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留给教育纵深几何?

2012-07-28 01:05刘铭
中国西部 2012年36期
关键词:教育者关键校长

文/刘铭

所谓“纵深”,原意指军队作战地域纵向的深度。而“教育纵深”则指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纵向深度,是教育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达到的宽度、深度和高度。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理解“人民满意”?“人民满意”给教育留下纵深几何?

“人民满意”=“家长满意”?

如果我们把“人民满意”简单等同于“家长满意”,那么许多家长的满意标准——“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就成为引领甚至指导教育发展的航标,于是我们的教育就会走向“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你不考我就不教”“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甚至连我们教育者自身不知不觉也会把多少学生上北大、清华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认为如此高的“教育质量”一定“人民满意”。然而如此“满意”培养出来的学生真的一生满意吗?教育难道只有给人满意的饭碗才能让人满意吗?在“家长满意”的指挥棒下,我们的教育还有“纵深”吗?

“人民满意”=“校长满意”?

“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实施者是广大的一线教师,而在教师看来,自己的教育成效如何,关键看校长满意不满意,只要校长满意了,说明我的教育质量还可以。换句话说,“人民满意”必须经过一个“瓶颈”——校长满意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那么,校长满意的教育是什么呢?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的满意指标,是家长满意,还是校长自己的教育理想?当我们把“人民满意的教育”重任寄托在校长身上时,校长能否把国家制定的各项教育质量标准落到实处就成了关键。然而,当我们把“人民满意”寄托于某些人或某些职位上的人之后,满意教育的标准经过这些“关键人”层层的“接力”过滤,还剩下多少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校长满意”留给教育发展的纵深又有几何?

“人民满意”=“学生满意”?

作为教育的消费者——学生应该是对教育质量最有发言权的,然而我们总认为学生小,认识问题肤浅不全面,因而“忽略”了问我们的服务对象,对接受的教育是否满意。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人时刻处在成长中,所以“学生满意”应该是一个贯穿成长过程的满意。如果忽略了“学生满意”,“人民满意的教育”便不再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民满意”首先是“学生满意”,既包括学生当下的满意,更包括未来的满意、一生的满意,既包括学生时代简单肤浅的感受,也包括未来成熟后深刻客观的评价。当然“学生满意”不等于纵容、取悦于学生,因此,教育者还需要围绕他们的全面发展积极引导。总之,我们必须相信孩子,因为只有从“学生满意”出发,我们的教育才能走上为“人”服务的发展之路,才能使“教育纵深”更广、更深、更高。

笔者认为,“人民满意”更多的不是“直接满意”,而是一种“间接满意”,是教育通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进而由这些人才共同完成人民的心愿,包括中华民族的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丰富等。因此,“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多指向的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潜力,指向的是未来的“接班人”给我们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力量和信心,如此留给教育的“纵深”几何?

猜你喜欢
教育者关键校长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
品读
高考考好是关键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