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体育小群体文化变迁的研究

2012-08-15 00:52阮永福成守允
运动 2012年8期
关键词:群体校园体育

阮永福,成守允

(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09)

理论与方法探索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体育小群体文化变迁的研究

阮永福,成守允

(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0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当前大学生体育小群体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目前高校体育小群体主要呈现出社会化、信息化、虚拟化等特征。文章提出高校体育小群体演进的文化学意义,并指出引导高校体育小群体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体育小群体已经成为高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规范、引领他们的发展是当前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体育;小群体

1 前 言

随着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大学生体育小群体的发展呈现出社会化、信息化、虚拟化的趋势,小群体活动的空间扩大,从一校区延伸到多校区,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从现实延伸到网络。群体活动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以三大球为主的活动,现在变为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个性化倾向。活动的模式也相应增多。无论是活动空间、内容、特征,还是活动的模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在当今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体育小群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期以来,我们加强了对教学课堂、校代表队、院系代表队和班级代表队等活动的管理。但是我们忽略了大学生体育小群体的发展,缺少对它们的有效管理和引导,缺乏对其积极方面的肯定和利用。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在高校体育中,课堂正式教学的课时和内容受到时空和教学计划的限制,很难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运动情感需求。紧跟时代的步伐来研究不断变化的体育小群体是我们高校体育改革重要任务,也是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使命。

2 当前大学生体育小群体发展的趋向

2.1 体育小群体发展的社会化倾向

伴随校园对外界的开放,交通工具的发展,及校园周边商城的繁荣,现在学校体育小群体与校外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在群体的活动中,他们往往会借助社会的力量,如向周边商城的老板拉赞助、活动的名字以商店的名字命名等。有时在小群体活动中,会有商店和饭店的相关人员参与。这一方面在资金上解决了小群体活动的费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群体活动的组织力量。但是,由于有社会人员的参与,这为群体活动的组织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2.2 体育小群体交流的信息化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校园体育小群体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征,他们已经突破传统的交流方式。目前学生手机已经基本普及,校园网络也已基本完善。学生通过电话、手机和网络进行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他们注册有集体的QQ群号,甚至建立自己群体的校园网站,在群内和网站上发布群体活动信息。这种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方式极大方便小群体信息的交流,提高信息交流的速度,也会拓宽信息交流的宽度,加深信息交流的深度。

2.3 体育小群体活动空间扩大化

目前体育小群体的活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校园,许多体育小群体的活动开始走出学校,和兄弟学校及附近的社区共同组织活动,而且有些商家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也会邀请一些学生。商家在宣传的时候会邀请一些队伍进行表演,如街舞、街球、轮滑、健美操等。

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在校园周边不仅有公交车、出租车,还有几乎以学生为唯一客源的、停靠在校门口的私家车等。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给校园体育小群体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也会促进校园间体育群体间的活动。同一个城市不同校园体育小群体之间的活动会大大节约路途上的时间,方便了他们之间的活动,甚至邻居城市不同校园之间也会有体育小群体组织相互间的活动。

2.4 体育小群体形成的网络化

目前各个校园网络已经基本建成,网络在学生课余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学生社团的形成开始从校园海报走向校园网络。他们在校园网络上发信息贴,呼吁趣味相投的体育爱好者一起参加活动,从而形成校园体育小群体,甚至不同校区、不同校园的同学都可以从校园网络上找到运动知音。网络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极大的丰富了体育小群体的形成,对体育小群体形成的开始阶段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校园网络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体育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

2.5 体育小群体活动内容的网络虚拟化

随着网络的发展,目前校园体育小群体活动从操场等现实的场地发展到网络上,许多体育小群体之间会开展网络足球、篮球等比赛。这种比赛不仅会出现在同一校园,而且还会在不同校园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不同小群体间通过网络进行虚拟化的体育比赛,他们甚至会组织许多小群体同时参加比赛,如同现实中的比赛一样。这种虚拟化的网络比赛是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摆脱了现实场地限制的比赛会成为现代体育小群体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2.6 部分边缘体育小群体地位的上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人兴趣爱好的不同,校园中各种不同的体育小群体相继出现,那些以前主要球类为活动形式的小群体虽然仍为校园体育小群体的主流,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参加以往不是很注重的一些小群体,如轮滑、街舞、攀岩、自行车等。在这些小群体中,个性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其独特的形式也会吸引诸多的学生前来参与。在这个多元的时代,这些以往显得有些另类的活动,现在很容易被人接受。

