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队运动的美育功能研究

2012-08-15 00:52陆晶晶张鹏飞
运动 2012年8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运动

陆晶晶,张鹏飞

(保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啦啦队运动的美育功能研究

陆晶晶,张鹏飞

(保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体育和美育,都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体育和美育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人类很重视体育实践的美育。啦啦队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表现难美类体育项目,存在着丰富的美的因素。所以,借助啦啦队运动中的各种美的因素(音乐、形体、服装、技术等),在啦啦队运动实践中对欣赏者及实践者进行审美教育,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和个体人格的完善,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啦啦队运动;美育功能

蔡元培先生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之目的者也。”美育通过各类美的事物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塑造优良的人格结构,启迪和开发智慧的教育活动。体育和美育,都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体育和美育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人类历来很重视体育实践的美育。

啦啦队运动是一项具有独特魅力的新兴运动,在音乐和口号的衬托下,借助道具、标语等表达手段,通过展示各种具有强烈鼓动性、感染性的动作为形式,以调动观众情绪来支持本队为目标,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的运动项目。因此,将美学理论应用于啦啦队运动的实践过程,对啦啦队运动的美育功能进行研究,对其美育功能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1 培养审美感受力

审美感受力是指人的审美感官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在体育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是通过人的审美感官进入人的审美意识的。“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疑义。”由此可知,审美感受力带有一定的先天性,有高低强弱之别,但通过适当的审美教育可使审美感受力得到锻炼而活跃起来。因而,要积极引导受教育者亲身体验,积累感受美所需要的体验来增强美的感受能力。由此看来,在进行啦啦队运动当中,应通过审美教育,积极引导人们参加各种审美实践。通过舒展的动作、动感的音乐、响亮的口号、独特的造型使参与者感受到啦啦队运动的美,包括身体美、动作美和人文美等各层次的美,使其融入其中,去直接感受、体验美的事物,使自身的各种情感得到抒发,并激起对啦啦队运动的喜爱和兴趣,在啦啦队运动的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并实现啦啦队运动的美育功能。

2 培养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力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事物的领悟与评价的能力。审美鉴赏力包括对客观事物的鉴别与欣赏两个方面,而审美鉴赏能力在体育方面主要表现为对人的身体和动作的认识与评价。啦啦队运动是一项融身体美、运动美、人文美为一体的运动项目,通过参与啦啦队运动用人体和动作来表现出自身的美,在运动中塑造美、展现美和创造美,不仅在视觉上给观众以美的欣赏,而且会使参与者在视觉、神经与肌肉感觉(动觉)都得到美的享受。同时,通过教师对啦啦队动作的示范与讲解,加深学生对啦啦队运动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和欣赏啦啦队运动各种形式的美。参与者自身的练习也是重新塑造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啦啦队运动参与者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审美教育,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也得到逐步地提高。

3 培养美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同样,人们感受美、鉴赏美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美、创造美。审美创造能力是指创造主体通过自己的审美创造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培养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实际上是学生们已有的审美意识如何外化的问题。啦啦队运动通过多种多样的动作元素、复杂的队形变换、震撼人心的口号、色彩缤纷的道具以及空间技巧的转换,传达出它所要表达的鲜明主题,来为比赛队伍加油喝彩。其千变万化的技术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调动他们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也就被其魅力所折服。在进行啦啦队运动时,学生通过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练习来表现身体的运动美、健康美,并表现出自身独特的审美意向,这就是学生已有审美意识的外化,美的创造即由此开始。

4 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他认为美育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因而积极倡导美育。完美的人格是指在理想、道德、情感、智力、能力、身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啦啦队运动轻松、活泼的运动状态,配以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音乐和振奋人心的口号,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能使锻炼者在运动中释放压力,放松心情,调节学习与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在锻炼过程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受到艺术的熏陶,改善心理状态,并在集体活动中体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沟通能力和传递健康活力理念的交流能力。啦啦队运动作为一项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体育运动,它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对运动员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的培养有极高的要求,“团结协作 ,相互支持是我们胜利的源泉,坚定信念,永不言败是我们永远的信念。” 每个队员必须相互配合、鼓励、信任、理解,在集体活动中队员之间协调配合,成功地完成动作,体验到协作成功所带来的美妙感受,得到艺术的享受,更体验到集体的荣誉和成就感,在良好的氛围中传播啦啦队运动及其成员的体育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从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

5 结 论

啦啦队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表现难美类体育项目,存在着丰富的美的因素,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欢迎,并积极的参与其中。所以,借助啦啦队运动中的各种美的因素(音乐、形体、服装、技术等),将美学理论应用于啦啦队运动的实践过程,对欣赏者及实践者进行审美教育,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和个体人格的完善,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要对啦啦队运动的美育功能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 1 ]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5卷[M].上海:中华书局,1988:508.

[ 2 ] 胡小明.体育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1.

[ 3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5.

[ 4 ] 胡小明.体育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2.

[ 5 ] 宋宏福,方成智.创造学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35.

[ 6 ] 蔡元培.教育大辞书(上册)[M].上海:商务印刷馆,1928:742.

[ 7 ] 徐中秋,邱建钢.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2006~2009)版[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3.

[ 8 ] 钟仕伦,李天道.高校美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2.

[ 9 ] 刘慕梧.体育美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

[ 10 ]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G807.0

A

1674-151X(2012)04-09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4.047

投稿日期:2012-01-23

陆晶晶(1985 ~),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运动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不正经运动范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