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质接轨推动“四接轨”

2012-05-22 07:05信阳供电公司总经理孙启伟
河南电力 2012年4期
关键词:信阳用工供电

_信阳供电公司总经理 孙启伟

加快县级供电企业与省电力公司系统规划、管控、考核与服务“四接轨”的步伐,“农电三年素质提升工程”是一个重要途径。而提升农电队伍素质又决定着这一工程的成败。牵牛要牵牛鼻子,在推进农电三年素质提升工程过程中,信阳供电公司重点抓好农电队伍的素质提升,以队伍素质接轨促进“四接轨”。

信阳供电公司所代管的8个县级供电企业整体超员和结构性缺员的现象严重,员工学历、高级工及以上持证比率较低。截至2011年12月底,8个县级供电企业共有在岗职工5260人,技术管理人员431人,生产技能人员3203人,中专及以上学历2024人,专业技术人员897人,“双师”型人才仅有4人。而生产技能人员的学历、职业技能等级、专业技术资格取证比率特别低,高级工及以上人员238人,占生产技能人员的7.43%,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为337人,占生产技能人员的10.52%。员工队伍素质与“三集五大”体系和智能电网建设要求相差甚远,制约着农电企业的发展。

要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引进,一个是自我培养。而目前信阳农电系统人员总量较多,大规模引进人才不太现实,只能研判企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数量有限的急需人才。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必须主要依靠企业自己培养。对此,信阳供电公司积极着手,做了一些探索。2010年,我们就提出了“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全力打造‘猎鹰团队’”的三年发展规划,农电企业就是其中的“一翼”。我们在潢川县电业局和罗山县电业局各建设了一个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培训农电员工;潢川县电业局、罗山县电业局、固始县电业局相继联合举办了大专及本科函授班,使学历教育管理得到加强。

2011年10月18日,信阳公司创办了岗位培训学校,并将县级供电企业人员分管理岗位和技能岗位安排到市公司在岗培训。其中,管理岗位培训4个月,技能岗位培训1年。培训采取项目管理,班、组、师傅分层负责模式,通过技术交流、师带徒、一对一、手把手地跟班、实操教学模式保证培训的务实高效,学以致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学习效果立竿见影。从第一批管理岗位培训人员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实训人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专业技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下一步,信阳公司将认真落实“省公司农电整体素质三年提升工程工作集约规范创新专项工程实施方案”,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完善人才成长的奖惩机制,积极开展员工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及专业技术资格评聘等人才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全员培训及竞赛调考,营造爱岗敬业、好学上进的良好氛围,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我们将在推行生产技能等级证书和农村供电所人员上岗培训合格证基础上,推行变电运行人员仿真培训合格证制度,实现生产技能人员全面持证上岗;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制订推进持证上岗两年计划及年度培训计划。

县级供电企业加强考核和激励,组织生产技能人员参加培训和技能鉴定,对没有按期取得岗位要求的培训合格证或技能等级证书的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工资降低1~2岗,重新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的,恢复岗级,仍没取得的,将进行转岗培训。

二是开展全员竞赛及调考活动。结合农电企业发展和员工素质提升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年度培训竞赛调考计划,依托省、市、县三级实训基地,加大重点专业和关键岗位技术交流与技能培训的力度,分层次、分专业开展竞赛调考活动;建立以工区和班组实施为主的全员岗位练兵和农电员工竞赛调考激励常态机制,鼓励员工学技术、练技能,立足岗位成才。

三是实施农电用工职业化培训。针对农电用工特点和素质现状,在加强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基础上,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农电用工岗位技能培训,完善农电用工培训考核制度,逐步对农电用工实施职业化管理。开展农电用工技能竞赛调考等活动,强化激励措施,对在省公司技能竞赛、技术比武中取得名次的农电用工,直接授予优秀农电用工称号,逐步提升农电用工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

四是加强员工后续学历教育管理。依托省公司农电培训中心,组织业务素质高、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员工脱产参加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依托市公司培训中心,组织优秀员工参加本科函授学历教育,提升学历层次;各县级供电企业加强校企合作,采用自学和函授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历层次偏低的员工进行学历提升,满足农电队伍学历层次提高需求。

五是实施兼职培训师培养计划。各县级供电企业根据市公司下达的总体目标,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电兼职培训师培养,建立一支“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素质强、具有较强教学培训能力”的农电兼职培训师队伍,让“师带徒”培训方式真正落实到生产岗位中去。在此过程中,选拔优秀人才,建立农电师资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人才资源在员工培养中的作用。

六是大力开展人才评价。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动员工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改善农电队伍等级结构。研究探索农电队伍复合型人才和职业发展通道建设,鼓励员工“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以培养“双师”型人才为导向,拓宽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实施“311”(选拔300名技术能手、150名技术带头人、150名优秀农电工)人才激励计划,充实、稳定生产一线,缓解结构性缺员矛盾,满足农电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需要。

七是多种形式开展帮扶共促活动。根据培训需求,我们将依托岗位知识培训学校,采取专家现场指导、应用网络及多媒体教材进行远程培训等方式,开展“师带徒”、“技术帮扶”和“技术交流”活动。市公司选派优秀技术、技能专家队伍,每年定期到县级供电企业讲课和现场培训,开展技术帮扶共促活动。市公司班组与县级供电企业班组结对帮扶,县级供电企业之间也进行班组结对交流共促。举办3期县企业管理及技能岗位培训班,由县级供电企业选派人员到市公司跟班学习,营造发现问题、寻找差距、相互学习、和合共进的氛围。

今年以来,信阳供电公司已组织79名农电员工参加省公司高级工培训,依托本公司职工培训中心举办了1期中级工培训班和2期管理岗位培训班。随着各种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一支“发现问题、找准目标,坚忍不拔、实现目标,不断提高、超越目标”的农电猎鹰团队正在形成。

图:2011年11月15日,省公司举办了第一期农电整体素质三年提升工程培训班。杨 璐/摄

猜你喜欢
信阳用工供电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超高层建筑供电分析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战洪魔保供电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信阳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