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时代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2012-08-15 00:52艳,余
运动 2012年8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蒲 艳,余 静

(贵州铜仁学院体育系,贵州 铜仁 554300)

休闲时代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蒲 艳,余 静

(贵州铜仁学院体育系,贵州 铜仁 554300)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质的积累与丰富,人类已进入现代化阶段,休闲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休闲视野下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发展与人类的多元需要相契合,从世界体育发展的轨迹,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体育”特征明显及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等领域全面渗透并开花结果并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等现实情况推断,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

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

随着休闲时代特征的日益显著,人们对休闲多元的需要,体育运动在休闲时代扮演重要角色,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体育项目的集合,融健身、养身、娱乐、观赏等价值于一身。正如某些科学家所说的一样,人类要想在未来生活的好些,还得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休闲时代的来临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契机。

1 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发展

1.1 人类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俗民风和宗教信仰,在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体育。在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各个民族,传习着各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些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发展创造了条件。如蒙古族、鄂温克、达斡尔、维吾尔、哈萨克、藏族等少数民族采取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畜牧。他们生活的环境不是高原湖泊就是群山峻岭,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是马、牛以及骆驼等动物,因此在藏族就有赛耗牛比赛和赛马比赛,在蒙古族中就有骑骆驼比赛等;生活在祖国“白山黑水”的东北,满族人民过着游猎的生活,随着季节的变化迁徙在大草原和高原湖泊的各个地方,居无定所,世代生活在马背上。由于这些生活方式的影响,生活在这个民族的人民善于骑马射箭,满清八旗以骑射著称于世,士大夫家以习射为娱乐方式,家家有“射圃”,定期举行“射会”;还有羌、土家、苗、傈僳、纳西、傣、布依等民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因而他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就充分体现出农耕的影子,如射击、丢窝窝、俄尔多、板手劲、拔河等。由于各民族基本的生产和生活的习惯,拓展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空间,丰富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反过来也通过参加这些体育运动,增强了生产劳动能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1.2 宗教信仰的载体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的后期。阶级社会出现后,阶级压迫给人们带来较自然灾害更深重的痛苦、恐惧和绝望,便产生祸福命运由神灵操纵的观念和追求“来世”的想法。由于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疑惑和恐惧,认为万物都是灵验的,而宗教就是在万物之灵的观念上产生的。如在宗教信仰中产生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道佛鬼神、吉祥崇尚、宗教节日、民族信仰、祖先崇拜和巫术活动等。各古老民族中都普遍存在图腾崇拜这一信仰仪式,我国古代曾有虎、龙、鸟、蛇、猪、蛙、马等多种图腾,围绕图腾产生的体育运动更是丰富多彩。昔日先民们用于渡河的交通工具进而发展成一项龙舟竞渡运动,如在湖南汨罗江划龙舟仍未改变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初衷;为了求雨和祭祀而产生的“玩龙灯”;还有岭南地区的“舞狮”、苗族的“四月八”、瑶族的“盘工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京族的“哈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赛马会”等,这些都与我国古代宗教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宗教与民族传统体育从他们产生之时起,就具有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这种与生俱来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宗教的信仰丰富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

1.3 娱乐、养生功能的回归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逐渐形成了融养生、健体、娱乐为一体的风格。民族传统体育多与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庆典等相结合,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开展,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性成为使然;人们在与自然、疾病、衰老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逐渐认识了人体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养生功能。如中国武术以“内外兼修、身形兼备”为特色,追求形体和精神的同步发展。体育简单的理解就是身体的教育,离开了人的主体,体育再怎么好也是一句空话。因此,不管拿多少金银铜牌,对体育的发展都要回归到人身上来。体育功能的完善必须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而身心娱乐、健康长寿是每一个人的追求。所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它形成与变迁中,突显出来的娱乐、养身功能,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更加完善。

2 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

2.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与世界近、现代体育的发展轨迹

2.1.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反映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民族性。所有的民族都有各自风格独特和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本民族的象征。如纳西族的东巴跳、朝鲜族的顶水罐赛跑等;(2)地域性。各民族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样的也会表现出地域性特点。如“北人善骑,南人善舟”,处于高原地区的民族善于爬山、攀登,处于草原上的民族善于骑马射箭,南方民族传统体育与水的渊源较深;(3)民俗性。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体育与这些风俗习惯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形成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俗性特点。如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节日、婚俗、祭典活动的相互结合;(4)兼容性。民族传统体育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之外,对其它民族的文化也能兼容并蓄。如清代乾隆年间满族人就把足球与滑冰结合起来,发明了一种叫“冰上足球”的运动。

