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2012-08-05 11:17
关键词:萘酚真菌性氟康唑

张 华 岳 旺

(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 266021)

随着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发病逐年增高,FK病程长,病情迁延,治疗比较棘手,早期多采用药物治疗,单一用药效果差。本次研究联合应用特比萘酚和氟康唑治疗FK,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FK病人27人,年龄23-72岁,农民19人,工人5人,干部2人,学生1人;角膜有植物外伤史者16人;角膜异物外伤史3人;佩戴角膜接触镜1人;其余病人无明显原因、诱因。治疗前病程最短2天,最长32天,平均10.7 天。

1.2 入选标准

本组病例有特征性FK的眼部表现,行刮片镜检及真菌培养,至少有一项阳性者入选。

1.3 临床分组

根据角膜溃疡大小及深浅,可分为轻、中、重三度[1];轻度:角膜溃疡 <5 mm,达浅层角膜;中度:5 mm≤溃疡面积<7 mm,侵及基质层中层,前房积脓;重度:溃疡面积≥7 mm,溃疡达基质层深层,大量前房积脓,或伴穿孔。本组病例轻症病人16人,中度9人,重度2人。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特比萘酚联合氟康唑治疗组,轻、中、重病人各分配8、5、1人;2组为单独应用氟康唑治疗组,轻、中、重病人各分配8,4,1 人。

1.4 治疗方法

病人分组后,制定每组的治疗方法

联合组:0.5%特比萘酚眼水、0.5%氟康唑眼水(静达)点眼,各1次 h-1,交叉进行;全身用药可静点氟康唑,首次剂量 200 mg,以后 100 mg·d-1,同时特比萘酚片250 mg口服,1次d-1,疗程2~3周。轻症病人局部用药为主,视病情调整点眼频率。中、度病人局部用药同时,全身用药,2%碘酊烧灼溃疡面,1次d-1或隔日一次。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可影响肝肾功能,故用药不应超过3周,每周行肝、肾功能检查。

特比萘酚眼药水的配制,取特比萘酚片碾成粉末,用10%吐温-80调匀,加蒸馏水配制成0.5%眼药水,水浴加热消毒。

单用组:0.5%氟康唑眼水点眼,1次 d-1,静点氟康唑,用法同联合组。病灶较小的轻症病人,局部用药为主,对中、重度病人局部点眼及碘酊烧灼,联合全身应用氟康唑。

两组病人还应用阿托品眼膏散瞳,预防及减轻虹膜后粘连,抗生素眼水点眼,预防细菌的感染。局部及全身应用营养及促修复类药物。

2 结果

27例病人均进行溃疡面刮片镜检,其中有23例查找到了菌丝或孢子,阳性率为85.19%。真菌培养25例阳性,阳性率为92.59%。对疗效的观察,评定标准如下[2]:1、治愈:角膜溃疡愈合,角膜恢复半透明或透明,前房积脓消失;2、有效:角膜溃疡缩小,前房积脓减少或消失;3,无效:症状无改善,角膜溃疡扩大或穿孔,前房积脓加重。依此标准来判定疗效。联合用药组和单用药组治疗效果见下表1。

表1 联合用药组和单用组治疗效果汇总

对于等级分组资料的比较可用Ridit分析。根据所得数据,计算u值,u=2.0181。可按u服从正态分布处理:u>1.96,P <0.05,差别有统计意义。即联合应用特比萘酚和氟康唑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氟康唑。

联合用药组8例轻度角膜溃疡病人全部治愈,5例中度病人,2例治愈,3例好转,1例重度患者,药物治疗无好转,行带蒂结膜瓣移植治疗。术后病灶修复。此组病人轻、中度角膜溃疡组治疗效果好。单用药组轻度患者,8例病人4例治愈,4例好转,中度病人,2例好转,2例未愈,后2例行带蒂结膜瓣覆盖术,术后炎症渐控制;另1例重度角膜溃疡病人,治疗无效,转上级医院,行角膜手术治疗。单用药组,轻度病人治疗效果较好,中、重度病人治疗效果欠佳。

观察两组病人中,治愈病人的治疗周期,联合用药组平均21.7天,单用药组23.5天,两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病人治疗周期较单用药组周期缩短。

