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腔输液在我国的临床应用进展

2012-04-09 18:37罗红艳张春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髂骨穿刺针护理学

罗红艳 张春琴

临床工作中,尤其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输液与给药通道往往被称为“生命线”。最多见的“生命线”是通过静脉输液通路建立的,常采用的有浅静脉和深静脉两组。骨髓腔输液[1](IO)是一项早年就曾出现但后来被长期“冷藏”,近年来被重新采用并在临床应用中获得发展的输液技术。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复苏委员会、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在2000年复苏指南中提出:在急诊过程中,建立静脉通路时应该尽早考虑使用骨髓腔内血管通路。成人心脏骤停时,首选骨髓腔内血管通路。骨髓腔内血管通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与中心静脉插管达到血药浓度峰值的时间相同,而且并发症少。2003年以来,我国关于骨髓腔输液的报道逐渐增多。

1 骨髓腔输液的理论依据

骨髓腔由网状的海绵静脉窦状隙组成,经中央管、滋养静脉和导静脉与血液循环相通。因此,输入骨髓腔内的药物和液体可迅速、有效地进入血液循环[2]。骨髓腔被骨性结构所包围,不像血管腔那样会因为血容量不足而塌陷。实验证明,外周静脉塌陷时,骨内静脉通道依然保持开放,且有较大通透性,此为骨髓内输液用药提供了解剖基础[3,4]。加之经此途径输注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及用药剂量与周围血管用药极为相似,能在静脉内使用的药物均可经骨髓腔内应用,目前尚无骨髓腔内用药禁忌的报道,从而为临床急救用药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替代途径[5]。

2 骨髓腔输液在我国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急诊医学》[6]中指出:经骨髓腔给药是复苏药物的给药途径之一。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急救护理学》(护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7]中指出:所有可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复苏药物均可经骨髓腔途径使用,并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进行复苏、给药和获取实验室检查的血标本。

2.1 骨髓腔输液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我国较早的文献报道中,骨髓腔输液用于儿科病人抢救多见,近几年用于成人抢救逐渐增多。何忠杰等[1]认为,骨髓腔输液的适应证包括:为输液而试图建立静脉通道失败,大批伤员需要紧急建立静脉通道。禁忌证包括:发生骨折的骨头,成骨不全患者,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以及在穿刺部位发生蜂窝组织炎的患者。

2.2 骨髓腔输液的穿刺部位 国外有研究表明,胫骨近端及远端、股骨远端、肱骨近端以及锁骨等,只要能进入骨髓腔的部位,均可作为穿刺部位。我国文献报道中,以胫骨、髂骨、胸骨等为主要穿刺部位。

黄玉凤等[8]报道,在疑似颈椎损伤成人应用胫骨进行输液救治12例;龙辉[9]报道,在有吸毒史急诊休克成人应用胫骨进行输液救治23例;石常美等[5]报道,在成人应用胫骨进行输液治疗34例;袁晓敏[10]报道,在成人应用胫骨进行输液治疗21例;何莉军[11]报道,在婴儿及儿童中应用胫骨进行输液治疗1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徐品贤[2]报道在成人经髂骨骨髓输液10例,孙彦等[12]报道在成人经髂骨骨髓输液15例,张吉新等[13]报道在成人经髂骨骨髓输液26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髂骨解剖定位明确,骨髓腔大,穿刺容易成功,不影响抢救,且成人该部位以红骨髓为主,不影响输注速度,能达到快速、大量扩容的目的。

郭爱梅等[14]报道在8岁以下儿童经胸骨骨髓输液1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2.3 骨髓腔输液器械 在我国,骨髓腔输液主要采用骨髓穿刺针、注射用针头等,对小儿也有直接使用7~9号头皮穿刺针的报道。头皮针和注射用针头比骨髓穿刺针易于固定,使用更方便,但是因为没有针芯,有针头堵塞的可能。冯正权等[15]报道过一体化胸骨输液器的研制及应用。目前已有专用的成人骨内静脉穿刺包可买,也有国外生产的骨髓腔输液装置在国内上市。

