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统筹视野下的江苏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

2012-06-12 09:46常玉苗蔡柏良
海洋经济 2012年6期
关键词:比重竞争力山东

常玉苗 , 蔡柏良

(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国内专门对海洋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有殷克东关于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联合决策测度模型[1],谭晓岚[2]关于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理论框架、影响因素研究,刘洋[3]等采用山东半岛各沿海城市9大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数据对山东半岛各沿海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聚类分析,徐丛春[4]等借鉴波士顿矩阵方法对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定性评价,林雄斌[5]运用因子分析法,从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海洋旅游、海洋环境5个方面的15个指标分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根据已有文献看,关于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少数定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尚缺乏公开出版统计资料的支撑。相关的研究还包括海洋科技竞争力[6,7]、海洋可持续发展及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有成果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和开拓思路。

1 陆海统筹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陆海统筹就是指把陆地与海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筹划陆地与海洋两大系统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和区域政策,实行资源要素统筹配置、优势产业统筹培育、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推动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带动内陆腹地开发开放。近年来,虽然江苏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依然薄弱。2010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初步估算为3 241亿元,是2006年1 287亿元的2.5倍,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26.55%,高于同期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但海洋生产总值却仅为山东的46%,浙江的80%和广东的40%,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为7.82%,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66%。江苏与其他经济强省的差距就在于海洋经济的差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希望依托江苏陆地经济优势,紧紧抓住陆海统筹,正确处理好“陆地”与“海洋”、“沿海”与“腹地”、“沿海”与“沿江”的关系,实现陆地与海洋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江苏必须依靠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认清海洋产业竞争力状况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2 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体现系统性和科学合理性,同时也要兼顾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以陆海统筹视角考虑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评价指标的选择即考虑了海洋产业自身的因素,也考虑了与海洋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区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基础、海洋资源状况等因素,又由于海洋资金投入资料在公开发行的统计资料中很难取得,因此,本指标体系没有考虑海洋资金指标,仅考虑海洋资源丰度、海洋人力资源、海洋科技、主要海洋产业活动、和海洋经济等方面。海洋资源丰度指标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海水可养殖面积、盐田总面积、港口码头数、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等。海洋人力资源和海洋科技指标本文参考殷克东教授海洋产业竞争力指标,其中海洋人力资源指标选择涉海就业人员、海洋科技活动人员、高等教育在校生、海洋专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等。海洋科技指标选择海洋科研机构拥有发明专利数、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海洋科研课题数、科技成果转化、海洋科技人员人均科研经费等。主要海洋产业活动指标选择海水捕捞养殖产量、海盐产量、造船完工量、海洋化工产品产量、港口货物吞吐量、海洋货物周转量、国内旅游人数等。海洋经济状况指标选择海洋生产总值、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海洋产业增加值、沿海城市生产总值等。由此,建立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模型的选取及计算结果

Topsis法(Topsis method)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一种常用的基于变量协方差矩阵对信息进行处理、压缩和抽提的有效方法,能从最大的几个主成分的得分来近似反映原始的数据阵的信息,并且根据主成分和各自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各个评价对象的属性及属性权重。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几个主成分及权重,然后运用Topsis进行综合评价。其步骤如下:

表1 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Tab.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arin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1)设有 n(n=11)个被评价对象,有 p(p=28)项指标,构成样本矩阵:

(2)建立矩阵X的相关系数矩阵:

(3)求 R 的特征根 λ1≥λ2≥…λp>0 及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或80%来确定主成分的个数,取前m个主成分来代替原来的P个指标变量的信息,得到主成分决策矩阵:

m个成分的权重分别为:

(4)对主成分决策矩阵中元素转换成非负矩阵:

(5)建立加权标准化决策矩阵。对各属性做无量纲处理,标准化决策矩阵:

