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实践

2012-05-25 01:07吴美清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8期
关键词:幸福感老年人满意度

吴美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在保障社区人群基本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社区护士在工作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和医生相比,护士接触社区更为频繁,因此护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区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印象[1]。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增强社区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我们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社区老年人群。入选标准:神志清楚,无严重的活动能力受限,无急性或严重疾病,居住地址固定。观察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观察对象共计334例,其中男176例,女158例。年龄58~76岁。合并疾病:高血压病74例(22.2%),糖尿病62例(18.6%),冠心病86例(25.7%),消化系统疾病56例(16.8%)。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67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来门诊时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和保健建议,平时不主动干预。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建立健康档案 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病情、习惯、爱好等,建立基本的健康档案。此后根据患者健康状况的变化,定期更新资料,并保留原始资料。给每位患者设立相关的电子信息档案,确保患者能随时查询。患者不会使用电脑的,可由其家人操作,或由护士查询后告知患者。并设立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指标达标标准,患者可根据一段时期内的指标变化情况,自行调整相关的生活方式。

1.2.2 增强上门随访 许多老年患者由于性格和体质的因素,不太愿意出门就诊,对于此类患者,应该加强上门随访。随访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沟通,改善老年人群的孤独感受,增加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好感和信任,为增强依从性创造良好条件;二是通过实地观察,更加系统、全面、深入的了解患者的当前身心状况,以及在相关调理、服药方面的不足,从而帮患者制订更具可行性的护理方案。

1.2.3 增加专题讲座 对于相关的常见老年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可以不定期在社区开展专题讲座,从发病、预防、治疗和调理等方面给予系统的介绍。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护理质量,有效解决护理时间相对不足的实际问题,而且通过患者现场提问,可以发现老年患者比较普遍的疑问,对整个护理方案的调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二是扩大宣传面,虽然专题讲座的对象重点是相关疾病患者,但不局限于此,其他即使没有此类疾病的患者,也欢迎参加讲座,这对扩大相关疾病的保健和预防知识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1.2.4 提高针对性指导 从健康档案入手,全面系统的分析患者的身心状况,对饮食,运动,服药,休息等方面给予具体的、针对性的建议。不同的患者,给予分层次、区别化的指导。其相关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患者,也给予电话告知,个别有要求的可以上门指导。在健康指导过程中,要注意态度真诚、温和,尊重老年患者,让其感受到温暖。

1.3 评价 采用幸福感指数,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量表[2]。用于测查幸福程度,总体情感指数量表由8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按1~7级评分。生活满意度量表包括1个维度,按1~7级评分。将两者按权重相加,其范围在2.1~14.7之间,得分越高,幸福感越低。

2 结果

半年后统计护理效果,两组情绪状态和主观幸福感得分统计如表1所示。试验组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对象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对象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 (分,s)

组 别 例数 总体情感指数 生活满意度 幸福感指数试验组 167 17.9±4.6 3.4±0.8 5.4±1.5对照组 167 22.1±5.8 4.7±1.2 7.6±1.8 t 7.33 11.65 12.13 P<0.01 <0.01 <0.01

3 讨论

优质护理的目标不仅局限于让患者感受到更好的疾病方面的服务,而且还包括让患者感受到较高的心理舒适度[3]。事实上,对于社区老年人群来说,相关的护理操作相对较少,更多的护理内容在于健康指导。而老年人群一般并不缺乏相对较好质量的物质生活,或者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欲望相对较低,其明显缺乏的是精神上的关注。因此,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展开干预。一是护理人员加强沟通,通过家访、电话、电脑等给予老年人群更多的关心。二是通过举办讲座,让老年人走出家门,有更多机会认识新朋友,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

之前我们也考虑过通过发动老年人的家属,增强对长辈的关心,因为毕竟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是待在家里的。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大多数家属对我们礼貌客气,但在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方面,许多家属表示不具备实际条件。从临床统计来看,试验组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全面关注患者身心健康的优质护理服务是可行的。之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如文化部门、社区居委会的联系和合作,在保证老年人群基本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健康指导的效果,丰富老年人群的生活。

[1]褚亚华.浅谈社区护理工作模式[J].医学信息,2011,24(2):358.

[2]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2):73-78.

[3]蔡国华,柳家梅,杨林.产科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148-149.

猜你喜欢
幸福感老年人满意度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