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43例

2012-04-13 08:49杨改琴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陕西中医 2012年11期
关键词:胃脘气滞胃管

盛 刚 杨改琴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笔者运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肝胃气滞型本病43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43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收治,均符合1994年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的胃脘痛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25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2~10年不等,平均7年;均有反复发作病史,发作期1周~6个月不等,平均3个月;经电子纤维胃镜均确诊为慢性胃炎。

治疗方法 针刺取穴:主穴:胃管下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主穴:中脘、梁门、下脘、天枢、气海、关元。配穴:内关、足三里、行间、公孙。背俞穴进针时取直径为0.40mm,长60mm的不锈钢毫针,75%酒精棉球常规穴位皮肤消毒。针背俞主穴时针尖向内下斜刺,约1.5~2.5寸深左右,具体视患者体格及胖瘦而定。以患者感到局部酸、麻、胀、沉重或针感放射至胃脘部、上腹部为佳。其中胃管下俞、肝俞、胆俞用泻法,胃俞、脾俞用补法,余穴常规取穴,采用平补平泻。腹部穴位进针时多采用斜向下斜刺进针约1~1.5寸深左右。以上穴位隔日交替使用,每日针刺治疗1次,每次留针30min,期间15min行针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推拿取穴:胃管下俞、肝俞、胆俞、章门、期门、中脘、天枢。在胃管下俞、肝俞、胆俞用一指禅推法每穴各推5min,双手可同时进行;再用大拇指点按章门、期门各5min,以患者感觉局部发热为度;其次用掌擦法于两胁肋部自上而下掌擦5min,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最后嘱患者分别在中脘、天枢处以大鱼际揉法,顺时针、逆时针各5min,以腹胀感减轻为宜,与针刺交替进行治疗,每隔1日治疗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中显效: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感等主要症状消失;有效: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感等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治疗结果 43例患者均治满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愈19例,有效24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100%。

讨 论 胃脘痛病理基础多虚实并存,以素体脾胃虚弱为本,以气滞、血瘀、食积、痰湿为标,治疗时,我们采用俞募配穴进行针刺,一方面是因为俞穴和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或汇聚之处,与脏腑关系密切,即可反应脏腑的疾病,同能又能调节脏腑的功能;二是俞募配穴可达“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治疗效果,《难经本义》曰:“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说明脏腑之气与俞募配穴是相互贯通的,可以加强调节脏腑的功能。从现代解剖学上看,背俞穴相当或接近于参与组成支配胃的交感神经节的部位,募穴处于胃部的体表投射区,有丰富的肋间神经,进行针刺可反射性地实现对胃肠功能的良性调节作用,一方面促进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另一方面可加速胃肠血液循环,促进胃黏膜炎症、水肿的消散,加速代谢,有利于损伤的修复,从而调节身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的效果。童氏[1]等人曾通过研究,证实了俞募穴与胃的特异性联系途径,解释了临床广泛应用俞募穴治疗胃病的部分神经学机制,为临床应用俞募穴治疗胃病提供了理论根据。从我们研究的病例来看,患者平均年龄在49岁,且女性多于男性,多处于更年期阶段,患者多有心烦、易怒等情志不遂的临床症状,这与肝主情志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在脾胃素有虚弱的病理基础上,更容易发病,出现肝气犯胃、胃失和降的病理改变,表现为一系列脾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司的病理特点,因此治疗时,强调“通降”是我们的又一治疗思路,在配穴选取上,我们取内关、足三里、行间、公孙等以加强理气降逆、和胃止痛的功效。但由于本病多有日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易致患者情志失调,情志的异常又加重病情。推拿疗法由于其作用部位直接,疗效迅捷,治疗中起到促进胃肠蠕动及其周围血液运行,从而进一步修复坏损的胃粘膜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施以推拿手法的过程中又能缓解病人的情绪,起到一定心理压力释放的作用,并且我们主张患者自行按摩腹部,充分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病情向愈。

[1]童晨光,谷世品,衣华强.胸腹气街的形态学基础[J].针刺研究,2004,29(4):270-273.

猜你喜欢
胃脘气滞胃管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