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探析

2012-07-19 11:56王蓓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克拉玛依市务工人员职业病

□文/王蓓

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克拉玛依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各有关部门和全市上下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加强责任落实,成效显著。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率有了提高,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随之出现了民工(农民工的最初称呼)和民工潮。农民工填补了城市职业的许多空白,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给城市居民带来许多方便,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克拉玛依市作为农民工的净输入地,当前在二、三产业就业的人数占全市企业员工的比例已达到30%,多年来农民工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值得探索。

克拉玛依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基本情况

人员情况。目前在克拉玛依市登记居住的外来人口有9.6万人,其中:农民工约7.7万人。按行业划分,建筑行业使用的农民工最为集中,达到4.5万人,占总数的58%;其他地方企业用工1.3万人,占总数的17%;个体、餐饮服务业、维修服务业及灵活就业人员1.9万人,占总数的25%。克拉玛依市农民工以男性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其中80后、90后占很大比例,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基本上都接受过岗前培训,但接受系统职业技能培训的较少。

就业、培训服务不足。就业和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场地及设施相对不足,需要求职的农民工多在八一新村、九公里两个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企业私招乱雇、外来务工人员劳务费纠纷问题时有发生。虽然企业与农民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但50%以上处于就业不稳定状态,本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不强,用人单位也不愿加大投入,职业技能培训率低。

社会保险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普遍偏低,仅工伤保险参保率稍高,达到46%。

劳动安全和职业病防控风险不容忽视。农民工多分布在高劳动强度、高危、存在职业病风险的行业,职业健康应急技术服务机构要加强监管,加大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安全防护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

保障现状。截至2011年底,克拉玛依市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6224人,占总数的8%;参加工伤保险35754人,占总数的46%;参加失业保险7040人,占总数的9%;参加生育保险7717人,占总数的10%;参加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19396人,占总数的25%;农民工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171人。

加大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力度

(一)强化工会在外来务工人员维权中的作用

要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入会率,使外来务工人员的正常诉求有一个正常的反映渠道。各级工会要以劳动合同、劳动工资、劳动条件和职业安全为重点,督促用人单位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各用人单位要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要健全企业职代会制度,完善职工民主管理机制,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在职代会中的比例,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行使对本单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二)逐步推进待遇市民化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入托、学前教育等享受与我市居民同样待遇,降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高中阶段(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2700元/学期)。

2.允许外来务工人员购买本市公交卡,与市民同等享受便捷高效的公交服务。

3.进一步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企业和社区积极开展适合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层次、生活特点、消费水平的文体活动,并与城市居民互动。

4.提高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将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常性管理和服务范围,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

5.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和适龄儿童免疫工作。在外来务工人员中重点普及传染病防治和计划免疫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自我保健意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做好片区内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的常规监测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开展调查、处置和医疗救治工作。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我市计划免疫服务范围,对于国家免疫规划项目中的五种疫苗一律实行免费接种,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均能得到规范的免疫接种服务。

6.研究现行户籍制度,降低落户门槛。如对签订劳动合同时限、职称、缴纳社会保险、投资纳税以及拥有本市房屋产权等规定要求适当给予调整,为外来务工人员成为新市民开辟政策通道。

(三)分类、分层次建立各项社会保险

对有稳定职业和收入,已经城市化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现行社会保险政策范畴,应保尽保。对以务农为主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在当地参加新农保和新农合。对处于流动状态,社保缴费记录为间断式、跨地域的外来务工人员,应尊重个人意愿,遵循宜缓不宜急的原则,逐步纳入社会保险范畴。

(四)加强劳动安全及职业病防护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卫生监管不到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不足等问题,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督促企业严格做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安全监督和培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意识,强化企业职业卫生的主体责任。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控机构建设,对工作场所强化监控。

(五)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救助机制

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援助。凡外来务工人员到法律援助机构进行法律咨询的,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加大了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力度,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居住条件尚不理想,易产生安全和治安隐患。用人单位基本上没有为农民工建立住房公积金,也不能享受廉租房的政策,只能选择用人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或在外租房。第二,公共服务政策还需改善。一是子女教育费用负担还需进一步减轻。二是农民工的党、工、团文化活动较少,不能很好地融合到城市中。三是对于有定居意愿的农民工,落户门槛仍然偏高。第三,对纳入管理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重点群众,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经费不足。

解决的意见和措施

(一)着力改善建筑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和饮食卫生条件

加强对居住比较集中的建筑企业的执法检查,按照建筑法律法规的要求,督促建筑企业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同时,应鼓励使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利用闲置厂房建设改造和自行建造集体公寓。对于分散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政府可以考虑将闲置的居民楼改造为集体宿舍或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蓝领公寓,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

(二)加快就业培训公共服务场地和设施建设

加速推进已批准的各区人才劳动力市场建设,依托劳动保障“两网化”建设平台,加快完备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各区人才劳动力市场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就业登记、就业推荐、岗位信息查询、职业指导、维权服务等职能。同时,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优化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环境。

(三)扩大社保参保范围和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待遇

1.取消职工医疗保险户籍限制。为吸引和稳定高素质人才,取消户籍限制,将在我市企业工作多年、企业将长期使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员和新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纳入参保范围,享受与克拉玛依市职工一样的医疗保障待遇。

2.强制推行工伤和住院医疗保险。在继续巩固高风险行业和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工伤和住院医疗保险。要强化商贸、餐饮、住宿等各种服务业企业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意识。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人员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形式,深入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工地、社区、厂矿和企业进行社会保障和维权知识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了解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

猜你喜欢
克拉玛依市务工人员职业病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父亲的职业病
柳暗圆伴生 花明伴生圆—一道解几题的推广与妙解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像关心职工一样关爱务工人员子女
我可爱的职业病
对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民汉合校后工作开展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