象,促进与外界的各项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1]熊欣.对外传播及汉译外现状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31(5):99-103.

[2]刘雅峰.译有所为,译者何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及其译者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3):140-142.

[3]陈小慰.福建外宣翻译的现状与对策[A].//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论文集[C].2008:45-52.

[4]李明.翻译工作坊(汉译英)[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

[5]严苡丹.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03-107.

ClassNo.:H05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OntheMacro-IssuesaboutInternationalPublicityTranslationandTheirCountermeasures

Gu Sen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to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of different area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macro-issues, and proposes their countermeasures: establishment of diverse translator-searching and translation-checking system, reinforcement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ors, and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supervision department.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international publicity;international publicity personnel

顾森,硕士,助教,黄淮学院。研究方向:翻译。

1672-6758(2012)07-0095-2

H059

A

猜你喜欢
严肃性外语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本期导读
译文摘要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落实《守则》《规范》教育 增强学生规则意识
I Like Thinking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在严肃性与亲和性之间寻觅最佳平衡点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