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强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2012-05-15 08:22李艳梅曾桂香孙义兰屈平英马柳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4期
关键词:白领血压高血压

李艳梅 曾桂香 孙义兰 屈平英 梁 凌 马柳英

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541001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我国高血压患者多达2亿,而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合并≥1个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基于高血压患者是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体,我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方向将走向“早期干预”和“综合干预”[2]。最新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中青年占高血压人群的34%,特别是高收入、高职位、多应酬的白领人群正成为高血压的“新宠”[3,4]。重视白领高血压的防治,从源头干预、从低危阶段开始干预以及全面干预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医疗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笔者从参加健康检查和住院的白领人群中筛查出高血压合并≥1项代谢异常患者进行研究,同时进行为期1年的个体化连续健康教育干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对我市机关工作人员、教师以及服务于企事业合资、独资的脑力工作者,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和住院的患者中筛查出285例高血压患者排除精神及严重躯体疾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志愿参加本研究的高血压合并≥1项代谢异常者。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已确认高血压并治疗者;代谢异常: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CDS)诊断标准:(1)体重指数≥25为超重;(2)空腹血糖(FBG)≥6.1mmol/L或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还包括有糖尿病史及应用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3)高胆固醇血症(TC≥5.7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TG≥1.7mmol/L)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男性<0.9mmol/L,女性<1.0mmol/L);(4)血尿酸(男性≥416μmol/L,女性≥360μmol/L)。其中男208例,女77例;年龄28~59岁。

1.2 方法

1.2.1 研究设计。将285例白领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强化健康教育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采用强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进行随机教育。观察时间为1年。

1.2.2 基线问卷调查。由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工作压力、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习惯。平均每天吸烟1支并连续吸1年及以上者定义为吸烟;平均每天饮白酒50ml,持续1年及以上者为饮酒。

1.2.3 检测方法。对研究人群进行血压、身高、体重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清晨采空腹和糖负荷后2h静脉血4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和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测量。

1.3 干预措施

1.3.1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研究人群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按常规做健康指导;同时根据问卷调查及健康体检结果,对研究人群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对研究人群按照不同分组定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在规定的随访时间点进行重复查体,并登记资料。

1.3.2 个体化干预方案。评估研究人群目前血压、生活方式及对高血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计划;高血压健康教育门诊、发放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卡;与社区合作,采取小讲座、电话咨询、回访、复诊和个别交谈方式开展教育,1次/月。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修改和完善健康教育计划,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需求。

1.3.3 干预要点。(1)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讲解高血压的常见症状、高血压的危害、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的方法,重点向患者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强调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高血压治疗、预防中的重要性。(2)心理指导:帮助患者分析血压波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了解心理紧张与高血压的关系,给患者心理支持和疏导,正确宣泄不良情绪,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稳定的情绪面对工作、生活以及治疗。(3)合理膳食:近年来各国的膳食指南都强调日常膳食中应增加蔬菜和水果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烹调用油,吃清淡少盐的膳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限盐(每天钠盐摄入量低于6g)列为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重要内容,限盐越早开始越好,禁止腌制食品;避免动物内脏、蛋黄及油炸等高胆固醇食物。在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强调了每日饮奶的重要性,调整整体膳食结构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更为有效。(4)戒烟、限酒,可喝绿茶:戒烟:戒烟从现在开始,扔掉吸烟用具,拒绝香烟的引诱,做到完全戒烟一步到位或制订一个戒烟计划,包括戒烟理由,如健康;经常告诫自己,每天减少自己吸烟的数量;当烟瘾来时,可做深呼吸、喝白开水、淋浴等,或进行体育锻炼,转移注意力。限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口号改为“酒,越少越好”。同时限酒是高甘油三酯患者的重要措施。绿茶含有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茶中的儿茶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同时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绿茶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5)控制、减轻体重:节食和锻炼是控制体重和减轻体重的最佳方法,①每天三餐一定要吃,每次少吃一点,可在两餐之间吃一点水果或喝点酸奶,减少饥饿感。②学会计算热卡,保证进餐的低卡哲学。③早晚称体重,给自己反省是否今天吃多了。④系腰带,帮助腰部用力,锻炼腹肌,吃饭过多过快时能感受胃对腰带的压力,提醒自己停止进食。⑤适量运动,宣传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建议患者宜做等张、有氧运动,帮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时间、频率、强度。如散步、慢舞、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一般要求运动3~5次/周,30~60min/次。⑥生活规律,规律的作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在职人员因工作紧张、压力大、经常熬夜,有时娱乐、上网一坐就是数小时,睡眠时间少。对以上情况分别给予耐心指导,使之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与休息。

