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牡丹亭》女性意识形象的多重意蕴

2012-08-15 00:42王冠波焦作大学人文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名作欣赏 2012年21期
关键词:杜丽娘汤显祖牡丹亭

⊙王冠波[焦作大学人文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作 者:王冠波,硕士,焦作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汤显祖是明代最具成就和影响力的作家,《牡丹亭》的推出震惊了当时的文坛,其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当时青少年男女对于爱情的追求,强调了个性的解放。《牡丹亭》中对后人影响最为深刻的人物形象莫过于杜丽娘,身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她勇于追求爱情,不惜付出生命,春香作为一个丫鬟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帮助小姐追寻爱情。《牡丹亭》颠覆了传统的程朱理学说,而塑造了健全的女性意识形象,其中女性意识形象既具有自然性、社会性,也是作者自身情况的体现。

一、女性意识形象的原生态

陈最良是一个封建的老夫子形象,除了教条诗书他一无所知,他以孟子的“求其放心”原则来要求自己的同时,也用它来教导学生,大风大浪激不起他的半点波澜。春香虽然是一个卑贱的丫鬟,所处的地位根本就没有说话的权利,但是她却敢于和陈最良抗衡。其实也正是因为春香的丫鬟身份才使得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代表——陈最良,春香自幼就没有读过诗书,在行为举止方面也没有受过教育,她没有受过封建礼教思想的荼毒,所以春香反映出来的是最为真实的原生态意识形象。当陈最良以“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论娘行,必起须屏障”教导杜丽娘时,春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完全就是扼杀人性;当陈最良将爱情诗书《关雎》解释为有伤风化的迂腐之作时,春香又更为直接地道出了其中的原委,还用眉笔和鸳鸯砚来戏弄陈最良,同时敢于直接批评陈最良的迂腐,在陪小姐读书时更是干脆跑去玩耍;当听说杜丽娘游园伤春后,陈最良以一种极为不解的态度来教训杜丽娘,但是春香却说道:“我们正处于年少的时候,无论到哪里都能够玩赏,无论怎么同你解释,你也不会了解。”当杜丽娘患有相思病时,春香毫不犹豫地指出陈最良所开药方中的可疑之处。在《牡丹亭》中,春香代表的就是没有受到封建社会影响的原始人物形象,而陈最良就是封建教条的代表人物,春香对封建教条的反对也就体现出原生态的女性意识形象。

二、女性意识形象的自然性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千金小姐,她虽和春香同等年纪,但是自幼接触封建礼仪,虽然没有春香般勇敢单纯,但实际上杜丽娘是封建教条下的标准淑女。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杜丽娘的一切行为举止都充分地代表了当时的女子,封建礼教束缚着杜丽娘的思想:请老师之前,她读的是《女训》《女戒》等,请老师之后,她读的是具有后妃之德的《诗经》;她家的庭院里有一个大花园,但她却从来都不涉足,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偶然疲惫不堪时偷懒午睡,父母得知后就严厉训斥,在裙角绣了一对鸳鸯就被母亲责骂。杜丽娘的形象在当时颇具典型意义,她的前程也一目了然。

然而汤显祖却给予杜丽娘另外一种机遇:圣人修改过的《关雎》、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都唤起了杜丽娘的觉醒,她对爱情十分憧憬和渴望,以至于做起了“白日梦”;梦中事物的美好,使杜丽娘从身体到心理都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她苦苦地追寻心中所想,然而现实和梦想却有极大差距,梦醒了,心中的失落也就更胜一分;为此杜丽娘一蹶不振,在阴间,她与柳梦梅终成眷属,再次领略了自由的快乐。在这里,汤显祖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是一个极为自然的形象,杜丽娘不是因外界对她的阻挠而死亡,她是死于对爱情的渴望。汤显祖所描写的是作为一个正常人的需要,是人本性对于情欲和性欲的需求,这种需求不是因为外界具体事物的诱惑,它不同于《西厢记》《传奇》中的爱情故事,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因读本中的爱情寓意,是因游园时的满园春色,这些东西是生活中十分普遍的东西,自然不能称为是诱因。汤显祖的用意其实是相当明显的: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环境下,杜丽娘不可能满足自己的人性欲望,因此杜丽娘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体会到爱情的美好,而是在梦中与情人相会。剧中的由梦而醒、由梦而死、死而复生是超越现实的手法,但是描写的却是作为真实的女性意识形象,汤显祖大胆地承认了人性的情欲与性欲,这也就是女性意识在封建压迫下最为自然的形象。

