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效教学”情境下的体育课堂

2012-08-15 00:52
运动 2012年8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新课程教学内容

徐 勇

(江苏省盐城中学体育组,江苏 盐城 224001)

理论与方法探索

打造“有效教学”情境下的体育课堂

徐 勇

(江苏省盐城中学体育组,江苏 盐城 224001)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或者说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被教育界的广大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的教师广泛推崇,他们一致赞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实施“有效教学”。那么,究竟什么是有效教学呢?体育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呢?本文将做以略述。

有效教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1 有效教学的定义

张璐文指出,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带来了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

美国教育家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指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5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

2 体育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2.1 注重效益

教学活动中,用相对较少的师生经历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活动能够符合社会与个体的教育需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学效益即单位时间内的教师的教学实效——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

体育教学中,教学效益不是比较体育教师“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多与少、教给学生动作技术的多少以及学生完成动作练习次数的多与少”,而是比较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能否促进学生动作机能的形成、巩固和熟练掌握;(2)教学是否能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建构和运用;(3)教学对促进学生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改善程度;(4)教学能否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5)教学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能、技能和心理潜能的丰富和提升。

有效教学不赞同没有效果、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认为那些没有效果、没有价值的教学是有害的教学,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浪费学生青春,如在高中体育课短跑教学中,经常看到有些体育教师一味的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上花功夫,这就是典型的无效教学,学生的跑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无氧代谢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更谈不上意志品质得到锻炼。这样的教学,教学目标如何能实现,学生又如何会有进步和发展。

2.2 注重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整个教学的过程是包括“关注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过程和方法的体验与感悟”“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体育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项目,所有的学生,在教学中都是由教师使用同一个标准进行成绩评定的,结果容易忽视运动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刻苦努力学习的过程,从而挫伤他们的信心。如果在教学中能重视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使得他们人人都有成功感、成就感,不但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还能激发他们的内驱力,激发他们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因此,体育学习中,教师应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设法去营造一种和谐一致、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学会与老师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知识,使他们在主动参与的学练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进步。

2.3 注重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是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确定的,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和措施。而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程目标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依据,体育课程内容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手段,也就是说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内容选择主要是根据体育教学目标确定的。

体育教学中,每节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都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是要考虑到学生情况(学生原有的的体育知识储备、运动技能发展水平)、教师自身的身体情况、技能状况、场地、器材和天气等实际情况,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制定和调整,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4 注重结果

体育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条件、搭建平台。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与学双边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教学表现为:坚持从学生学情(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水平)出发,从现有的场地和器材实际条件出发,强调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过程,是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生还表现为以运动技术学习为载体,学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运动技能能力,利用体育学科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以运动技术学习为载体,利用体育集体,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体育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关注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中学”“与学生一起成长”的理念。

3 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3.1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过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教与学双边的、复杂的教学活动。体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体育课程目标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依据,也就是说教学内容选择主要是根据体育教学目标确定的。

体育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和形式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充分享受和体验到运动的乐趣,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热爱体育运动。前面提到的短跑教学,一味地讲解练习“蹲踞式起跑”,如在投掷课上一味地讲解练习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反复枯燥的动作练习,不可能让学生有积极参与的兴趣,就说明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合理。

毛振明教授说过,要上出干干净净的、实实在在的体育课,剔除体育课中的“脏东西”,如没有可学的技术的教材,也没有锻炼价值的教材;非体育的教材(扁担南瓜);与学生年龄不相符合的教材;牵强附会的教材(舞龙);没有意义的服装道具(幼稚的服饰);空洞的表扬和提问;没有真问题的分组讨论;没有深入发展的探究;走形式的挂图和多媒体课件;费力不讨好的场地布置等。这些“脏东西”都是无效的教学内容。

3.2 教学场地、器材布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准备好场地、器材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体育教师正确的设计教学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合理美观的布置运动场地、器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练习,安全合理的场地和器材布置,能起到对学生体育行为规范的提醒和安全教育,安全合理的场地和器材也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运动技能的必要条件。相反,正如毛振明教授说的,非体育的教材(扁担南瓜)、费力不讨好的场地布置等是体育课中应剔除的“脏东西”。

3.3 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和评价方式的多元性

体育教学手段、方式的灵活运用和恰到好处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节课单调地重复地练习相同的动作技术,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原本学生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渐渐地失去。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重心要由教师转向学生,由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转向教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体验分享为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积极地想象和思维,把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调整和控制学习方法;利用体育运动技术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意识,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体育课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给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信息,让他们在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给体育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的信息是“我不差,我能行”,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让他们在积极参与和竞争中获得乐趣。尽量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对学生批评时,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和时机;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也需给予评价;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活动。

3.4 教学氛围的民主性与和谐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有效教学必需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的进行运动的机会和情境,促进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鼓励学生持续进步;有效教学必需要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的享受,强调让学生“学中乐、乐中学”。

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学生质疑和积极表现,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和经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和动作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4 体育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4.1 构建三维教学目标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按照传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这种传统的教学设计缺陷是:(1)知识和能力不容易区分,知识是培养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对知识的运用,二者不能人为地分割,重知识轻能力与轻知识重能力同样不利于学生发展,特别表现在传统的评价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体育成绩就高;(2)缺乏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方法的指导;(3)在德育目标中缺乏健康心理的要求。

新课程三维目标是对学生发展要求的3个维度,是一个教学目标的3个方面,知识、技能是发展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酝养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过程、方法是发展的途径,它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机制,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它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体现发展的方向,它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课程同时也强调指出,三维目标不是彼此独立、相互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整体,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知识中有情感,能力中有方法,过程中有价值取向。三维目标是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

4.2 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注重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种转变,一方面体现了重能力、重素质的发展观,体现了教师向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角色的转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学中,教师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新的模块教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战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并能灵活运用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完成技战术动作,也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表现。

注重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利用。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以及怪异动作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学生展示技术动作时的失误或“另类”动作,师生合作探究时的反诘,都是最丰富、最生动、最有价值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如教师让学生展示教学中老师没有教的而个别学生自己学会的技术动作、怪异动作的展示、高难动作的表演等。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创造性的完成技战术动作,本身就是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

4.3 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和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总是强调教而忽视学,学生很少有机会尝试自己的想法,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在教与学、学与学的关系上,体育教学是以运动技战术学习为载体合作学习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在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和填鸭式学习,限制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体育教学中利用成功体育的思想和体育的高峰体验实效,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还提倡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然而教师创设情景、营造宽松环境,利用体育学科优势,鼓励学生设法想象技战术思路、对技战术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倡导学习方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不是意味着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取代其他的学习方式,而是把学习融入生活,把生活融入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 1 ]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2 ]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G807.0

A

1674-151X(2012)04-108-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4.054

投稿日期:2012-01-10

徐勇(1970 ~),中教高级,本科。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新课程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