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观察

2012-07-05 08:01李如明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牙合垂直距离义齿

李如明

(清徐县人民医院,山西太原 030400)

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是40岁以上人群口腔常见多发疾病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发音与咀嚼功能,还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TMD)[1]。牙齿重度磨耗导致牙冠缩短,垂直距离过低,咬合关系失去稳定性等,因此常需修复缺失牙,还需要恢复牙冠的高度,重新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进而达到改善面容、恢复咀嚼功能、保护颞下颌关节的目的[2]。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后,再行烤瓷冠和固定义齿联合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清徐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7~70岁,平均(60.5±8.5)岁。患者均存在牙列缺损,其中Kennedy I类7例,Ⅱ类14例,Ⅲ类6例,Ⅳ类9例;其他余留牙过度磨耗,均表现为垂直高度显著变短,平均面下1/3高度缩短,颌间垂直距离缩短,咀嚼功能不良。19例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疾病。X线片检查示两侧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变宽,后间隙变窄。

1.2 治疗方法

1.2.1 修复前准备 仔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进行口腔常规检查,取印模,灌注石膏模型,根据牙列磨耗的程度、息止颌间隙情况、牙合曲线形状、缺牙部位和数量等,制定需要牙合重建的牙列及修复体的设计类型。

1.2.2 过渡义齿的制作 用病人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长度减去其牙尖交错位时鼻底至颏底的长度,再除以3 mm的息止间隙,即为垂直距离升高的数值。使用过渡性树脂牙合垫式义齿配戴2~3个月,每隔2周复诊,查看恢复的垂直距离情况,根据情况合理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以病人感觉舒适、咀嚼有力、颞下颌关节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为度,并将此牙合位作为永久性牙合重建修复的根据。

1.2.3 永久修复 根据过渡义齿最终确定垂直距离,进行基牙预备,制作固定义齿。不做为固定义齿基牙的牙齿做全冠预备,制作全冠修复体,建立适合的咬合关系,以病人能自如的用其进食,无不适感后为度,继续行永久性修复。

1.3 疗效评定标准

嘱患者于永久性修复3个月后复诊,评价患者的咀嚼功能与颞下颌关节功能。

1.3.1 咀嚼功能评价 优:咀嚼功能明显改善,可咀嚼大部分食物,包括硬质食物,同时偏侧咀嚼习惯纠正,颜面外形、表情、发音功能得以恢复;良:能够咀嚼多数食物,患者容貌、发音等得以明显改善;差:只能咀嚼较软的食物,患者容貌、表情、发音功能改善不明显或恶化。

1.3.2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功能评价 参照Helkimo的方法,术后对患者进行颞下颌关节检查,如下颌运动范围、颞下颌关节功能、下颌运动时有无疼痛、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扪诊时有无疼痛等。分为4级,D 0为无任何功能紊乱;D I为临床仅存在轻微功能不良;DⅡ为中度功能紊乱;DⅢ为重度功能紊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1~4周内逐渐适应固定义齿修复体,并可咀嚼食物。治疗后咀嚼功能评价优32例,占88.89%;良3例,占8.33%;差1例,占2.78%;优良率达97.22%。19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见表1。结果显示,除3例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未明显改善外,其他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6,P <0.05)。

表1 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 例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牙齿咬合时,髁突一般位于关节窝内,且位置居中,左右对称,双侧咀嚼肌匀称,功能活动协调一致。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时,导致正中颌位偏离正常范围,口颌系统的生理失衡。对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咬合重建,改善牙合曲线,恢复垂直距离,不仅为重建生理牙合,更是确保重建后的咬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等可以协调配合,更好地完成咀嚼功能[3]。

因为颞下颌关节能终生适应于牙合功能的需要而引发软硬组织的改建,这是咬合治疗、正畸、牙合功能重建的重要理论依据。改建工作应循序渐进,缓慢增高,避免因此导致牙颌系统不适应。因此,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适应性,以患者无特殊不适感觉为要求,咬合升高的下颌位置最好不要高于息止颌位,避免导致关节和肌肉不适[4]。制作固定义齿时,还需要根据患者基牙的牙周情况,确定基牙的位置、数量,义齿必须和基牙牙周组织的支持能力相协调适应。本研究显示,经过重建治疗,患者咀嚼功能评价优良率达97.22%,除3例患者颞下颌关节轻微功能紊乱外,其余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通过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恢复了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口颌系统、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平衡关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连文伟,郭小文.上下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1):8-9.

[2] 马绪臣.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马华祥,曹颖光.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老年重度磨耗182例疗效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6):369-370.

[4] 李玉民,高 平,殷 恺,等.咬合重建相关病例回顾及修复流程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08,2(1):57-66.

猜你喜欢
牙合垂直距离义齿
关于牙合与咬合名词定义的商榷
暂时性(牙合)垫在重度磨耗患者中的作用与意义
头影测量评估福建地区中青年咬合垂直距离的探索性研究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不同咬合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咬合力关系的研究
应用发音法确定无牙颌垂直距离的临床研究
三种精密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效果探讨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