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QT离散度与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2012-06-19 17:45李方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心动过速导联室性

李方安

(四川阿坝州人民医院内二科,马尔康6240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QT离散度与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李方安

(四川阿坝州人民医院内二科,马尔康624000)

急性心肌梗死;QTd;室性心动过速;中医病机

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肌复极异常的一种简单、无创、有效的心电学指标,具有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价值。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大多数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本文对130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QTd进行分析,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d与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发病时间小于6h,依据心电监护资料进行分组。室性心动过速组35例,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40~86岁,平均(67.14 ±12.31)岁。无室性心动过速组95例,男性60例,女性35例;年龄36~88岁,平均(67.14±12.21)岁。同时选择7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4例,女性24例;年龄42~85岁,平均(67.38±10.41)岁。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排除电解质紊乱、室内传导阻滞、心房颤动以及入院前2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

1.2 研究方法QTd测定:①采用十二导同步心电图记录仪,记录纸速25mm/s,增益振幅10mm/mv,记录心电图;②QT间期测量:以PR段作为等电位线,以T波下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为终点;当出现u波时,以T波与u波之间的切迹为终点,测量QRS波起点至终点的距离,每一个导联至少记录三个心动周期;每例测量导联数不少于8个,同一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求其平均值;③QTd计算:不同导联最长的QT间期减去最小QT间期即为QTd间期。入院后心电监护24~120h,记录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计量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QTd、QTmax、QTmin等资料比较见表1。

2.2 室性心动过速组与无室性心动过速组QTd、QTmax、QTmin等资料比较见表2。

2.3QTd≧60ms组与QTd<60ms组QTd、QTmax、QTmin等资料比较见表3。

表1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资料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室性心动过速组与无室性心动过速组资料比较(±s)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其临床特征为前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安卧。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以心气不足、脾失健运、肾气亏虚为主;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阴寒交互为患。发病后表现为本虚标实,以标实为急,当以治标为先[1]。

QTd为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的QT间期(QTmax)与最小QT间期(QTmix)之差,反映了心室复极的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最早由Day于1990年提出,以后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随后的研究也证实了QTd的增加是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的标志,国内研究正常人的QTd一般在10~43ms之间[2],报道认为当QTd≥60ms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会增加,本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QTd的增加较对照组明显(P<0.001),而且有室性心动过速组QTd的增加较无室性心动过速组明显(P<0.005),在QTd≥60ms时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提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心肌复极的非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增大即可表现出来,并且这种增大的程度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目前认为在心肌缺血时,由于心肌细胞的缺血、坏死、能量代谢障碍等,造成低灌注区复极时间缩短,梗死区复极时间延长;使QTd增加容易形成折返,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max和QTmin增加均较对照组明显,而QTmax增加表现为更加明显(P<0.001),而且QTd≥60ms组中显示QTd增加的根本原因是QTmax的延长;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时复极时间的延长累及到全部的心肌,不是局部心肌的累及;急性心肌梗死时对QT间期的影响表现为全部的12导联延长,QTd的增加与QT间期延长同时出现,QTmax延长表现为更加明显。心肌梗死患者QTd的增加从整体上反映了心肌复极的异常,并不代表心肌复极的区域性差异。

因此,QTd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心肌梗死的早期,早期预防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极为重要。

[1]许强,熊青.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3):20-22.

[2]毕爱华,刘加麟,胡建荣.QT间期离散度的电生理基础及临床意义[J].心脏杂志,2003,15(3):276-279.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68

1672-2779(2012)-05-0098-02

:苏玲

2012-02-10)

猜你喜欢
心动过速导联室性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思考心电图之169》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心电图F导联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与普及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