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

2012-04-08 19:01吴先民李雪平
关键词:阿德勒自卑感自卑

吴先民,李雪平

(1.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9; 2.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9 )

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

吴先民1,李雪平2

(1.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9;
2.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9 )

大学生大都是从高中教育中选拔出的智力优越者,但在这个群体中,自卑现象日益突出。处于青年中期的他们,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但是人生阅历缺乏、生活圈子较小等情况,心理的成熟与成年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拟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学理论知识,分析大学生自卑现象,并提出建议。

自卑心理;精神分析;个体心理学;影响;措施

一 大学生自卑现象

自卑是自我评价偏低带来的,以惭愧、羞怯、不安、内疚、灰心、悲观、失望等消极评价表现为主的情绪体验。[1]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有30%的大学生存在自卑问题。[2]“缺乏稳定的自我形象,封闭自我,伪装自我;对很多事情敏感,而易受挫折;倾向于超脱现实而陷入幻想,缺乏社交积极性,有严重孤独感;缺乏竞争意识,回避那些必须领导他人或服从别人领导以及竞争性强的工作等”。[3]

自卑心理已经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发展,正确面对该问题,有助于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提高高等教育人才素质,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

二 心理学理论中对自卑产生原因的解释

1.精神分析学派的自卑感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中的多个代表人物对自卑有深刻的解释,包括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其中阿德勒的自卑理论比较系统,对后世的影响也较深远。本文以阿德勒的自卑理论为主体,阐释精神分析学派对自卑的分析理论。

阿德勒认为,“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4]自卑情结并非单一只有一个单一的表现形式,而是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他认为“愤怒和眼泪或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为了消除这种紧张,就必然要采取某种补偿行为,这种补偿行为就是“争取优越感”。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他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例如, 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 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 它是人类在改进他们的整个生活情景, 在对宇宙做更进一步的探知, 在试图更妥善地控制自然时, 努力奋斗的结果。事实上, 依我看来, 我们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5]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一种决定人们行为的原始动力。因为人们有追求优越感的内驱力,人在从事某一项事情时,内心都有一种追求优越的内驱力。但是这种追求经常是被掩盖起来,人们对自己追求优越感的事实经常是被掩盖在潜意识之下的。但是这种追求优越感的内驱力,对人类发展有积极作用。

2. 社会心理学观点。

首先,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存在不如意的地方。不优越的外貌、较差的经济条件、恶劣的工作条件、不好的健康状况、家庭的不和睦、性格的缺陷、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对自我的评价。

其次,对自身状况考虑不客观,过多地关注自身的弱势,看不见自身的优势,经年累月形成不健康的人格观念。

第三,个体在经历各种生活事件中,由于没有很好地准备而造成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不能客观地评价整件事情,将失败归于自己不可改变的缺点,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深深陷入自卑感。

第四,对自己的期待超过自己的正常水平,当达不到自己制定的目标时自我意识产生震动,对自我的整体评价一概而论地贬低,表现为对现实自我的全盘否定。

不适当的教育也是产生自卑心理的一个原因,一个经常被责骂、批评,没有被正确认识的孩子或者下属,在因失误而没有实现目标时会遭到不公的待遇,因而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绪。

三 自卑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

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当前对自卑的评价已经不只是局促于消极的心理体验和对客观事物的影响,同时产生了对此积极的评价,因此综合观点更客观。

1.消极影响。

自卑只是一种单纯的心理上的障碍,但是由于这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对当事人所造成的危害确实是真实而严重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

(1)贬低客观能力,错过发展良机。

自卑的心理能够降低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有自卑心理的人,在面对一项任务时会不合实际地缺乏自信。自信程度高,一个人的能力也会显示得高,自信程度低,一个人的能力就会十分低下。

在生活中,一个人的成功是能力与机会的结合,机遇已经成为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有自信的人,会在机遇出现之前就做好自身的各种准备,当机遇到来时只要看准时机就可,但是没有自信的人,会在准备上表现出不足,优柔寡断,踌躇不前,患得患失,最终的结果也就只有苦叹命运的不济。

同时,完成一个任务与努力是分不开的,自信的人在细节上做得更好或者表现出正常的水平,而自卑的人在惴惴不安中无形降低自己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度,对于事情本身的努力程度自然会打折。

(2)自暴自弃,颓废人生。

自卑感降低了人的能力,处处面临失败,结果导致逃避现实的竞争,失去斗志。往往一件事情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自信,能否克服自卑心理。但是在自卑者的心理中,总是选择逃避。逃避的目的只是为了避免失败,形成恶性循环,自卑者更自卑,颓废者更颓废。形成一种悲观绝望、否定自我、否定一切的消极心境。长此以往,自卑者产生压抑、抑郁、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的感情基调。

(3)损坏身体。

自卑会伤害身体官能,使人的反应机能下降,也会影响内分泌,导致身体器质性病变。在中医理论中,自信被称为“勇”,而相反的自卑被称为“怯”。《素问·经脉别论》云:“持重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渡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就是说,无论外感因素,还是情志因素,都能伤人脏腑,但面临致病因素时,“勇者”气血能够运行畅通,病则消除,“怯者”则气机郁滞,病邪留着而不去,就会产生病变。还比如,得癌症的病人,在所有医疗措施失去意义时,自信程度觉定生命质量。勇敢面对死亡者,会生存得更久,被死亡打败者,寝食难安,消极度日。

