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体育课借班上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2012-08-15 00:52邬小江肖明善
运动 2012年8期
关键词:调动教案学情

邬小江,肖明善

(浙江省奉化中学,浙江 奉化 3155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提高体育课借班上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邬小江,肖明善

(浙江省奉化中学,浙江 奉化 315500)

借班上课是近几年出现的评价教师教学业务评比及教师职称评审的一项措施,本文通过对体育课借班上课教学给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的阐述,旨在为提高借班上课的教学效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体育课;借班上课;教学效果;策略

近年来,由于教学业务评比及教师职称评审的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往往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来考核教师的教育业务能力。这种评价的方式对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由于对借班上课缺乏必要的应对策略,往往造成了教学局面的失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最终成为这种教学评价机制下的牺牲品。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应对借班上课这种新的评价方式,就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尤其是年轻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体育课借班上课给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借班上课其实质是“借班”。顾名思义,“借”即指不是自己的。而我们教学中“借班”所借的不是物品,而是由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组成的班级。由于评价的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采用了近乎苛刻的条件,诸如仅告知上课班级、人数及器材的数量,不允许上课教师接触学生。这样使得上课教师对教学对象的情况知之甚少。我们认为,体育课借班上课给教学带来了以下3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1.1 缺乏针对性

教学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首先应了解与研究学生的现状及需求,即“备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同时,由于现行的体育新课程采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这使得教学內容的随意性、开放性增大,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及递次性减弱。由于借班上课特殊的教学环境,使得上课教师根本无法把握所学内容其学生的认知与掌握的程度。因此,上课教师的备课只能停留在“备教材”的层面上,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疲于引导,缺乏针对性,效率低下。

1.2 不利于教学组织调动

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种学习习惯的形成跟原任课教师有着极大的关系,原任课教师的语言习惯,甚至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肢体语言,对学生和教师来讲己达成了一种默契。而借班上课,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跟借班老师形成这种默契,再加上体育课学生活动频繁,队伍调动众多,使得借班上课的教师疲于队伍的调动及解释上。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结果很有可能导致教学局面的混乱。

1.3 缺乏师生间交流的情感基础

教学过程其实质是师生间沟通的过程。体育教学因其固有的“交往频繁”的特性而被注入了更多的情感交流的因素,而情感却要靠长期积累的。学生是否喜欢某门学科往往跟任课教师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往往因某个教师而喜欢上他的课,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基础,而借班上课却难以使师生间达成情感交流的和谐。

2 提高体育课借班上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借班上课特殊的教学背景,就“学生”这个因素,除了能了解学生共性的因素以外,所任班级的所固有的特性因借班上课特殊的教学背景而无法实现。因此,为提高体育课借班上课教学效果,我们只能就教师和教学内容两个因素加以考虑。

2.1 制订一份完整的单元教学计划

我们认为,任何一项运动技术都是由若干个知识点和技术点组成的,而这些知识点和技术点是有先后和层次之分的,把这些知识点和技术点根据前后联系及难易程度安排到具体上课的顺次上,就构成了这项技术的单元计划。借班上课背景下的单元计划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的内容、主要技能教学目标及教学手段与方法。由于借班上课的特殊性,使得教师根本无法准确把握学生掌握该教学内容的现状。实际上,单元教学计划已预先规划了一节课的基本框架,这个基本框架正好弥补了因学情不准而导致混乱的局面。执教者在实际上课时,可根据实际教学对象及所设计单元计划的具体情况做上下调动。

2.2 树立“备案”的教学观念

备课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但是由于借班上课特殊的教学环境,使得执教教师无法准确掌握上课班级学习情况。因此,借班上课教师的备课均建立在对学生共性的基础之上,然而普通高中《体育健康标准》实行目标统领内容的方式,使得教学內容的可变性增大,对学情的把握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一困境,我们在借班上课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引入“备案”的概念。

“备案”是备用教案的简称,是指在不充分了解学情的条件下,为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建立在原教案基础上,降低或提高原教案的教学目标,而预先计设的教学过程、方法及策略的总称。我们认为,既然是备案,它并不要求像编写教案那样完美,它仅需要简单表明其教学目标及主要的教学过程、方法及策略,更像平时所指的简案,仅仅是比简案更简单罢了。那么在借班上课的背景下,所要设计的是一个比原教案的教学目标低的教学预设,而另一个是一个比原教案的教学目标高的教学预设。

凡事预则立。“备案”在体育课借班上课中的引入,避免了因无法准确掌握学情而给教师带来的困惑。体育教师在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教学进程,在教学目标的上下调整,避免了因学情不明给教师带来的荒乱,将对提高借班上课教学效果生产积极的作用。

2.3 尽可能减少教学过程中队伍、组织的调动

由于借班上课特殊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师与学生间的默契程度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尽可能減少队伍的组织调动,避免因过多的队伍组织调动,造成不必的时间浪费及教学秩序的混乱,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必要的队伍组织调动,教师务必讲解到位,表述清晰,并适当地运用直观教学法,做到学生心中明了,行动准确到位。由于体育教育组织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在借班上课时,多运用一些定向、指示及标志物,以便有效解决因教师与学生沟通与理解时产生的异义,从而更好地促进借班上课的教学效果。

2.4 教师应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

教学是以师生间情感交流为基础的,由于借班上课特殊的教学环境,使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基础缺乏。因此,教师可利用刚课开始的几分钟时间,用精湛的语言,形象的肢体动作,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小游戏,相互间击掌问侯等形式充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充分接纳教师,消除隔阂。从心里感到教师是他们学习中的一员,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情感基础。

由于借班上课特殊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师难以准确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准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在练习的开始部分,安排一个跟基本部分教学内容的相联系,又带有一定的综合性的练习内容,以此来获得准确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信息,从而教师及时调整与确定教学方案,提供依据。同时,在此练习中,一些运动技能好,身体素质佳,在学生中有一定威望和号召力的学生亦逐渐显露出来,教师仔细加以观察,以便为以后在分组教学中,担任体育的小组长和小干部提供最佳人选。

借班上课作为一种在特殊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因其不能准确把握学情导致诸多不利教学的因素,体育教师应根据其特点,适时地调整教学的策略,这样才能提高其教学的效果。

[ 1 ] 李志勇.借班上公开课“六要”[ J ].中国学校体育,2011(3):66.

[ 2 ] 陶景飏,李晋裕.学校体育大辞典[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G807.0

A

1674-151X(2012)04-11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4.056

投稿日期:2012-02-10

邬小江(1981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调动教案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数独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