3 当前大学生体育小群体的主要特征

3.1 效仿性

效仿性是校园体育小群体的重要特征之一。他们在组织的形式、活动的内容、穿戴的服饰等,都具有浓郁的效仿性特征,如他们穿戴统一的NBA某支球队的衣服,或者某个明星的衣服,佩戴某个明星的头戴,穿某个品牌或某个球星代言的鞋子。在运动的时候,他们会模仿偶像们的技战术动作,在日常的活动中会刻意去练习自己偶像的绝招。在群体的活动中,他们会扮演心仪的效仿对象,甚至在举手投足中,都会有一定的效仿。效仿性是校园体育小群体重要的外显性特征,往往可以通过他们效仿的对象看出他们活动的内容及群体的精神,这为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引导校园体育小群体正确的价值导向提供重要信息。

3.2 虚拟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校园体育小群体在形成、发展中都含有强烈的现代科技成果,校园网络及电话、手机、电脑的普及极大推动了体育小群体的发展,体育小群体也在现实的场地和网络的虚拟中共生共荣。网络体育活动已渐渐在学生中繁衍发展,这种虚拟的体育比赛活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对现实的体育活动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由于这种网络的虚拟性,成员的复杂性、流动性等特征也会给校园文化生活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这给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3.3 跨时空性

由于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校园体育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目前,体育小群体的活动不仅局限于自己的校园,已经能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校园间,甚至是邻近的城市校园间,群体的活动开展的都很频繁。通讯和交通的发展让群体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很大的延伸。群体的成员组成上也摆脱了以前校园区域的限制,不同校区、校园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等通讯工具组成体育小群体,共同参加群体活动。

3.4 信息的通畅性

通讯工具的发展使得校园体育小群体内部及群体间的信息能够保持通畅,在群体内部,他们会建立QQ群或网站,在群中和网站上发布活动信息,成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群体活动的信息,为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机短信也成为群体内及群体间活动重要的通讯方式。群体间的活动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的形式相互联系,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等。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方便了同学间的沟通,极大提高了校园体育小群体内部和外部信息通畅程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5 活动的频繁性

相比过去体育小群体的活动频率,目前他们组织活动的次数更加频繁。由于目前校园体育小群体活动受到时空的限制相对较少,交通和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各校园的体育场地设施更加丰富,从而使得校园体育小群体能够更加方便的开展群体内和群体间的活动。群体活动能够给诸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一种归属感、认同感,他们在群体的活动中能够有更多内心世界的交流,让他们能够更多地接触外面世界,这样使得学生参与群体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3.6 群体参与者的延续性

校园体育小群体的参与者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他们一般是随着自己的兴趣去组织或参加某个体育小群体,一旦兴趣减弱或者有其他事情,他们就会退出或暂时离开群体。在通讯信息还不通畅的过去,那些退出的学生可能会和群体失去联系。但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由于网络、手机、邮件等交通信息的通畅使得即使他们离开了群体,但是也能够和群体保持联系,他们可以通过网站、QQ群、邮箱等随时了解群体的活动,他们也可以很方便地看到群体的信息,也会很方便地参与到群体的信息交流中。这就保持了整个群体的延续性。

4 大学生体育小群体演进的文化学意义

4.1 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体育小群体的发展,他们在校园体育文化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大量小群体活动将会丰富校园体育氛围,活跃校园体育气氛。一些体育社团就是在小群体活动的基础上建设、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大多高校都建设了新校区,校园体育场馆相对较多,为小群体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这将会大大的促进体育小群体的发展,从而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由于体育小群体是建立在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他们对自身的活动项目投入很大的热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会有更深的认识,相互间不断交流会丰富他们活动的知识,提升他们对项目的理解。这些都将丰富他们的体育文化知识,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4.2 引发高校体育改革

近年来,高校体育正处于改革的浪潮中,很多仁人志士在不断的探索着改革的方向。在教学的模式、课程的设置、体育俱乐部建设、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受到了挑战,高校体育小群体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了思路。学校可以根据校园体育小群体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的增设体育课程项目。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推动此类体育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将会使得这些项目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对那些具有丰富体育小群体的项目,可以尝试着俱乐部教学模式和课余训练,如篮球、足球、健美操等学生普遍喜欢的项目。是否能够尝试把学生小群体活动的次数纳入到体育课程评分系统内来?是否能把体育学分划分一部分给小群体活动呢?大量的体育小群体活动必将为高校体育改革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

4.3 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大学教育是为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缩短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学生在校园中参加小群体活动能够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交流沟通能力,学会为人处事之道,提升他们组织活动的能力。这些都将会为他们今后的社会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体育小群体活动中会面对诸多的问题,如如何与群体内部人员的交流、如何与其他群体之间的交流、如何组织群体间的活动等。群体内部及群体之间大量的活动涉及到如何为人处事,有些知识是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无法学到的,这些知识都将会促进他们社会化的进程。