1.3.4 统计学方法。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PEMS统计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干预前后率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卡方检验;干预前后均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同一指标干预前后均数差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高血压两组患者中。干预组为143例,其中男102例,女41例,年龄30~59岁,合并1项代谢异常者27例,合并2项代谢异常者30例,合并3项及3项以上代谢异常者86例;对照组142例,其中男106例,女36例,年龄28~59岁,合并1项代谢异常者25例,合并2项代谢异常者23例,合并3项及3项以上代谢异常者9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2)。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n)

表2 研究对象的血压与代谢情况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一般情况的变化 1年后,干预组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由干预前的46.85%、60.84%、49.65% 下 降 到 干 预 后 的 24.48%、26.57%、36.36%;低盐饮食、合理运动由干预前的34.27%、24.48% 提 高 到 干 预 后 的 58.74%、56.64%;而对照组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由干预前的47.89%、59.86%、52.82% 下 降 到 干 预 后 的42.25%、48.59%、49.30%;低盐饮食、合理运动由干预 前 的 35.21%、23.24%提 高到 干 预 后 的38.73%、31.69%;经统计学分析,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吸烟、饮酒、少运动、不合理饮食、体重超标情况有显著改变(P<0.01或P<0.05),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稍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各指标均有改善,但无显著差异。同时,健康教育的时间越长,患者的行为改变越明显,见表3。

表3 干预后一般情况的变化(n)

2.3 干预前、后血压及各代谢指标的变化 1年后,干预组高血压控制达标93.0%、体重指数达标63.64%,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3.4%、50.7%。干预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由干预前的(149.1±9.2)mmHg、(94.2±5.8)mmHg,降低到干预后的(128.2±6.3)mmHg、(83.1±4.8)mmHg;而对照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由干预前的(148.6±8.9)mmHg、(93.9±5.7)mmHg,降低到干预后的(135.9±7.5)mmHg、(85.8±5.2)mmHg。经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干预组血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组生化检测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生化检测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4。

表4 干预后血压与代谢情况

3 讨论

由于白领人员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每天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对工作常有不满情绪,加上日常工作的需要,经常高热量饮食或暴饮暴食,饮酒的机会较多,缺乏必要生活调理和心理调治,对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重视不够,越来越多的高血压发生在白领人士中,以致现在高血压已成为白领人群的“职业病”。目前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因此刘国树在2008年就提出重视对白领高血压防治[5],对白领阶层人员的健康状况应给予充分的关注。

本研究发现,285例白领高血压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不良生活方式。同时随访发现,多数“白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虽有部分了解,但对高血压危害认识不足,治疗中的最大误区是血压降至正常值后很多人便开始停药。这与白领多单身、身边无人督促和提醒有关。特别是一些无明显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患持满不在乎的态度。大部分患者接受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知识掌握得更全面,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变,如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减轻心理负担等。增加运动,对血压有良好影响,运动后降压主要由于植物神经活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减轻,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外周循环阻力减少,运动还可影响其他危险因素,如减少体内脂肪、减重,增加HDL,降甘油三酯,降血糖,改善整体心血管危险。膳食改变,重点是减少盐的摄入量,DSAH-试验等证实限钠可减少高血压危险20%,增加药物降压效果,促进血压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能够使其行为发生改变,生活方式的干预在控制“白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干预前、后白领高血压患者作息变化不明显,表明由信到行的转变过程需要加大行为干预的力度和技巧,只有建立了积极、健康的信念和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因此,医护人员要抓住时机,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需求采取个别教育,争取患者主动参与和社会各系统的大力支持,使白领人群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预防高血压的知识技能,树立健康意识,重视高血压引起的不良后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继而减轻国家和社会的疾病负担。

总之,早期对白领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和管理,可有效的使患者血压达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1):1-53.

[2]严晓伟.全新的高血压治疗策略:早期、综合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6):513-515.

[3]刘国树,薛洁,张明华.白领高血压特点及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增刊):106-107.

[4]庞永彩,郑红梅,崔炜,等.城市白领人群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患病率分析〔J〕.河北医药,2007,29(9):1007-1008.

[5]刘国树.重视白领高血压防治〔J〕.中国循环杂志,2008,23(3):232-233.

猜你喜欢
白领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小白领的搞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