然后把标准化决策矩阵每列乘以权重wi,得到决策矩阵aij=wivij。根据决策矩阵A得到最优值向量和最劣值向量,即各方案中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表示为:最优方案 A+=(ai1+,ai2+,…,aim+)和最劣方案 A-=(ai1-,ai2-,…,aim-)。

(6)分别计算各被评价对象所有各指标值与最优方案及最劣方案的距离Di+与Di-:

式中:aij表示某个评价对象i在第j个指标的取值。然后计算各被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Ci,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0与1之间取值,Ci愈接近0,表示该评价对象越接近最优水平;反之,愈接近1,表示该评价对象越接近最劣水平。

(7)按Ci大小将各评价对象排序,Ci值越小,表示综合效益越好。

本文选择《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经过计算得到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并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和EXCEL进行录入和处理,结果见表2。

表2 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Tab.2 Evaluation results of marin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4 江苏海洋产业竞争力分析

4.1 江苏海洋资源丰度竞争力分析

江苏海洋资源丰度竞争力在全国沿海11省市中排第5位,属中等水平,排在前面的分别是山东、辽宁、广东和浙江。江苏省拥有海岸线1 000多km,仅占全国的1/32,拥有滩涂面积超过50万hm2,占全国的1/4。海洋资源丰度指标比较强的是湿地面积(1.674 7×106hm2),占江苏省国土面积的16.32%,仅低于上海(53.68%),排在第2;占全国湿地比重的4.35%,仅低于山东(4.64%),排第2。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的11.4%,低于辽宁、广东,排第3。海水养殖面积占全国比重9.26%,低于辽宁、山东、广东,排第4。盐田生产面积占全国的7.62%,低于山东、河北、辽宁、天津,排第5。比较薄弱的指标是生产用码头泊位个数(53个),占全国沿海的1.17%,仅高于海南,排倒数第2。从海洋资源丰度指标看,绝大部分位全国沿海前列,但由于江苏的港口在全国沿海来说非常薄弱,使江苏海洋资源丰度竞争力受到极大影响。

4.2 江苏海洋人力资源竞争力分析

在沿海11省市中,江苏海洋人力资源竞争力位于上海和天津两个直辖市之后,排第3,表明江苏在海洋人力资源方面竞争实力比较强,体现在:海洋专业高等教育毕业生占全国海洋专业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比重仅次于辽宁,排第2;高等教育在校生占地区总人口比重位于天津和上海之后,排第3;海洋科技人员占海洋从业人员比重位于上海、天津之后,排第3;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海洋科技人员比重位于上海、山东和广东之后,排第4。人力资源比较弱的指标有,海洋从业人员占地区就业人员的比重,仅高于河北和广西,排倒数第3;海洋从业人员占全国海洋从业人员比重高于河北、广西、海南和天津,属中等偏下水平。从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标来看,优势主要还是由于江苏是高等教育大省,海洋教育、科研相对来说比较强,而江苏高校多分布在南京及苏南地区,江苏沿海大部分地处苏北经济洼地,如果单从江苏沿海三市计算海洋人力资源竞争力,则要远远排在后面。

4.3 江苏海洋科技竞争力分析

江苏海洋科技竞争力位于上海、山东、广东和天津之后,排第5,属于中等水平。江苏海洋科技竞争力比较强的指标为海洋科研课题数占全国的比重(11.4%),仅次于山东(12.1%),排第2。属于中等水平的指标有,海洋科技课题成果应用率(16.7%),低于海南、辽宁、广西和河北,排第5;海洋科研机构拥有专利数占全国比重为0.59%,远低于辽宁、上海、山东和广西的14.3%,14.0%,6.58%和6.02%,略低于天津0.90%,排第6;海洋科研经费占全国比重远低于上海、山东、天津、广东的11.9%,10.0%,8.3%,7.5%,也低于浙江和辽宁,排第7。比较弱的指标是海洋科技人员人均经费仅高于河北、广西和海南,位于倒数第4。