3 讨论

3.1 两药联用的依据

FK是一种多见的角膜病,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由于临床致病菌属多样,单一用药,部分病例效果欠佳,常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两药联用,使药物用量减少,药效增加,毒性降低。氟康唑和特比萘酚有协同抗真菌作用,分别作用于真菌麦角固醇合成的不同位点,导致麦角固醇合成较少[3]起到杀菌作用。对念珠菌、曲霉菌属和假性阿利什霉菌等有效,而其中有些菌种对单用任何药物无效[4]。本组研究也可以看出,联合用药组疗效与单用药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单用药组。关于治愈病人的治疗周期,联合用药组略短于单用药组。

3.2 治疗方法的探讨

本组研究联合应用两种抗真菌药。其中特比萘酚能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作用,致麦角固醇合成受阻,而达杀菌作用。为广谱抗真菌药,近年来研究,对多种致眼病真菌,包括丝状真菌、双相型真菌、酵母菌及类酵母菌有良好杀菌及抑菌作用[5]。氟康唑为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损害真菌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达到杀菌的作用。口服易穿透所有眼内组织,尤其在角膜中浓度最高,并与血清浓度显著相关,是一种很有用的眼局部用制剂[6]。对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及球孢子菌感染有效。两药联用,拓宽了抗菌谱,增强了抗真菌的药效,提高了疗效。

本组实验中我们配制了0.5%的特比萘酚眼药水,王香兰等[7]报道,分别配制 0.5%,0.25%,0.1%三种浓度的滴眼液,比较抗菌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该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较小有关。对于中、重度FK的治疗,增加2%的碘酊烧灼,碘酊对各种类型FK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碘离子沉着于溃疡区并向基质层渗透,致使溃疡坏死物脱落,促使修复,使角膜瘢痕化。[8]

3.3 治疗中注意的问题

(1)尽早用药:FK一旦确诊,应尽早应用抗真菌药物。早用药,病变程度轻,治疗效果好,该组病例可看出,轻症病人治愈率较中、重度病人高。

(2)正确判断药效:FK对药物的反应较慢,治疗有效的迹象表现为患眼疼痛减轻,侵润灶变小、卫星灶消失、溃疡愈合、前房积脓减少、消失等。

(3)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药物治疗无效,有发展趋势,应果断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该组病人3例药物不能控制,行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术后恢复效果好,另一例角膜病变较重,转院行角膜手术治疗。

(4)临床治愈后,应维持用药2~4周,减少复发。史伟云等研究报道[9],药物治疗完全愈合的FK病人,应用共焦显微镜对病灶多点反复检查,发现近一半的患者角膜基质中残存炎性细胞或少量菌丝。如过早停药,可能出现病情复发。

本次实验中配制的特比萘酚滴眼液,具有难容和刺激的缺点。用吐温-80做为增溶剂,增加了其溶解度及透明度,吐温-80对眼无毒性。刺激性是该药的另一缺点,可引起反射性泪液分泌,影响药物吸收。还有待开发特比萘芬商品化的滴眼液和眼膏,减少刺激,发挥药物更大药效。另外,该实验组,因样本数偏少,可能会受到抽样误差的影响。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注意继续扩大样本量,减少抽样误差。

特比萘酚联合氟康唑治疗FK,效果优于单用氟康唑治疗组,且疗程较单用组短。

[1] 王鹏,刘建宗,吕兰存.特比萘酚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12:910 -912.

[2] 张军,王丽娅,孙声桃等.真菌性角膜炎转归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74 -76.

[3] 王端礼.医学真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6-87.

[4] Sikder Au,Mamun SA,Chowdhury AH,Study of oral itraconazole and terbinafine pulse therapy in onychomycosis.Mymensingh Med J,2006,15:71 -80.

[5] 宋海珊.凝集素染色法在真菌性角膜溃疡病原菌检查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4):296 -298.

[6] 王文华,李树明,任玉新,等.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探讨.国际眼科杂志2006;6(1):23.

[7] 王香兰,刘宏伟,王智群,等.特比萘酚对眼部真菌抗菌作用的实验观察.眼科,2006;15(3):208 -209.

[8] 康建华,易贤楚,朱卉,等.眼外伤真菌感染致角膜溃疡的治疗[J].眼科,2006,28(10):775 -776.

[9] 史伟云,牛晓光,王富华,等.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转归的共焦显微镜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7):614 -619.

猜你喜欢
萘酚真菌性氟康唑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α-萘酚和β-萘酚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功率激光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06例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治疗肝移植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安全性比较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碳纳米粒子:合成及可见光催化降解萘酚绿
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