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省植物保护工作要点

2012-04-09 01:51
湖北植保 2012年2期
关键词:测报病虫植保

2012年我省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玉米、马铃薯、柑橘、茶叶、蔬菜等主要农作物将受到多种病虫草鼠害的威胁,预计全年发生病虫草鼠害约3.50亿亩次,比2011年增加1200万亩次。其中水稻“两迁”害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将重于上年,棉花扶桑绵粉蚧、稻水象甲、水稻细条病等疫情有蔓延势头,为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主要农产品有效、安全供给,植保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1 工作思路

2012年的植保工作思路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善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支持政策”的精神,围绕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工作目标,按照农业部《2012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要点》的要求,以主要农作物防灾减灾为主线,主攻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和病虫害源头区“三个防控主战场”;通过创新监管机制,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突出工作重点,努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2 目标任务

2012年植保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确保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重大疫情不恶性蔓延,小麦、水稻、马铃薯、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全力做好重大病虫草鼠害的监测预警,力争农作物病虫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8%,其中水稻专业化防治率达25%以上;大力推进绿色防控,蔬菜、水果、茶叶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5%,棉花、油菜、中药材、花生等经济作物要加大力度开展绿色防控工作;大力推进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力争产地检疫率和重大疫情处置率达到80%以上;大力加强农药监管,力争农药质量总体合格率稳定在85%以上,农药标签合格率稳定在80%以上。

3 主要工作措施

3.1 全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2012年将聚集资源、突出重点、形式多样、全域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指导其成立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协调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整合资源,推进原材料生产基地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二是选择管理规范的国有大中型农场,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指导其整建制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三是指导种植大户,扶持其成立植保专业化机防队,开展全程专业化统防统治。四是依托农机合作社,拓展其服务业务,推进机整、机插、机收和机防,引导其开展以全程防治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统防统治服务。五是配合省农机局、厅种植业处和厅农合办等单位,聚集有关资源,争取支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全力推进全省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全面开展。六是与厅农合办联合,在全省开展“十佳”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评选活动,推动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

3.2 突出抓好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防控

3.2.1 全面落实病虫害防控政府主导机制

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三大机制,突出主要作物、重点区域、重大病虫,明确防控责任,强化部门协作,落实防控资金和物资。

3.2.2 制订完善相关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分区域、分作物、分病虫制订完善相关综合防控技术方案。小麦主产区要加强条锈病、赤霉病、胞囊线虫等病虫防控;水稻产区要突出抓好“两迁”害虫、螟虫、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虫害防控;油菜主产区要重点抓好油菜菌核病的监测防控;马铃薯主产区要突出抓好马铃薯晚疫病的监测防控;玉米主产区要切实抓好玉米螟和夜蛾类害虫的监测防控。各地要针对突发性病虫完善防控预案,做好应急防治准备,必要时启动应急防治预案,组织发动应急防控,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3.2.3 围绕全省粮食增产2.5亿公斤目标,办好一批粮食作物病虫综合防控示范区

水稻主产县市区,要组织开展整村整乡专业化统防统治试点示范工作;省植保总站与襄阳市农委联合,开展“全面强化植保工作,助力百亿斤粮食大市建设”专项活动。

3.2.4 开展防控督导检查

在重大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省植保总站将适时开展防控督导行动,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各地也要相应地组织督办组开展防控督导行动,促进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3.3 大力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

在主要粮食作物、优势特色经济作物上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3.3.1 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

各级植保工作机构联合行动,采取“三级联创”方式,在全省35个粮食主产县建立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每县示范667hm2~1333hm2,辐射面积6667hm2;组织20个左右相关县市建立棉花、油菜、蔬菜、柑桔、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每县示范面积66.7hm2~133.3hm2,辐射面积达总面积的35%以上。

3.3.2 制定完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组织相关企业和专家开展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技术集成组装,进一步完善科学可行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在全省推广应用。

3.3.3 加强安全用药指导

在示范区开展高效、安全药剂及配套使用技术的筛选和示范,强化安全用药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

3.4 切实加强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监控与阻截工作

3.4.1 做好“植物检疫宣传周”宣传活动

拟于5月中旬安排一周时间,重点宣传植物检疫法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识别、危害、防控方法和技术。

3.4.2 开展重大疫情普查

以稻水象甲、水稻细条病、柑桔溃疡病、扶桑绵粉蚧等为重点,组织全面普查,进一步加强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监测与处置能力。

3.4.3 加强植物检疫

强化市场检疫和产地检疫,规范上路检疫,积极开展联防联治,有效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侵入和扩散蔓延。

3.5 全面加强农药监管工作

根据农业部“农药管理法制建设年”活动的总体要求,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3.5.1 强化农药经营许可管理。严格农药经营许可证发放及年检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经营者素质。

3.5.2 加强农药日常监管。加强源头治理,对生产企业和省内农药大市场实行重点监管,加大主要农药和高毒农药抽检力度,确保农药质量;配合省农业执法总队,适时组织专项检查行动,重拳出击,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药,打击坑农害农行为。

3.5.3 严格禁、限用农药管理,全面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

3.5.4 加强新农药田间登记性试验和示范,促进新农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3.5.5 加强农药检测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农药质量检测能力。

3.5.6 搭建农药应用平台,认真搞好农药生产、经营与农药应用的对接,适时成立湖北省农药应用协会,加快高效低毒及生物农药的应用。

3.6 认真做好病虫监测预报工作

3.6.1 合理布局病虫监测网点。根据我省作物布局和病虫害发生特点,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安排、调整全省病虫测报监测网点。

3.6.2 加强测报技术培训,统一测报技术规范,提高测报工作水准。

3.6.3 建设完善全国统一标准的数字化测报平台,提高病虫信息传递速度。

3.6.4 建立病虫远程诊断平台,提升植保服务水平。

3.6.5 实行迁飞性、流行性和检疫性病虫首发(即首次发现并报告)奖励制度,提高病虫预警时效性。

3.6.5 做好我省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项目的实施工作。

3.7 扎实开展新病虫的测报防控技术研究

2012年将组织相关科研单位,联合开展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稻水象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全蚀病、扶桑绵粉蚧、园艺作物根肿病、玉米灰斑病等新近重发病虫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加强全省植保系统相关技术培训,提高相关技术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测报病虫植保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果树病虫藏在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