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学视角解读谍战剧《黎明之前》中的会话不合作现象

2012-07-13 05:15陈莲洁
电影文学 2012年15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合作原则

陈莲洁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合作原则等语用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会话不合作现象的研究概况,借用陈新仁的不合作分析框架对谍战剧《黎明之前》的会话不合作现象进行详细分析。由于谍战剧的故事情节在既定的敌我群体内发生,很多话语交流必将是非真实的。大量的会话是对合作原则和关联原则的不同程度的违背,会产生额外的会话含义或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幽默或反讽)。探讨谍战剧会话不合作现象产生的语用机制,能更好地揭示合作原则以及相关语用学理论的实质。

[关键词] 合作原则;关联理论;会话不合作;《黎明之前》;语用机制

一、会话不合作现象

合作原则和关联原则是研究话语交际的重要理论。当合作原则中的某个或某些个准则被显性或非显性地违背(ostentatious or unostentatious flout)时,就产生了会话不合作现象。这时,交际者通过对语境的综合解读,寻求最大关联或最佳关联,推导出其隐含意义。当寻求关联失败,交际可能终止或失败,或产生特殊的交际效果(幽默或反讽)。近几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将这个分析模式应用到影视作品分析,揭示会话不合作在推动剧情中的作用。[1-2]在中国内地文化语境下,谍战剧叙事比较类型化(stereotyped),故事情节在 “敌我、正反”二元的群体内发生。角色间的话语交流很多是非真实的,因此有其独特的语用研究价值。

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推出三十集电视连续剧《黎明之前》,斩获各类业内娱乐奖项,学界也分别从影视传媒理论和社会语言学视角探讨该剧的叙事策略和人物形象塑造。[3-6]本文以《黎明之前》为例,探讨谍战剧会话不合作的语用动因,希望能更好地揭示相关语用学理论的作用机制。①

二、会话不合作现象研究

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Theory of Adaptation),话语交际是变异性(variability),磋商性(negotiability),适应性(adaptability)三种因素动态作用下的结果。如果出现交际目的错位、对立、冲突,交际一方可能有意识地选择违背合作准则,给出假信息或以某种方式回避正面应答,此时礼貌原则成为优势原则,缓和可能造成的面子威胁。[7]陈新仁系统地讨论了不合作现象,和产生不合作现象的心理机制。为了分析方便,本文沿用这个分析框架,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作适当调整和补充。[8]

(一)信息内容选择方面

1.提供伪信息

伪信息(fake information),也称为说假或假说(deception),作为对话语信息调控的一种语用策略,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涉及机密话题等“非自由话题”时,人们不得不刻意地说假话来掩盖真相。[9-10]如,1972年基辛格以生病休养为名,避开媒体,秘密来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2.提供零信息或不相关信息

小品《不差钱》中,毛毛首先给赵本山表决心:“我指定洪湖水,浪打浪,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把我爹拍在沙滩上”;接着给老毕展示才艺:“今夜阳光明媚,今夜多云转晴。” 这些台词暗合了何自然的观点,即,不相关信息构成两类非对话(non-exchange):(1)可以经过修正而最终获得最佳关联的非关联对话(irrelevant exchange);(2)说话人各自坚持自己的语境假设且无法修正的无关联对话(absurd exchange,“各说各话”)。[11]

3.提供过量信息

说话人为了表达某种情绪或态度,提供的话语信息超出对方话语字面所索取的信息。 《请你原谅我》(以下简称《请》)中费兵向徐天提问“我国的封建社会”,徐天正为彩礼发愁:“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袁世凯,国民党,新中国,到我出生到现在,我是真他妈没见过一千块钱!”

4.提供不足信息

与信息过量现象相反,交谈一方也可能提供远低于对方期待的信息量。《嫁衣》中焦阳把喝醉的管静竹带回自己的住处醒酒。第二天早上,焦阳暧昧地问她要钱:“大姐,……你想想昨晚咱俩都干吗了?” 羞愧慌乱的管静竹果然扔下二十元“段子钱”,落荒而逃,更不敢回应焦阳的奚落:“够吗,大姐?”

(二)信息传达方式方面

1.使用导致歧解的传达方式

如果说话人的言外言语行为和听话人的言后言语行为不一致,就产生语用歧义。如,幽默故事《喝汤》,服务员给麦克端来他点的汤:

麦克: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没有言语,换了一份)。

麦克:这汤我没法喝。

经理:这可是本店的招牌菜汤,您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麦克:我是说,勺子呢?

2.使用不明晰的传达方式

当话语的字面意思和语境意义脱离,听话者可以做模棱两可的推理时,也会导致交际不合作。《请》剧的最后一场戏,徐天指责何佳(何美丽)在当年自己入狱前,没有说出张忆为何告诉她《心经》,是两人设局骗他:

何:“怎么是我们骗你……(辩解半天后,突然笑了)特像雷震子。”……

徐:“何美丽,你就是一大骗子!”