2.积极影响。

自卑心理具有补偿作用。阿德勒认为,个体追求优越的欲望其实来自人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人发展自己的原动力。某些有器官缺陷的人,在其他感官方面有超出常人的表现,通过这种不同寻常的特点,做出了伟大的事情,比如抗战时期,一些听力超长的盲人利用听力上的优势,截取地方密报。伟大音乐家贝多芬,虽然在听力上有缺陷,但在乐感上却有非一般人能超越的力量。

自卑的人,心智健全,容易从其他角度寻找自己的优势,弥补心理上的劣势感。阿德勒本人也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他在幼年时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同龄人,但他没有自甘堕落,而是深入研究自卑心理,开创了个体心理学,成为了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代表性人物。

四 应对自卑的方法

1.从观念上正确认识。

克服自卑最重要的就是要自己从观念上客观地了解自卑。自卑在人群中具有普遍性,每个自卑的人都不愿走出自己的心理世界。能不能战胜自卑心理,关键是要看当事人自身有没有向上发展的斗志和动力。

2.自我暗示,善用积极语言。

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应对自卑心理时,当我们总是说自己不行的时候,其实很多机会被丢弃。当我们暗暗告诉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时,做起事来心里也会增添几分勇气。人类的语言经过几千年的精炼流传下来,一句话,会在人们的心理上形成相应的感应,形成驱动力。积极的语言可以激发人体的行为方式。

3.多与朋友交流,进行训练。

朋友是一个人存在于社会中所不可缺少的部分。好朋友的作用在于互相倾诉互相理解,释放心灵。遇到让自己感觉不好的事情,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转向朋友或者长者。通过倾诉和朋友的劝慰,心理上的扭曲能量可以缓解和释放。慢慢让自己从自卑的恶性循环中引导出来,重新建立新的心理架构和信心。朋友是维持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部分,当人多时我们的问题更容易暴露,会有更多的方法应对。适当的多交朋友,对克服自卑有积极作用。

4.设置合理目标,积极补偿。

自卑往往是在感觉失败的时候出现的,所以如何避免失败是克服自卑的重点。客观地评价自己,设置合理目标是避免失败的第一步。不盲目夸大自己的能力,做事把重点放到事情本身上。其实自卑者也会有自大的时候,当获得小的成功时,盲目夸大自己的能力,建立超出能力的目标,然后又很容易进入自卑的恶性循环。所以改变盲目性、改变懒惰的习惯、改变一劳永逸的心理,是战胜自卑的前提条件。

五 大学生自卑心理特点及建议

自卑在社会中不是个别现象,实际上很多人有这种心理,他们有独特的特点。

1.大学生的自卑具有可塑性。

大学生依然处于人格尚未成型时期,人格本身具有可塑性,所以自卑也只是一个阶段或者在尚未理解自卑机理之前暂时出现的心理。即使在上大学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有自卑心理也有机会消除克服。

2.大学生自卑心理与懒惰相关。

在儿童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养成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当自己面对世界时会产生不适感。这种不适感落到心智未成熟的青年人身上,开始时会显得不知所措。如果依然消极对待,时间长了与同龄人拉开差距就会产生自卑感。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每次失败刺激的产生也是与当事人的用心程度相关。懒惰的习惯很容易导致失败。所以克服心理上的懒惰也是克服自卑的重要措施。

3.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影响深远。

大学生时期正值个人发展黄金时期,自卑心理对人生的发展影响较深远。[6]如果长期处于自卑当中,把握不住人生发展的重要机会,势必影响人生发展的全局。

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是时代的先锋队,新思潮和创意都源于校园中新鲜的思想。大学生应该是富有朝气的群体,培养自己敢打敢拼、沉着冷静的心理,然后去面对一个个人生的难题才是人生的要义。局限在自身的问题当中举步维艰、顾影自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勇敢地走出去,表现出自己的力量才是大学生应该关注的问题。

[1]韦有华.人格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史秋衡.对突破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81.

[4]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M].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5]阿德勒.阿德勒人格哲学[M]. 罗玉林,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4.

[6]徐兆仁.新世纪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80).

[7]A·阿德勒.理解人性[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45.

ClassNo.:G444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OnInferiorityComplexofCollegeStudents

Wu Xianmin,Li Xueping

College students , as a group of talented people , are seen increasingly the feelings of inferiority . For them , the lack of life experiences , the limited communication circle and the different rate of psychological mature between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adults are all the reasons to lead to the feeling of inferior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inferiority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it.

inferiority; psychoanalysis; individual psychology; measures

吴先民,硕士,西华师范大学四川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李雪平,副教授,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1672-6758(2012)07-0138-2

G444

A

猜你喜欢
阿德勒自卑感自卑
土耳其阿德勒武器公司A-110RS杠杆枪机式霰弹枪
初二学生的自卑感与交往焦虑关系的相关研究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走出孤独:阿德勒孤独十五讲
把童年还给童年
把童年还给童年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让人深思的声音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