4.4 有利于深层互动

大多体育小群体是建立在学生自身爱好和兴趣的基础上,他们是因为真正喜欢这些运动才会参与到群体中来。当他们在群体中面对一些趣味相投、情投意合的同伴时,他们往往会更加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更真实的情感去交流,在群体中他们会找到自己喜欢的朋友,相互间在精神层面进行更多的交流。在一个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生交流的程度就会更加的深入,相互间的互动频率也会增多,这都将有利于学生间的深层次互动。

4.5 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校园体育小群体是学生自发组织起来,他们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在群体的活动中他们能够充分的展示自我,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小群体的自发性让他们受到的限制和约束相对较少,留给他们很大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在这个志趣相投的环境里,他们能够得到同伴的支持和认可,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他们都会有巨大的归属感,这将有利于他们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4.6 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在大学校园的体育经历对他们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而他们参加的体育小群体活动在他们终身体育思想形成过程中伴有重要角色。在群体活动中,他们的运动技能能够得到提高,能够获得更多的相关运动知识。经常性的活动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意识,而运动习惯和意识及良好的运动技能是形成终身体育的关键。在群体的活动中他们获得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将为他们今后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对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5 大学生体育小群体的发展策略

5.1 正确认识校园体育小群体

校园体育小群体是在学生自发形成的,是客观存在于校园之中,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不仅对学生个体体育能力有充分的帮助,而且对校园正式体育群体也有必要的补充。在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校园体育小群体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校园体育小群体的一些负面效应,如小团体观念、狭隘的排他性、组织的松散、规范的缺失等。这些负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个人的成长,对学校的管理也十分不利。在看到校园体育小群体负面效应的同时也注重他们的正面效应,尽力限制其负面因素,发扬群体正面因素,积极推动校园体育小群体建设。

5.2 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体育小群体文化

大学生体育小群体是校园中客观存在的体育组织形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而且对校园正式体育群体是必要的补充,能够推动正式体育群体的发展,提高群体的水平,带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加强大学生体育小群体的引导是发挥其群体功能的根本要求,校园体育小群体不能脱离校园的管理,他们必须建立在校园整体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上,不能与校园体育精神背向而驰。在这个社会的转型期,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扬自己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人格和精神,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监督和引导,营造良好的体育群体文化,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5.3 凝聚核心人物,引导大学生体育小群体的活动

校园体育小群体是在学生自发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一般来讲,在群体内部都会有一个或多个核心式的人物,他们是体育活动的积极份子。他们会负责组织群体活动、协调群体关系、联系群体人员等,他们在小群体内具有很高的威望,加强对他们的教导是引导群体活动的重要方面。学校要和这些积极份子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加强和他们之间的信息沟通,为他们的活动献策献计。可以让有关体育部门开展专门的体育活动组织能力培训、专项技战术培训等,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带领群体开展活动。

5.4 建立网络平台,加强学校与大学生体育小群体群的信息沟通

目前校园网络已经普及,学校通过校园网络加强对学生工作的管理。在体育小群体活动的管理中,可以建立专项体育项目网络平台,学校和学生群体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可以把专项活动需要的各种程序、运动技战术等发布到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群体活动水平,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询问有关问题。网络这种便捷的信息交通方式可以极大的方便小群体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群体间的活动,这也便于学校掌握学生活动的情况,及时了解活动信息。建立网络平台已成为高校管理体育小群体的必要手段。

6 结束语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高校体育小群体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方面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小群体活动是素质教育重要的基地,是学习化社会实现的重要途径,其将为终身体育的形成做出有力保障,同时也将为社会大众体育培养众多的领导者和积极参与者。他们在学校体育小群体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能力将会为其进入社会,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做出技术保障。他们将是社会大众体育的源泉和生力军。高校大学生体育小群体的演进不仅关系到高校体育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大众体育繁荣,关系到学生终身体育的实现。

[ 1 ] 庄国波.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 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1):31-36.

[ 2 ] 王学增.体育群体概念的思辨雨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社会学意义[ J ].聊城大学学报,2005(6):72-75.

[ 3 ] 牟德刚.新时期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教育[ J ].辽宁教育研究,2006(2):98-101.

[ 4 ] 廖民玲.试析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形式与特征[ J ].广西大学学报,2008(5):293-294.

[ 5 ] 武常宏.对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特征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J ].中国成人教育,2009(4):54-55.

[ 6 ] 孟祥辑.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 J ].体育世界,2007(3):6-8.

[ 7 ] 邹绍清.试论网络条件下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3):20-22.

[ 8 ] 刘贤辉.福建省学生篮球小群体活动特征的研究[ J ].安徽体育科技,2006(8):60-63.

[ 9 ] 马立强.高校非正式体育小群体的形成与影响探析[ 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6):107-109.

G807

A

1674-151X(2012)04-075-04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4.036

投稿日期:2012-01-17

2010年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SQRW003)。

阮永福(1974~),讲师,硕士,北京体育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群体校园体育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