何:“……这事真的不赖我,我也不知道……”

徐:“我说的不是这个!刚化完(彩妆)你说我像林冲!”

3.使用副语言手段

话语不流利现象(disfluency)主要包括:不连贯(incoherence)、自我修正(self-correction)、停顿(pause)、沉默(silence)、无意义重复(meaningless repetition)和副语言手段(paralinguistic means),传递着比话语信息更丰富的内容。[8,12]学界普遍认为这些非语言手段可以是出于维护面子的需要,也可以是拉开距离的表示,或者是提示话轮转换的信号。

(三)不合作的语用解释

作为对不合作的语用解释,陈新仁提供了七种可能的原因,本文把他们简化为三种情况:

1.无力合作

交际双方由于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或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其中一方往往没有能力应对对方的交际信息。《潜伏》中当余则成夸翠平打扮得像林黛玉,却被斥责一番:“你在哪认识的野女人吧?”弄得余则成哭笑不得。

2.无意合作

出于对利益、面子等基本需求的考虑,说话人可能别有用心地表现出不合作。景晓平借用关联理论解释《好人难寻》中老祖母和“不合时宜”(Misfit)之间的失败交际。单纯靠老祖母说“你是好人”并不能改变社会不公正带给Misfit的性格扭曲,更不能诱导Misfit改变自己劫持的初衷,故事只能以悲剧结束。[13]

3.有意识不合作——刻意曲解

刻意曲解 (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它利用语言本身的歧义性或模糊性:同音异义词、一词多义、句法歧义或指称词在语境中的模糊性(contextual vagueness)。不同于陈新仁文中的交际不合作,刻意曲解更多地体现的是说话人能够充分理解对方的话语,借故意歪曲对方的意思制造幽默效果或调和冲突。[13]

简而言之,无论是合作原则、关联理论、礼貌原则以及言语适应理论,都强调交际双方的配合,使话轮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会话不合作就是交际者出于客观原因或个人心理,没有用恰当的方式提供适量的信息,或故意曲解对方的信息。在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有的会话不合作是可以被破解并形成关联。也有的会话不合作无法被解读,成为无关联对话。

三、《黎明之前》的会话不合作

《黎明之前》的故事发生在1948年秋的上海,该剧的台词中既有兄弟般妙趣横生的嬉笑怒骂,也有敌我双方处心积虑的反复试探,乃至剑拔弩张的正面交锋,还有敌人内部的钩心斗角。本文将《黎明之前》的人物社会关系分为三组:水手组织内部、刘新杰(031)和八局成员、军情八局成员之间,分析他们的会话不合作及其原因。

(一)水手组织内部

由于地下党的纪律约束和信息不对称,往往造成同志间的各种误会。有时候导演也为了增加剧情悬疑的需要,刻意将观众或某个角色置于不知情的地位。例如,由敏仪揭开刘新杰和阿九的兄弟关系,观众才更加真切地体会到阿九牺牲带给刘新杰锥心的伤痛。

1.刘新杰和段海平

随着谭忠恕对庄云清俱乐部步步逼近,刘新杰第一次明确对段海平(水手)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请求“交流要明朗”,段海平仅仅回应以“我有一个计划”。码头行动后段海平冒死和刘新杰会面,却不顾刘新杰怎样恳切地请求,拒绝说出行动计划,拒绝撤走,导致刘新杰勃然大怒:

刘:把行动计划告诉我。

段:我真的不能说。

刘:(异常平静地)水手,码头的计划你也没有告诉我。(长久的停顿后,沉痛地)你的人……我的人……(悲愤而陡然的升调)全死了!我……相信你的忠诚,我不相信、不相信、你的脑子! 你现在能做的,就是赶紧从这里走出去,你留下来会危害我们两个人的安全。

段:(哽咽,升调)我说了,我不能走!……码头的行动是必须的,而且是成功了,这是我整个计划的第一步!

故事结束时,段海平的录音解开了谜团(“这是个赌局……”),观众和刘新杰被水手的智慧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感动,但毕竟已经是后话了。

2.刘新杰和顾晔佳

刘顾恋开始于一场“以恋爱为名的假面游戏”。咖啡馆约会一场戏中,出于对段海平的担忧和策反刘新杰的需要,顾晔佳多次发起并转换话轮。刘新杰用没有实质性信息的反问、停顿、沉默来转移话题:

顾:“(叹息)他们说,被你们抓进去的人,很难出来,大多数人凶多吉少。”

刘:“那要看他是不是我们要找的人,如果不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前天段校长不是都放出来了吗?”

顾:“那,万一他要是呢?”

刘:“(笑)我们放错了?”

顾:“(急)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刘:“想说什么?”

顾:“我想说,万一他真的是那个人,你们会不会把他……”

刘:“(平静)处死”(顾沉默,尴尬,点头。刘停步,环视,苦笑)……“我要想回答你这个问题,对我来讲太复杂了。”

顾:“(凝视,困惑)你是一个复杂的人吗?”

