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比较

2012-07-30 07:43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2期
关键词:散光度数晶状体

程 芳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0

目前国内外眼科临床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手术方法是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其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源性散光一直是眼科医生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探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效果,自2011年8月~2012年4月,对128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1.8 mm和3 mm2种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数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4月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128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其中男性56例,女性72例,选两组病例观察3个月作比较Ⅰ组1.8mm切口白内障患者64例年龄55~75岁,平均69.5岁,Ⅱ组3.0mm切口白内障患者64例年龄57~73岁,平均68.5岁,眼部检查排除角膜白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等。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视力,验光。

1.3 手术方法及分组

手术采用表面麻醉方法(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自术前15 min开始滴眼,每5分钟1次,连续3次。

Ⅰ组:64只眼,均选用颞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用1.8 mm角膜刀于角膜缘内0.5 mm穿入,隧道尽量短,穿刺刀一次性使用,穿刺一步到位,在角膜基质内向视轴方向行进1 mm后,穿刺进入前房,在距透明切口90°方向做侧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连续环行撕囊后,充分水化分离晶状体皮质与囊膜以及核与皮质,使用超声乳化仪Stellaris超声乳化仪(美国博士伦)超声乳化晶状体核,自动灌吸出残留皮质。用折叠式人工晶体专用推助器植入AkreosMI60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至囊袋内。自动灌吸系统彻底清除前房内及人工晶体后囊袋内粘弹剂。轻压切口确认无渗漏。

Ⅱ组:64只眼。用3 mm角膜刀在颞上方做透明角膜切口,隧道约2 mm,余步骤同上,植入Akreos折叠人工晶状体。其余步骤同Ⅰ组。

1.4 两组总平均超声乳化时间

比较平均超声乳化时间:Ⅰ组Ⅱ~Ⅲ级核(0.72±0.53)min,Ⅳ~Ⅴ级核(1.35±0.66)min;Ⅱ组Ⅱ~Ⅲ级核(0.69±0.56)min,Ⅳ~Ⅴ级核(1.01±0.95)min,Ⅱ~Ⅲ级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93,P = 0.387 >0.05),Ⅳ~Ⅴ级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58,P =0.013 <0.05);

1.5 统计学方法

用直接相减法计算手术源性角膜散光。采用SPSS 11.5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表1)

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第1天:Ⅰ组视力≥0.5者84.37%,Ⅱ组视力≥0.5者78.12%,第1周:Ⅰ组视力≥0.5者87.5%,Ⅱ组视力≥0.5者79.68%,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

术后第1、3个月:两组视力≥0.5者均≥89.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平均SIA度数的动态变化(s,D)

表1 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平均SIA度数的动态变化(s,D)

术前+0.85±0.55Ⅰ64术后+0.75±0.59+0.89±0.65+0.69±0.43+0.80±0.40术前+0.78±0.57Ⅱ64术后+1.51±1.17+1.35±0.97+0.88±0.44+0.96±0.35

平均SIA度数术后1 d、1周Ⅰ组明显小于Ⅱ组(t=2.11),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标准差Ⅰ组明显小于Ⅱ组,说明Ⅰ组的各SIA度数比较均衡,变异较小;术后1个月及3个月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F = 0.67,0.48,P > 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手术方法的也不断改进,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损伤、术后的散光及手术并发症,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和提高视力。散光的大小与手术切口长度的立方成正比,与切口缝线的松紧成正比,与手术切口距角膜屈光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其中切口的长度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最大[1]。Pfleger等[2]经过1a期的观察3.2 mm透明角膜切口的术源性散光仅仅为0.09D。谢立信等[3]经过3 mo的观察颞上方及鼻上方3.2 mm透明角膜切口的术源性散光是 (0.83±0.65)D,Marek等[4]对47眼行上方(25眼)和颞侧(22眼)2.8 mm的透明角膜切口,观察6 mo,使用Jaffe/Clayman矢量分析法计算,颞侧切口组SIA值为(0.63±0.28)D,上方切口组为(1.00±0.54)D。 钟敬祥等[5]报道3.2 mm的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的SIA是(0.69±0.51)D,上方11∶00 位的 SIA 值为(0.64±0.40)D。

白内障手术切口及其愈合,会改变角膜曲率。手术后产生的角膜散光是影响术后裸眼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影响角膜散光程度最重要的因素是切口长度。实现真正意义上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AkreosMI60微切口具有许多优点。

①晶状体易于被压缩,可通过1.8mm切口,植入到眼内,可平滑地展开,无顺地恢复到初始形状。

②攀的四点固定设计有助于优化晶状体在囊内的稳定性和居中性,可极迅速的实现前后囊粘附,有助于保持囊袋透明性。

③抗眩光材料制成,可减少眩光。

④零相差非球面设计,可减少人眼整个屈光系统的相差,与标准球面人工晶状体相比,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4 体会

①与传统的超声乳化术比较,1.8 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乳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切口更小,角膜切口无热损伤。Ⅱ~Ⅲ级核超声乳化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Ⅳ~Ⅴ级核超声乳化手术时间1.8 mm切口较3.0 mm切口稍长些。

②术后视力恢复更快,术源性的角膜散光更小,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更小。

③但在手术操作中由于切口变小,对手术操作要求更高,手术者对仪器和设备操作熟悉。白内障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损伤、术后的散光及手术并发症,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和提高视力。

[1]谢立信,朱刚,王旭.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变化[J].中华眼科杂志,2001,37(2):108-110.

[2]钟敬祥,邵东平,刘斐,等.超声乳化术角膜切口对角膜屈光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04,24(6):461-464.

猜你喜欢
散光度数晶状体
《平行四边形》拓展精练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图形中角的度数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