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设在新闻语言中的功能

2012-04-08 19:01高婷婷
关键词:断言语言学预设

高婷婷

(河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401)

论预设在新闻语言中的功能

高婷婷

(河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401)

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练,生动,质朴。简练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迅速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新闻既要信息量大,又要惜字如金,而且要有良好的信息结构。作为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里的一个重要话题,预设现象由于其自身特点可以应用在新闻语言中,为新闻语言服务,而且新闻语言与预设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

预设;新闻语言;新闻信息

一 预设的理论

预设(也可译为“前设”,“先设”,“前提”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近代逻辑的奠基人之一,德国哲学家弗雷德于1892年提出的。[1]他认为人们在通过一个句子做出断言时,总是存在明显的预设,他指的是在断言中用的专有名词必定有所指。比如:Kepler died in misery. 这个句子就指明了存在一个叫“Kepler”的人。[2]后来,斯特劳森(Strawson)把有所指的范围扩大,即除了专有名词之外,还包括其他明显的与有所指名词密切相连的短语。这些短语都有所指,因而具有预设。Levinson把预设分为两大类: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语义预设可以解释为一种关系,即:字面表述和为使字面表述有意义而必须存在的东西的关系。从真值角度来看,如果两个命题A和B之间满足以下条件:如果A真,那么B也真;如果A不真(即否定 A),B也成立;如果B不成立,A则无所谓真假。那么A和B之间就构成了预设关系。[3]例如:句a,句b都预设句c。

a.Tom’s sister is married.

b.Tom’s sister isn’t married.

c.Tom has a sister.

语义预设建立在真假条件的基础上定义预设,这种定义方法不能解释某些语言现象。例如:

John does not regret having failed the quiz, because in fact he passed.

这个句子前后矛盾,因为句子从句说约翰通过了测验,而主句预设约翰没有通过测验。尽管这两个事实互相冲突,但是从交际的观点来看这两个表面看起来互相冲突的句子是正常的、一致的。[4]所以这个句子表明预设现象需要从语用上来解释,而不能单纯从语义或逻辑上来解释。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从语用上对预设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他们的定义或宽或窄,但总的说来大体有三种。[5]一种是把语用预设理解成说话人对言语的语境所做的设想。[6]第二种定义则把预设和言语行为联系起来了,把预设看成是成功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所需要满足的恰当条件或是使一句话语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所必须满足的条件。[7]第三种是把语用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是共同的背景。[8]

二 新闻语言的理论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9]人们生活离不开新闻,许多专家学者给予新闻密切的关注,并形成了专门研究新闻的学科――新闻语言学。

新闻语言具有准确、简练、生动、质朴的特点。[10]

新闻语言学是语言学这个大家族的一个分支,新闻语言学是研究新闻语言的特殊规律和要求的学科,是介于新闻学和语言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新闻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将语言学的理论运用于新闻写作的实践中,又在实践中总结出新闻语言的规律,以提高新闻媒介的语言水准。新闻语言有它自己的特点,为了达到新闻语言的目的,从而使新闻语言的设计方案更合理,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中最重要的因素——新闻语言进行研究,笔者认为预设在新闻中有很大的积极功能。

三 预设在新闻语言中的作用

1.预设与新闻语言的简练性。

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新闻,各个新闻媒体每天都在报导着各种新闻,这样一方面,人们通过新闻跟上了时代的发展,能够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小情。另一方面,各个新闻媒体也在给予人们新闻的同时获得收益,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因此新闻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言必须简练,因为只有语言简练,才能节省版面,留出一定的版面来刊登广告,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用来发展报社。例如下面的新闻:

DPRK ‘willing to return to 6-party nuclear talks’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DPRK) is willing to return to six-party nuclear talks in July, as long as the United States stops its hostile policy towards Pyongyang, Republic of Korea (ROK) Unification Minister Chung Dong-yong revealed on Friday after his Pyongyang visit.

ChinaDaily

句子“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DPRK) is willing to return to six-party nuclear talks in July, as long as the United States stops its hostile policy towards Pyongyang,”预设了: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DPRK) once participated in the six-party nuclear talks,以及:the United States’ policy towards Pyongyang is hostile.可见,预设使新闻用更少的语言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有助于语言的节省。

2.预设与新闻语言的多样性和吸引功能。

新闻语言的特点中有一个是“生动”,新闻标题的作用除了提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和美化版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吸引读者注意。因此,在编写新闻的过程中,就要尽可能地使新闻的语言多样化,使新闻的标题吸引读者。

而预设除了能使新闻语言简洁外,还有帮助新闻语言实现多样化和使新闻的标题更有吸引力的功能,这也是预设之所以应用在新闻中的另一原因。

如果新闻语言总是使用直接的断言,虽然能够传播信息,但有可能太单调,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而预设能避免总是使用直接的断言,而是能根据实际需要使新闻语言多样化和使新闻的标题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把直接断言的信息传递了出来。例如下面的新闻标题:

明星广告我们能否相信你?