刘:“(停顿,迟疑,沉重)我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跟你在一起了,我会变得简单。”

小诊所里的对话,在刘新杰是无力合作,在顾晔佳是无意合作。顾晔佳突然意识到策反对象竟然是031同志,泪流满面地拥抱了刘新杰。刘新杰茫然困惑,李伯涵和齐佩林的话才使他恍然大悟。顾晔佳随即中弹牺牲,瞬间粉碎了“同志加恋人”的美好,令全知的观众唏嘘不已。

3.刘新杰和边日南

为了化解谭忠恕和齐佩林的怀疑,刘新杰亲自抓捕边日南。在紧急情况下,二人的话轮走向构成了典型的无关联对话:

刘:外面全是八局的人,你根本跑不了。要想躲过刑讯活命,你就得配合我。

边:我凭什么相信你?

刘:受过枪伤吗?

边:你到底是谁?

刘:我会开枪打穿你的肺,你会大出血,然后昏迷。这样他们就不能对你刑讯,等你到了医院,我再想办法。

边:你是031?

刘:准备好了吗?

(二)刘新杰和八局人士

吴秀波描述刘新杰为“带着镣铐在悬崖边舞蹈的戏子”,他必须谨慎地和八局的每个人周旋。亚新饭店刺杀事件后,谭忠恕、齐佩林、李伯涵都怀疑刘新杰就是卧底,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展开了对刘新杰的调查和试探。在永正裁缝店,谭忠恕借探讨卧底心理不加掩饰地试探刘新杰,而刘新杰用傻笑等副语言手段来应对。码头行动后,谭忠恕最后一次对刘新杰旁敲侧击地盘问,刘新杰压抑着悲痛,沉着应对,观众清晰地看到二人在坚守各自的信仰和维持兄弟情谊中的两难。对于李伯涵的公开挑衅:“卧底很可能就在这个屋子里” ,刘新杰用平静沉默的对视回应,并巧妙地把矛盾转移到齐佩林和孙大浦那里。大方地给齐佩林批轮胎和办公用品,借和女朋友喝咖啡躲避参加案情分析会,打开箱车展示尸体,这些手段也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齐佩林的怀疑。对98266电话的逆查使孙大浦确信刘新杰就是卧底。在周汉庭酒吧前,刘新杰用快速、愤怒、破口大骂的方式提供过量信息,然后突然终止了话轮。由于齐佩林“他根本没跑”和“他为什么不杀我们”的话语预设,诱导憨厚的孙大浦改换思路,做出“李伯涵移动尸体,栽赃刘新杰”的结论,为终局翻盘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孙:你听我说……

刘:(断然)你听我说吧。如果你认为我是共产党,那你一定以为,局里除了马蔚然,还他妈有一个共产党,是吗(愤怒,升调)?(停顿,降调)那马蔚然去我家接电话,和这件事,都他妈不是偶然的。马蔚然如果是共产党,(再次升调,快速)他是不是应该他妈保护剩下那个人?

孙:你听我说……

刘:说什么,说你妈什么? 今天在我们家,我把你和老齐全捅死,扔到苏州河,干净吧?

孙:但是……

刘:(冷冷地)我……没时间请你吃消夜。

(三)八局内部

八局内部既有大厦将倾前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紧密合作,也充满了暗中的钩心斗角。李伯涵冷僻孤傲,背地里和欧阳次长勾结,阴谋裁撤八局,谭忠恕在重用他的同时也时时提防他。在布置查验庄云清死因的任务后,李伯涵反常的长久停顿和简短重复“我会的”使谭忠恕立刻警觉起来:

谭:(从一堆公文中抬头)你还有事?

李:(递交辞职报告)……

谭:(诧异)为什么?(李沉默)……算啦。你一定有你充分的理由……等我考虑好我们再谈吧。

孙大浦单纯憨厚,没有心机,不断向齐佩林发问谭忠恕的意图,为何安排刘新杰抓捕边日南,为何公布“木马计划”,齐佩林或者耐心解释,或者含糊其辞,最后就干脆笑而不答了。

四、结 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黎明之前》中的会话不合作现象及其原因,该剧还有很多话语特点值得后续研究。谭忠恕有时候借开玩笑融洽和同事的关系,有时候用故意曲解表达自己的愠怒和焦灼,而齐佩林会和三教九流的人称兄道弟,在审讯室段海平反常规地用真实信息掩盖了虚假信息。他们的话语都具有极大的语用学研究价值,将语用学理论综合运用于会话模式分析,会更好地揭示谍战剧的话语机制。

注释:

① 笔者的同事景晓平博士对于如何分析谍战剧中的会话不合作现象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合作原则
英语网络流行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分析
合作原则下的《老友记》语言幽默分析
《西游记》中幽默语言的英译研究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