4.4 江苏海洋经济基础竞争力分析

江苏海洋经济基础竞争力位于广东、山东、上海、浙江之后,排第5,属中等水平。江苏海洋经济竞争力比较强的指标是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仅次于上海,排第2。属中等水平的指标有,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低于广东、山东、上海、浙江、福建,排第6;海洋产业增加值率低于海南、广西、广东、上海、浙江,排第6。比较弱的指标有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9%,仅高于河北、广西,排倒数第3,其中天津28.7%、海南28.6%、上海27.9%、福建26.2%,山东17.2%、广东16.9%、辽宁15%,浙江14.8%;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沿海生产总值比重4.3%,仅高于广西和海南,也排倒数第 3,其中广东26.7%、浙江15.8%、山东14.5%、上海12.2%、福建7.8%。江苏是全国经济强省,但是海洋经济却相对较弱,江苏沿海又是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洼地,经济总体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5 江苏主要海洋活动竞争力分析

江苏主要海洋活动竞争力位于山东、浙江、广东、上海之后,排第5,属中等水平。江苏主要海洋活动竞争力比较强的指标有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比重为34.8%,排第1位。处于中等的指标有,海盐产量占全国比重3.1%,远低于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的69%,12%,6.5%,6.4%,排第5;海洋货物周围量占全国比重低于上海、天津、辽宁、浙江、山东,排第6。处于中等偏后的指标有,海洋捕捞养殖产量占全国比重4.5%,低于山东、福建、辽宁、浙江、广东、广西,排第7;海洋化工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低于山东、天津、广东、辽宁、上海、浙江,排第7。比较弱的指标有,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比重仅高于广西和海南,排倒数第3;沿海城市国内旅游人数占全国比重仅高于广西和海南,也排倒数第3。由此可以看出,江苏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6 江苏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分析

江苏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沿海11省市中排第6,属中等水平,排在前面的分别是上海、山东、广东、天津和浙江。上海和天津作为直辖市,2009年人均GDP在全国沿海11省市中分别排第1和第2,其海洋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8.7%和27.9%。山东、浙江和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强省,其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2%,16.9%和16.8%,而且相继成为全国蓝色经济试点,这将进一步促进这三省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沿海地区的2009年人均GDP仅为6 295.9元/人,仅高于广西沿海地区,排倒数第2。江苏沿海属全国沿海经济洼地,江苏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7.9%,仅高于广西和河北,排倒数第3。与苏南的经济强势相比,江苏沿海地区经济洼地效应制约着江苏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制约着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

5 结语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强省,海洋经济却相对较弱,而山东、浙江和广东等经济强省都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江苏面临发展苏北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双重压力。目前江苏沿海开发正如火如荼进行着,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联动发展是沿海开发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江苏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陆海统筹增强江苏海洋产业竞争力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地区经济发展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条件,而江苏沿海成为东部沿海经济洼地,江苏要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陆海统筹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二是江苏规模港口数量较少,成为制约海洋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港口作为发展海洋经济和海陆联动的重要内容,要突破关键技术,推进大型综合型现代化港口建设。三是要充分利用滩涂及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高端滨海旅游业,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建设滨海旅游休闲基地。四是利用船舶制造业优势,大力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培育形成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五是要利用江苏省的科技和教育优势,借助陆海统筹机遇,促进科技、资金、人才等重要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转移。六是江苏海洋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要增加海洋科技投入,并通过政产学研联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1]殷克东,王晓玲.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联合决策测度模型[J].经济研究参考,2010,28:27-39.

[2]谭晓岚.论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理论框架、影响因素[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7:67-71.

[3]刘洋,丰爱平,刘大海,等.基于聚类分析的山东半岛沿海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1:71-75.

[4]徐丛春,宋维玲,李双建.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2:35-37.

[5]林雄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竞争力分析 [J].海洋信息,2011,1:16-19.

[6]伍业锋,施平.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竞争力分析与排名[J].上海经济研究,2006,2:26-33.

[7]白福臣.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6:159-160.

猜你喜欢
比重竞争力山东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