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012-07-17 05:31周艳萍
中外医疗 2012年18期
关键词:西坦奥拉达拉

周艳萍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菏泽 274000

ICH的总体治疗原则为综合治疗,重点是去除血肿,减轻脑损害,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神经功能。奥拉西坦是一种新型γ-氨基丁酸衍生物,可以促进大脑皮质联络纤维突触的可塑性,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保护神经细胞,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1];而依达拉奉作为新一代强效羟自由基清除剂通过抑制脑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花生四烯酸所致颅内水肿,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二者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脑出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院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3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静脉滴注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中男19例,女 15例;年龄 38~76岁,平均(57.53±7.36)岁;血肿部位:基底节21例,脑叶5例,丘脑5例,小脑3例;观察组34例,男18例;女 16例,年龄 40~75岁,平均(60.10±5.61)岁;血肿部位:基底节21例,脑叶6例,丘脑6例,小脑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肿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并静养休息,同时给与脱水降颅压,稳定血压,控制血糖,防感染及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以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30min,2次/d,共14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仅给予奥拉西坦4.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连续14d。

1.3 疗效评定

于治疗21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并用头颅CT或MRI检查观察患者颅内血肿情况。疗效评价标准[3]: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应用SPSS 16.0软件统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体积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1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体积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体积比较(±s)

表1 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体积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血肿体积(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14d 治疗前 治疗后21d对照组观察组34 34 24.89±9.73 25.10±10.11(12.02±7.35)*(6.98±4.29)*#23.21±6.36 22.97±6.87(11.52±5.34)*(8.25±5.48)*#

表2 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4d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出血凝血时间。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出血凝血时间等指标异常,仅治疗组出现1例转氨酶升高,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3.1 PICH的发病机制

临床影像学研究发现,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一个组织损伤和水肿形成进行性加重的半暗带。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周围脑组织形成缺血性低灌注区,损伤的细胞可通过次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反应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从而引起神经胶质细胞损伤、脑细胞缺氧程度加重等一系列损伤;脑血肿内红细胞崩解释放的铁离子可催化自由基反应产生细胞毒性更强的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使脑内细胞及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坏死,引起细胞膜及血管通透性改变,加重脑水肿,从而促进脑损伤,而损伤的脑组织又可促进炎性细胞的浸润和炎性因子的进一步释放加重脑水肿,如此循环往复,若不及时治疗则形成恶性循环[8]。

3.2 依达拉奉治疗PICH

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强,静脉给药之后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对于脑组织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进行清除。进而抑制因自由基的大量产生而加重的炎症反应,减轻脑细胞的损伤。还可抑制脑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以及损伤所致的血管痉挛和血流下降,增加脑血流,阻止低灌注区发展成坏死区,抑制神经元死亡并减轻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依达拉奉能对出血性脑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可能机制:①依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使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②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稳定神经元细胞膜,使NSE漏出减少。

3.2 奥拉西坦治疗PICH

奥拉西坦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作用机制为:①通过激活腺苷酸激酶,以类似于增加长期强化的方式作用于门冬氨酸(NMDA)受体,增加突触后电位的时限和波幅,加速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乙酰胆碱的转运;②同时奥拉西坦还可以通过提高蛋白激酶C的活性促进大脑对氧、葡萄糖的利用,有效改善记忆障碍,提高记忆力,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的作用;③促进大脑皮质联络纤维突触的可塑性,调动未受损脑组织重组及功能重建,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1]Cavoy A,Van Golf Racht B,Delacour J.Relationships between arousal and cognition enhancing effects of oxiracetam[J].Pharmacol Biochem Behav,1994,47(2):283-287.

[2]李小琳,方天舒.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102-103.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猜你喜欢
西坦奥拉达拉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奥拉星:进击圣殿》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分析奥拉西坦治疗慢性脑缺血引起的痴呆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分析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