2.4 骨髓腔输液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戴无菌手套,铺孔巾,必要时用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固定皮肤,以骨髓穿刺针与骨干垂直方向(或呈适当角度)旋转穿刺,穿过骨皮质有“落空感”后拔出针芯,用注射器抽出骨髓,即确定进入骨髓腔(必要时推注10~15 ml生理盐水,检查有无阻力增加或周围软组织肿胀变硬),固定穿刺针,连接输液装置并调节速度。为了保证输液速度,可加压输液,也可采用双侧胫骨或双侧髂骨同时输入。骨髓腔穿刺成功后,输液装置固定到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急救患者搬动转运时,常由于患者烦躁容易脱出,最好有护理人员在旁守候,保证骨髓输液通畅无脱落,以提高补液效率[11]。

2.5 建立骨髓腔输液通路的速度和成功率 骨髓腔输液通路建立速度快,成功率高。骆翠媚等[3]报道,对30例危重患儿建立胫骨骨髓腔输液通路,平均用时30 s,最短22 s,最长90 s,28例1次穿刺成功,2例头皮针堵塞换针重穿成功。黄玉凤等[8]报道,对12例疑似颈椎骨折患者建立胫骨骨髓腔输液通路,平均用时95 s,12例均1次穿刺成功。孙彦等[12]报道,在产科急救中,建立髂骨骨髓腔输液通路组的平均用时为2.8 min,而建立深静脉通路组的平均用时为10.8 min。张吉新等[13]报道,在交通伤院前急救中,建立骨髓通道组平均用时2.4 min,经静脉组所用时间为11.8 min。

2.6 骨髓腔输液的持续时间 文献报道,骨髓腔输液的持续时间一般在24 h以内。骨髓腔输液通路建立后,当患者全身情况稳定、血压回升、静脉充盈时,立即行静脉置管,静脉通道建立良好后尽早拔出骨髓内输液针,并用无菌纱布包扎24 h。

2.7 骨髓腔输液的并发症 骨髓腔输液的并发症有液体渗漏皮下或骨膜下、骨髓炎、肌筋膜间隙综合征、骨折、骨骺损伤、脂肪栓塞、皮下脓肿等,但国内文献报道少见。

3 骨髓腔输液展望

骨髓腔输液由于解剖位置固定,标志明确,穿刺成功率高,方法简便和操作速度快等特点,可在非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站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当种种原因导致静脉穿刺有困难或有禁忌时,骨髓腔成为最安全、最便捷的“生命通路”。骨髓腔输液在院内及院前的临床应用已被世界范围内的同行们肯定,在国内也陆续有人采用,愿更多医务工作者尽快掌握这项技术,让这一技术更多更好的为我国临床工作服务。

[1] 何忠杰,林洪远,盛志勇.最便捷和安全的输液方式——骨髓腔输液[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7):580 -583.

[2] 徐品贤.髂骨骨髓输液在成人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21):15 -16.

[3] 骆翠媚,彭婉仪,郭小玲.骨髓输液在PICU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A):1 -2.

[4] 王贵波.骨内给药输液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8):489-491.

[5] 石常美,郭瑞芝.骨髓腔输液应用于成人急救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2):11 -13.

[6] 沈 洪主编.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

[7] 陈小杭主编.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09.

[8] 黄玉凤,熊志丽.骨髓输液在疑似颈椎损伤病人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5B):1281.

[9] 龙 辉.骨髓输液在有吸毒史急诊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13 -14.

[10] 袁晓敏.骨髓输液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1):40 -41.

[11] 何莉军.骨髓输液在基层医院儿科危重患儿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0:175 -176.

[12] 孙 彦,于有贵,赖 群.经骨髓输液在产科急救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323-324.

[13] 张吉新,李士华,毕宝林,等.经骨髓输液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8):743 -744.

[14] 郭爱梅,金青凤,王慧华.胸骨骨髓输液抢救危重患儿的体会[J].护理学杂志,1999,14(6):336.

[15] 冯正权,吴宝明,铁位金.一体化胸骨输液器的研制及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4,8:18 -19.

猜你喜欢
髂骨穿刺针护理学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Beagle 犬髂骨嵴解剖及取骨术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骨盆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征象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游离髂腹部(髂骨)皮瓣的血管分型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