三、女性意识形象的社会性

一般来说,人的形象包括自然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女性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人,必然存在两面性,情欲性欲的需求是女性意识最为真实的一面,但是他们的实现却不得不依赖于现实社会。杜丽娘在死而复生之后,念念不忘的是情人的媒妁之言,不忘情人的科举功名,这显然和她梦中对爱情义无反顾的追求相互矛盾,但实际上汤显祖所要体现的正是女性意识社会性的一面。汤显祖在作品的提词中就说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死,死者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皆非情之至。”(引用《牡丹亭记题词》)如果说“生者可死”是人最为自然的一面,那么“死者可生”体现的就是其中社会性的一面,死而复生的杜丽娘更加清醒冷静,她不再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爱情,而是在捍卫自己爱情的基础上,以现实社会中的价值观来要求自己的爱人。

她严格以标准的淑女形象来要求自己:要求自己的婚姻能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希望自己的爱情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要求柳梦梅考取功名,希望自己的爱人能够功成名就。她的婚姻虽然没有父母之命,但是有媒妁之言,同时她要求按社会中的标准来完成自己的婚礼,并且一再强调自己还是女儿之身;复生后的杜丽娘更加看重自己的社会地位,夫贵妻荣是中国几千年不变的传统,所以杜丽娘对夫婿的社会地位要求相当高。其实杜丽娘对社会地位的要求从来都没有改变,她曾经在自己的画像中提词:“他年寻得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杜丽娘虽然对爱情非常渴望,但是她一直都把“蟾宫客”作为自己的择偶标准。

杜丽娘在憧憬自己未来夫婿的高贵地位的时候,柳梦梅也在梦想着自己妻子的荣华,在表面上看来杜丽娘在梦境中的追求和现实生活中的追求是矛盾的,但是实际上这正是人性的需要,即使对爱情十分向往,但是也必须考虑到现实生活的需求。这也正是《牡丹亭》中女性意识形象社会性的体现。

四、作者赋予女性意识形象的自况性

《牡丹亭》是由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来,话本小说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但是汤显祖却把它丰富成一部拥有五十五出情节的传奇作品,作者必然在作品中倾注了大量的自身情感。所以说杜丽娘其实就是汤显祖的化身,作者只是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追求赋予杜丽娘身上。汤显祖胸怀天下,但是一生却潦倒不堪,最后还因为“小羁”的罪名被削去官籍,在社会中屡屡受挫的汤显祖只好在戏曲创作中去寻求精神安慰。同杜丽娘的精神束缚一样,汤显祖也处于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压迫环境中,尤其是在政治上不得志,汤显祖仕途不顺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性格放荡不羁、秉性纯良,不善于结交权贵,就好比杜丽娘的“一生爱好是天然”;他希望国家繁荣昌盛、君王统治的清明,就如同杜丽娘的“情由心生,至死不渝”;他强烈抨击当时的封建社会,最后仕途不济,就如同杜丽娘的“情深意长,青春虚度”。其实作品中的杜丽娘就是汤显祖自身的真实写照,杜丽娘爱情之路的艰辛就好比作者政治之路的挫折,杜丽娘以生命为代价的爱情失意就好比作者以官职为代价的仕途不顺。

汤显祖在杜丽娘这一女性形象上赋予了自己的情感,焦循的《剧说》中就写到:“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时,一日家人找遍屋内外都寻不到他,最后发现他在庭院中的柴堆上掩面痛哭,问其原因,他说‘填词填到了赏春香还是旧罗裙’这一句。”这一记载就在侧面反映了作者给予《牡丹亭》的情感,汤显祖以自己的失意为源泉,创作出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实则是反映自己的愤慨之情。汤显祖在文中多次说道:“牡丹亭护人只知其乐,不知其悲。”同时汤显祖也反对他人对自己创作的更改,因为杜丽娘是作者自己情感的载体,他担心旁人不明白其中的真实意义,杜丽娘的生死之恋,其实就是汤显祖主张人性自由的载体。

《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女性意识形象的多重涵义,春香的天真活泼就代表了人性最为本质的一面,杜丽娘作为一个千金小姐最后因渴望爱情而死,正是女性意识形象自然性的呈现,杜丽娘死而复生后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极其重视,也正是她社会性一面的很好体现,同时杜丽娘的形象也是作者依据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创造出来的,具有极强的作者自况性。《牡丹亭》中女性意识形象的原始性、自然性、社会性、作者自况性成就了这部品的丰功伟绩,这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形象也为后来的女性思想解放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1]徐新敏.试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多重意蕴[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

[2]陈轲觉醒的女性——《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分析[J].才智,2011,(03).

[3]曾效葵从《西厢记》和《牡丹亭》看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觉醒[J].安徽文学,2011,(07).

猜你喜欢
杜丽娘汤显祖牡丹亭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邯郸记》的喜剧色彩
闹热、风情、奇趣——《牡丹亭·劝农》的戏曲审美本质论考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为戏成痴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