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2012-05-03 06:18陈晓美罗红格郭永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负性心理学

陈晓美 罗红格 郭永芳 郭 鑫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医学院校大学生更是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要使命,因此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此时若不能合理应对则容易产生负性情绪。有研究显示,应对策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负性情绪[1]。本文旨在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其为今后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校选取大二、大三和大四3个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包含应用心理学,精神卫生,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药学等专业。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问卷率90%。被试主要特征如下:男生55人(40.7%),女生80人(59.3%);心理学专业47人(34.8%),非心理学88人(65.2%);大二39人(28.9%),大三43人(31.9%),大四53人(39.2%);农村88人(65.2%),城市47人(34.8%);独生子女38人(28.1%),非独生子女97人(71.9%);有恋爱经历的64人(47.4%);无恋爱经历的71人(52.6%)。

1.2 方法

1.2.1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问卷为自评量表,采用4级评分,此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2.2 自评抑郁量表(SDS)[2]和焦虑自评量表(SA S)[2]系W illiam W K Zung分别于1965年、1971年编制的,均由20条目组成,按1~4级评分。

1.3 统计处理 问卷回收后,采用SSPS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的医学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不同性别医学院校大学生在焦虑情绪(t=1.826,P<0.05)、负性情绪(t=1.049,P<0.05)存在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的医学院校学生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表1 不同性别的医学院校学生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

2.2 不同专业的医学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焦虑情绪(t=0.072,P<0.05)、负性情绪(t=-0.698,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应对方式不存在差异,见表2。

2.3 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以及负性情绪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消极应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3。

表2 不同专业的医学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表2 不同专业的医学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

表3 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r)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医学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和焦虑情绪在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男性的负性情绪显著高于女性,这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在医学院校中,课业较繁重,在当前就业压力下,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等负性情绪,此时女生在感受到负性情绪时,更倾向于从事一些令自己感到愉快和放松的活动,或主动寻求倾诉对象,使负性情绪得以宣泄[3]。而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男生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感情,他们不希望被人认为自己是不成熟的、脆弱的[4]。所以当感受负性情绪时,男生更倾向于独自化解烦恼而较少地选择寻求他人的策略,这就可能使得男性的负性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

本研究显示,心理学专业学生焦虑情绪显著高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负性情绪显著低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在医学院校中,心理学专业属于非医学专业,他们不但要学习一些医学知识,而且要学习专业课,从这方面来讲,他们的学习压力要大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面对问题能够及时调节情绪,负性情绪相对较少。

研究还显示,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以及负性情绪与积极应对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越积极,其负性情绪越少,应对方式越消极负性情绪越多。其原因可能在于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此时若能积极应对,则有助于问题解决,较少产生负性情绪,若不能合理应对,则会焦虑、抑郁,不良情绪较多。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帮助学生合理应对挑战与挫折,减少负性情绪。

[1]Folkman S,Lazarus S R.Coping as a mediator of emo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54(1):466-175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09-111,174-175,211-213

[3]陶沙,刘霞.认知倾向在大学生压力与负性情绪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107-110

[4]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76-81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负性心理学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