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2012-04-09 01:51闫虎林
湖北植保 2012年2期
关键词:心叶斑病病斑

闫虎林

(山西省晋中市农业局 030600)

玉米是晋中市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病虫害是制约玉米高产稳定的重要因素,做好病虫害防治是提高玉米产量和保证玉米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结合多年实践,将玉米生产主要病虫危害症状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玉米丝黑穗病

1.1 危害症状

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往往全株无收成。

1.1.1 苗期受害症状

表现为分孽增多呈丛生型,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暗绿挺直;有的品种叶片上则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

1.1.2 成株期症状

病穗分两种类型:

a)黑穗型:受害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其内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

b)畸形变态型:雄穗花器变形,不形成雄蕊,颖片呈多叶状;雌穗颖片也可过度生长成管状长刺,呈束猖头状,整个果穗畸形。田间病株多为雌雄穗同时受害。

1.2 防治措施

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

2 玉米大斑病

2.1 危害症状

该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2.2 防治措施

2.2.1 农业防治

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如:农大3138等;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中耕除草培土,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清洁田园,玉米收获后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

2.2.3 药剂防治

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d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掌握发病初期,用50%的退菌特800倍液,或用65%的可湿性代森锌400~500倍液喷雾2~3次,可收到一定防治效果。

3 玉米小斑病

3.1 危害症状

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危害叶鞘。病斑一开始是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形成边缘红褐色,中央黄褐色的椭圆形病斑。病斑大小、形状因受叶脉限制而有差异,但病斑最长在2cm左右(小于大斑病)。病斑表现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椭圆形病斑,一种是长条形病斑。此外,在抗病品种上有的仅表现为圆形坏死小斑点。病斑连片后常造成叶片提早干枯死亡。在病斑反面或枯死叶片反面产生稀薄的黑色霉层。

3.2 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品种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残株,消灭菌源;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适时早播,可与小麦、花、生甘薯套种,宽窄行种植;合理灌溉,洼地注意田间排水;摘除病叶,当下部两叶片发病率在20%左右时,应立即去除病叶,隔7d~10d再去除3~5片叶,摘除病叶后立即施肥浇水,促进生长,增强抗病力。

3.2.2 药剂防治

在玉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 20%时,开始喷药。防效好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代森锰锌对水500倍喷雾,每667m2用药液50kg~75kg,隔7d~10d喷药1次,共防治2次~3次。

4 玉米螟

4.1 危害特点

玉米螟俗名钻心虫,成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雌穗发育受阻减产,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减产10%~30%。

4.2 防治措施

4.2.1 越冬期防治

于冬季或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理玉米秸秆、穗轴、根荐,杀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

4.2.2 抽雄前防治

掌握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1.5%的辛硫磷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4.2.3 穗期防治

a)人工摘除卵块;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2~3次,每667m2放1~2万头;每667m2喷BT乳剂(每g含100亿以上孢子)200ml,也可制成颗粒剂撒施。

b)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90%的敌百虫0.5kg+水150kg+粘土250kg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效果良好;也可用50%或80%的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或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75%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效果亦佳。

当春玉米心叶末期花叶株率达 10%时进行普治,百株着卵30块以上需再防1次。

5 粘虫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害虫,俗称夜盗虫、剃枝虫。

5.1 危害症状

以幼虫取食为害。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玉米穗亦能被咬断。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停止取食。

5.2 防治措施

5.2.1 生物防治

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号200ppm防治粘虫幼虫药效在94.5%以上,且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5.2.2 药剂防治

冬小麦收割时,为防止幼虫向秋田迁移为害,在邻近麦田的玉米田周围以2.5%敌百虫粉,撒成10cm~15cm药带进行封锁;玉米田在幼虫3龄前以20%杀灭菊酯乳油15g~45g/667m2,对水50kg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

6 玉米红蜘蛛

6.1 危害症状

玉米红蜘蛛是玉米成株期的主要害虫之一。被害玉米表现失水、失绿、早衰、干枯、倒伏,严重地块绝收。

6.2 防治措施

6.2.1 农业防治

及时彻底清除田间、地头、渠边的杂草,减少玉米红蜘蛛的食料和繁殖场所,降低虫源基数,并防止其转入田间;避免与豆类、花生等作物间作,阻止其相互转移危害。

6.2.2 药剂防治

可选用15%扫螨净3000倍液,或1.8%虫螨克3000倍喷雾,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15%扫螨净与40%氧化乐果按1:1比例的混合后喷雾,或每667m2用1kg~1.5kg甲拌磷颗粒剂或甲拌磷乳油拌适量细砂隔行均匀撒于玉米行间。重点喷中下部叶片,喷药时要做到细致、均匀、周到,力求将药液喷到叶片背面红蜘蛛集中危害区。

猜你喜欢
心叶斑病病斑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分期播种对西藏甘蓝型油菜心叶出叶速度的影响研究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小斑病发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