《北京晨报》

新闻编写者要表达的是:我们不能相信明星广告。但这个标题采用了含有预设的疑问句,语言就显得生动而有吸引力。但如果就使用直接的断言:我们不能相信明星广告,语言就很单调,不能吸引读者注意力。可见,预设能避免总是使用直接断言,因此使新闻语言实现了多样化,使新闻语言引起读者的兴趣,增强了新闻语言的吸引力。

3.预设与新闻的宏观结构。

预设有助于新闻形成良好的宏观结构。新闻所要传递的信息不是同等重要的,新闻中的信息有主要的和次要的,也就是说虽然都是新闻中的信息,但重要性不同。为了突出重要的信息,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作为预设来处理,这样有助于信息形成良好的宏观结构,有助于读者抓住新闻的中心。例如下面新闻中的一段:

有企业家朋友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先多赚点钱,具备足够物质手段之后再来治理污染?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非要以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要求自己?原因很简单,第一是……

《中国环境报》

这段新闻的开头使用的几个疑问句都带有预设,把认为读者已知的信息处理成预设的内容,把不重要的信息作为预设来处理,突出了新闻要传递的重要的内容,又形成了好的整体结构。如果没有预设的存在,那么新闻将变得十分冗长、啰嗦,不但使读者感到厌烦,也破坏了整体结构。因此预设的使用,使新闻在信息上有良好的宏观结构。

4.预设与新闻信息的连贯性。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和作者都是既表达预设信息又表达断言信息,但是通常断言信息对于听话人和读者来说是新的信息。预设信息被看作共知信息,是整个交际过程的起点,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交际的进行而不断扩大的,原来不是双方所知道的事情,随着交际的进行可以变为双方共知的事情,[12]这样预设信息使交际顺利进行。

新闻的目的是传递信息,在新闻编写过程中,有很多事实需要写入新闻,然而却不能把所有的信息都处理成断言信息,否则,新闻就太冗长啰嗦,也不能吸引读者,还浪费版面,可见预设信息是多么的重要。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作者都要对听话人和读者的背景知识的状况做出估计,才能确定把哪些信息作为预设信息,哪些作为断言信息,才能使听话人听懂,读者看懂。新闻编写者在编写新闻时,也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才能既避免啰嗦,又能让读者看懂新闻。预设在新闻语言中起到了使新闻连贯、易懂的作用。

新闻语言在传递信息时,预设可以作为继续传递新信息的起点。预设信息可以用来引出断言信息,随着话语的进展,原来的断言信息又可变成预设信息,再引出断言信息,这样整个新闻的信息就很连贯了。例如下面新闻中的一段:

明星广告我们能否相信你?

明星为何热衷于做广告?一言以蔽之:利益驱动使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宣传。而在“重金之下”,一些明星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就淡化了,他们说着违心的话,对公众造成误导和伤害。

《北京晨报》

这段新闻的第一句预设的信息是:明星热衷于做广告。读者在看了第一句话之后,头脑中有了“明星热衷于做广告”这个预设信息,新闻接着在说出明星热衷于做广告的原因,并对此现象加以评论就很自然,实现了信息的连贯性。从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预设信息是如何引出断言信息的。

另外预设还制约新闻中句子的排列顺序,也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根据信息的排列顺序,后一个句子应该比前一个信息量要大。在新闻中,如果命题一预设命题二,那么命题一应该放在命题二后面,而不是命题二的前面。例如下面新闻的一段:

Revised law aims to protect women’s rights

Chinese lawmakers began yesterday to consider a revision to the law on the Guarantee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men. The revised law prohibits such practices as sexual harassment, domestic violence and medical examinations to discover the gender of a fetus.

ChinaDaily

在这段新闻中,第二句“The revised law” 预设了:Chinese lawmakers have revised the law.但如果把这两个句子换一下位置,就变成了:The revised law prohibits such practices as sexual harassment, domestic violence and medical examinations to discover the gender of a foetus. Chinese lawmakers began yesterday to consider a revision to the law on the Guarantee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men.

原文符合后面的信息在前面信息的基础上增长的要求,原文要比改变后的符合逻辑,因为在改变后的新闻中,第一句已经预设了“法律修改了”,第二句再次说明,就显得啰嗦。

可见,预设在新闻信息的连贯和紧凑上起了很大作用,为了保证新闻信息的和谐和连贯,含有预设的句子一定要放在被预设的句子的后面,这样才符合信息逐渐增长的模式。

总之,预设在新闻的语言上和新闻的信息传递上都有很多积极的功能,能很好地为新闻服务,有助于新闻实现其目的和要求。

[1]Levinson, Stephen, C. 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96.

[2]Frege, G. “On Sense and reference” [A]. PeterGreach amp; Max Black. Translation from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Gottlob.

[3]Levinson, S. C. Pragmatic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175.

[4]Jacob, L. Mey.徐盛桓,导读.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语用学引论Second Edition[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1:28.

[5]Peccei, Jean Stilwell.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9.

[6]Sellars, W. Presupposing [J]. 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63,1954: 197-215.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82-283.

[8]Jackendoff, R.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 [M].Mass: The MIT Press, 1972:230.

[9]蓝洪文,马向伍.新闻语言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89:8.

[10]马金山.试论新闻语言的特色[J].科技进步与对策,S1期 2003:118-119.

[1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53.

[12]Leech, G. N. Seman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 [M]. Second Edition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Ltd, 1981: 287-288.

ClassNo.:H03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ApplicationofPresuppositiontoNewsLanguage

Gao Tingting

News is an important social phenomenon in this information age. The features of news language are accuracy, conciseness, vividness and plainness. Conciseness seems to be quite important in this society of rapid life pace. News language requires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conciseness and good structure. A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linguistics and especially in pragmatics, presupposition can be applied to news because of its features. Moreover, the features of news language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presupposition.

presupposition; news language; news information

高婷婷,硕士,讲师,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1672-6758(2012)07-0127-2

H030

A

猜你喜欢
断言语言学预设
von Neumann 代数上保持混合三重η-*-积的非线性映射
C3-和C4-临界连通图的结构
Top Republic of Korea's animal rights group slammed for destroying dogs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路、圈的Mycielskian图的反魔术标号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