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的探索与实践

2012-04-09 01:51刘初生吴宏图詹美栋曹海华徐建英
湖北植保 2012年2期
关键词:都昌县讲授植保

刘初生 吴宏图 詹美栋 曹海华 徐建英

(江西省都昌县植保植检站 332600)

2009年以来,都昌县植保植检站广泛地组织和举办农民田间学校(FFS)。先后在汪墩乡古岭村、鸣山乡程浪村、土塘镇杨港村、蔡岭镇东风村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班4个,组织培训农民学员共100人,并从学校培训班中选出了较先进的积极分子,作为当地病虫测报员,对当地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及时的调查跟踪,能及时、有效和准确的掌握了全县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能及时的反馈防治信息,对农业生产病虫害的测报及防治起到了较为积极的指导作用。现就我县三年来农民田间学校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 党政领导重视

在江西省植保植检局的统一部署下,2009年5月18日,都昌县汪墩乡古岭村吴家塘第一个农民田间学校隆重开班,江西省植保局、九江市植保局、都昌县农业局领导和专家、当地乡村领导到会,培训班气氛热烈,农民兴趣高涨。在汪墩古岭培训班上,统一免费给学员发放了衣服和帽子及部分农药和药械。2011年,在早稻穗期病虫害防治土塘杨港培训班上,都昌县委常委、副县长石和平到会看望了学员和教员,对这种“没有围墙的学校”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说植保部门带了个好头,农业局要多办这样的培训学校。县农业局局长周熙恭也多次到班指导,并及时与当地乡村领导沟通,要求乡村给予适当的支持。对这种“地头当课堂,培训在现场”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汪墩乡古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寿泉感慨地说:田间学校,既是传授科技的生动课堂,又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的庄稼医院。

2 农民田间学校与传统培训班的区别

2.1 组织形式不同

传统的农业培训班的农民较为分散,且不是固定的学员,农民学习的农业知识较零乱,培训知识的系统化较为困难。农民田间学校的组织形式解决了这一问题,有着固定的学习成员,学习的时间安排上相对固定,训前制定了学习课程表。每堂课的培训都是结合当时的田间病虫发生情况针对性的讲解,内容简单,学员容易接受。

2.2 学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传统的农业技术培训的学员文化层次不一,讲授课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虑到大部分农民要能对所学知识吸收的问题,这样不但增加了讲课老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农业技术培训的层次始终不能得到提高。而参加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学员在素质上有一定的要求,要求一定的文化程度和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对讲授的农技知识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这样,使得讲授的农业技术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一个层次,内容的专业化程度也有较大的提升,给农民讲授的内容增加了理论性的知识,使得农业培训的层面得以提高。

2.3 培训的思路不同

在进行培训前,先对学员的知识面和培训的焦点问题进行一次测试,通过测试使其了解自身各方面的不足,从而产生想学的欲望和有目的的来学,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可以根据测试来分析学员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有侧重点的讲授和安排教学的内容,较传统的教学更为合理化。

2.4 培训方式更加多样化

培训采用老师讲授与学员提问相结合;学员自述、自评与老师点评相结合;多渠道,多方位的讲授和现场示范相结合;多媒体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等方式,调动学员的兴趣,强调参与性,使得培训更加形像和生动,更加容易接收、消化,学员在轻松的气氛下学习、掌握所传授的内容。省植保局对每期培训的内容,都挑选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制作成PPT,授课时图文并茂,培训效果好。

3 农民田间学校取得的成效

3.1 农民素质得以提高

在培训前我们对所有学员进行了病虫防治基础知识测试,合格的仅占57%。通过系统的学习,对学员进行四次培训后测试合格率为99%,只有1人未通过测试。同时培训了一批优秀学员,通过这些学员带动周围农户,在一定程度上使全县农民的素质得以提高。

3.2 推动了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

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使学员进一步了解了农产品发展趋势,增强了无公害生产意识。经抽查,他们生产的农产品均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要求,同时带动了周围农户进行无公害生产,推动了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顺利进行。农民田间学校,把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参加FFS的培训学习,使受训地区一大批农民,掌握了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IPM),发展生态农业的热情分外高涨。

3.3 开辟了农民培训新天地

农民田间学校的成功举办,为我县今后的农业培训找到了出路。在以后的培训中应充分调动农民的兴趣,发展其动脑、动口、动手能力,让农民自己做,自己讲,加深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民田间学校使农民在家门口、在田间地角就能学到许多先进、实用的技术,能够以较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值,解决了他们对全面系统的农业科技知识感到茫然和无从学起的实际困难,为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途径。

3.4 减少投入、增加收入、优化环境

我们对全县4个农民田间学校进行了调查,近三年参加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农民平均施药次数比以前减少25%,总投资(包括农药、肥料及劳力等)降低20%,而产量平均提高9.6%,增收28%。由于少用药和合理用药保护了环境和生态。参加培训的学员经常在一起讨论交流,邻里关系更加融合,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三年来,我站多方面的与乡镇农技术站密切配合,并在村组培训中不断的收集和整理相关材料,致力于这种新型的农业培训体系的建设。在合作建设的4个试点学校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得到了农户的一致认可,受到了农户的好评。可以说田间农业学校的发展已经在我县成功的进行,已成为今后的农业培训形式变化的必然。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这种田间学校的建设和农民的培训,结合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农药减量控害、绿色植保技术推广为全县农业科技提高和发展更上一个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都昌县讲授植保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省审计厅到都昌县大港镇开展送“红色”文化下乡活动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年俗文化的变迁及传承创新探析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