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研究

2012-08-15 00:52刘雪凯
运动 2012年8期
关键词:价值高职大学生

刘雪凯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军体部,浙江 宁波 3158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职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研究

刘雪凯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军体部,浙江 宁波 315800)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与统计分析法,对高职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高职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定位为强健体魄、娱乐身心、未来工作的需要、人际交往、公平竞争意识;高职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为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政策、体育课程、体育教师教学价值取向;优化高职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建议为正确引导高职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科学地把握好体育校本课程价值取向。

高职大学生;价值取向;体育行为

体育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态度、观点、价值判断、体育需求,并且引导与支配着体育行为。在体育行为过程中,人们又不断地形成新的体育价值取向,健康的体育价值取向又引导着他们正确的体育行为,二者相互作用、互相发展。在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这必将使社会各个层面发生变化。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使社会各个群体成员在思想、行为方式等也随着发生改变,即便是处于同一社会空间的高职大学生其观念形态也有所不同,表现在体育价值取向上也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意在探求在新的形势下高职大学生对体育价值取向的定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影响高职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因素,并提出优化高职大生学体育价值取向的建议,这对促进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1 高职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定位

1.1 强健体魄

强健体魄是高职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首要价值取向,这充分说明,当代高职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价值有明确的理解认识,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高职大学生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感到不理想。研究表明,多数学生精神紧张,由于学习压力大,运动时间过少是导致身体状况变差的主要原因。同时,在未来工作与生活的需要,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体育锻炼是强健体魄,增进健康的首选。

1.2 娱乐身心

高职大学生把体育运动作为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主要方式。在社会劳动与生活中,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与生活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体育运动不仅能调节人的紧张情绪,克服心理障碍,同时还可以调节不健康的心理。

1.3 未来工作的需要

高职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越来越依赖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能力,如巷口码头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用游泳技能;高空作业者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平衡能力;保卫工作需要具备擒拿格斗的技能;演艺行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材还要具备优良的体能等。体育是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其特殊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高职大学生为了适应其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在选择体育锻炼越来越强调运动项目在未来工作中实用价值。

1.4 人际交往

大学期间大学生学习任务是第一位,但不培养自己在人际交往这方面的能力,毕业后将很难适应外面复杂的社会。高职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通过交往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尤其在集体项目运动中,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密切交往不仅能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而且可以改变自身的个性,学会与人沟通,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增加自信心。

1.5 公平竞争意识

高职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只通过语言和思维与教师、同学进行交往,在公平竞争意识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而学校体育运动竞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意识,在体育竞赛合理公平的规则下,大学生为了争夺名次取得好成绩,将会积极地与对手展开激烈的竞赛,这种公平的比赛竞争,会激发大学生的成功动机,树立远大目标,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2 影响高职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因素

2.1 政治制度

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对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影响较大。政治制度直接干预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决定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体育教学基本理念,通过教育过程来影响着高职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体现我国各族人民根本意志的政治发展道路。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代表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国富民强、生活幸福、已成为高职大学生的体育价值的根本取向,这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必然体现。

2.2 经济发展水平

(3)经过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曲线表明,各岩(矿)石的δEu为0.600~0.950,显示轻微的Eu负异常。各岩(矿)石的δCe为0.879~0.890,显示轻微的Ce负异常。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势头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无论是城乡还城市居民已经从温饱转向享受,用于一般生活之外的其他领域的消费比例越来越高。富裕起来的居民开始注重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在娱乐、健康,教育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资金投入,因此高职大学生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其体育价值取向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发展也越来越快,在人才的选择上开始注重出非专业的技能,这一发展变化也将对高职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2.3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学校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指导方针,是统治阶级教育意志的表达。统治阶级为保证教育事业平衡有序地发展必然要发挥教育政策管理教育的作用。1999 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大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和综合素质,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学校体育领域内,也相继出现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教育部2005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必然对高职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4 体育课程

课程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是学生在课外学习和自学活动的内容总纲要,是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过程。教育部在2002年《纲要》及2005 年正式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和合理的锻炼过程,达到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这种提法,改变了以往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被动承受者,转换成体育学习的主体,这种变化对高职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影响是必然的。

体育教师教学价值取向是指体育教师通过对体育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判断,在观念和行为上做出的重要性选择。高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逐渐形成具有个性风格,相对稳定的教学价值取向。高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决定着教什么和怎么教,他们的教学价值取向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职大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内容及学习效果。一般情况下,高职体育教师会根据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教学内容,但在体育课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教学价值取向传递给学生,这就对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优化高职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建议

3.1 正确引导高职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在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进行价值观教育,应该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多元化价值取向。首先,加强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我们国家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走过很多曲折道路,教育大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从而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中客观地把个人的体育价值取向同国家需要的价值取向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改变传统、单一的体育价值取向。我国多年来一直形成的重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严重地影响着高职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标准化价值取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大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应不断更新和丰富内容,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体质和磨练他们坚强的意志,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意识,每个高职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身体情况和个人意愿选择运动项目,只有当高职大学生的个人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深切地体验到身心愉悦、强身健体的体育价值,才能更进一步增强高职大学生之间的和谐稳定的群体关系。

3.2 科学地把握体育校本课程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除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外还包括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对高职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的影响十分重要。高职院校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针对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大学生将来工作的性质、用人单位的需求、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而开发的实用性、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它与国家体育课程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体育校本课程可以为高职大学生开发适合将来工作性质、工作单位需求,又具有愉悦身心的实用型体育项目,这不仅克服了国家课程统得过死的不利因素,同时又能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这对高职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多样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由于高职大学生面临分配工作种类的多样性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就要求在不违背国家与地方课程教育精神的指导下,多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开拓多样化的实用性的体育教学资源,同时,在制定体育校本课程价值目标方面,应考虑高职大学生个体长远发展的需要,只有在确立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目标前提下,才能满足其实用性的需要,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要更灵活,实施的过程中要科学地把握好体育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

[ 1 ] 冯维胜,丁树哲.体育价值观对体育锻炼影响的探讨[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4):18-21.

[ 2 ] 陈琦,杨文轩,刘海元,等.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 J ].体育科学,2006,26(8):3-7.

[ 3 ] 陈玉忠.上海市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发展对策研究[ J ].体育科研,2004(4):32-36.

[ 4 ] 廖年忠,谭洁.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体育的价值取向[ J ].体育学刊,2004,11(2):129-131.

[ 5 ] 李可兴,黄晓丽.学校体育价值观的思考[ J ].体育文化导刊,2005(3):78-79.

G807.4

A

1674-151X(2012)04-08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4.042

投稿日期:2012-01-26

刘雪凯(1970 ~),副教授,体育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价值高职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一粒米的价值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给”的价值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