2.1.2世界近、现代体育的发展轨迹

(1)世界近代体育的发展轨迹。11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对体育新的需求,身心全面发展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理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教育体系和禁欲主义的身体观,在复兴古代体育传统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体育体系,为近代体育的形成打下了基础。14~16世纪为近代体育的萌芽时期,兴起于意大利席卷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肯定了人的地位与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对宗教的统治地位提出了新的挑战。15~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并在传统宗教下出现了新的流派,统称为新教。新教认为身体健康是完成上帝安排的天职的重要前提条件。马丁·路德认为:“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基督教的天职之一。身体健全结实才能生产劳动,获得并保持财富,从而可以救济贫穷者。”经过启蒙运动以后,近代体育的思想开始形成了体系并在部分学校中实施。17~19世纪初期近代体育的初步形成时期,首先有德国、丹麦和瑞典等国开始由学校体育向社会和军队扩展,并出现了德国和瑞典体操以及英国户外运动,其中德国的体操占有重要地位,对欧洲和世界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国博爱派教育的代表人物巴塞多(J.B.BASEDOW,1724-1790)于1774年在夸美纽斯和卢梭的学说基础上首创了有学校体育课程的学校。在这所学校成功举办后,德国先后办了许多类似的学校,而且在这些学校中首次出现了专职体育教师。在这一时期,体育成为学校体育的教学手段和内容,这对近代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19世纪到1945年为近代体育的发展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和工业革命的完成加速了资产阶级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输出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向外扩张的主要方式,在同一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发展。在科学技术的催生下出现了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人体测量等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还有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也与体育研究挂钩并进行交叉研究。同时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组织走出了学校体育和上流社会的圈子,遍及全欧美社会的各个阶层,如:1858年成立的全美棒球联赛、1863年成立的英国足球联盟、国际体操联合会、国际橄榄球协会和国际赛艇联合会等国际体育机构的成立,1815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联合举行了首次划船比赛,1896年,雅典举行了第一届奥运会。这些竞赛组织和比赛的出现刺激了近代体育的兴盛,促进了体育竞赛规则和运动技术的发展。

(2)现代体育的发展轨迹。第二次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迅速恢复生产,开始了新的经济生产,大批的殖民国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唯一能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的新型社会力量,世界由此进入了冷战时期。两大阵容除了在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想压倒对方,在体育竞赛上,尤其在奥运会上的成绩也要压倒对方,以体现其综合国立的强盛,社会制度的优越。由于两大阵容社会制度的差异,由此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体育发展模式,走不同的体育强国之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以竞技体育为中心,以奥运会为目标,政府直接管理为手段,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体育制度。其特点是将体育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下,形成从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制度,政府设立全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统一负责全国的体育事业。各级行政单位设立相应的体育运动委员会,分别管理各行政区的体育事项,所需资金由行政拨款方式解决。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的刺激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也将奥运会由体育竞技大舞台变成政治舞台,成为社会主义优越性击败资本主义的重要阵地。虽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奥运会上取得优越的成绩掩盖了其制度的缺陷,但在20世纪60年代,其制度的缺陷浮出水面,具体表现为国家包办体育,给国家带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带来了体育经费的缺失;过分追求竞技体育成绩而忽略大众体育的发展;过于竞技化的训练摧残了大批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等。随着这些矛盾的日益尖锐,体制上的缺陷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欧美西方国家采用的是“业余原则”,以民间体育社团管理为主,政府基本不直接参与其中,但也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影响体育的发展。具体的是以德国、意大利、瑞典和挪威等国的社团主导体育管理制度;有英国、澳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委托型的管理制度;加拿大、法国、日本和希腊等国的政府宏观主导型体育管理制度。综上所述,体育与政治、经济关系密切,竞技体育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当今世界,体育的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大众体育的发达程度作为一个社会是否富裕的标准之一。因此,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更重视了大众体育的发展。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有许多民间体育组织,保证大众体育的广泛开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在1995年6月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始实施,使得我国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进入了均衡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受到冷落的大众体育出现了高速发展态势。休闲时代的来临,预示着现代体育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生活奔小康,身体更健康”,以国家为龙头,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发展社会体育。2002年《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全民健身活动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我国大众体育可谓是如鱼得水,并可以结合我国国情,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

2.2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体育”特征明显,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等领域全面渗透并开花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体育的影响深入人心,我国的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革,逐渐形成与现代体育模式相近的竞技体育项目,这些项目经过改良以后,基本符合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体育的宗旨和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一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进入了体育运动会,成为竞技体育项目的一分子。如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竞赛体制和竞赛规则,在亚运会上大放异彩,并朝着世界化的目标前进;在群众体育方面,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涵盖多个年龄阶段的体育运动,可谓是老少兼宜。健身气功、太极拳风靡全国,在中老年人群中收到健身养心,防病治病的功效;在学校体育方面,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正确的整理与选择并经过必要的改良引入学校体育以后,其作用不仅是丰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普及并推广了民族传统体育,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全面深入的开展。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中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武术、毽球、舞龙、舞狮、跳绳、爬绳、拔河、秋千等。

2.3 民族传统体育必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21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一些与群众体育有关的社会因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WTO的加入刺激我国群众体育的诸多方面与国际接轨;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得国人体育热情高涨;小康生活的实现和余暇时间的延长,给人们带来更多的锻炼机会;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导致“文明病”的流行,使人们更进一步的认识身体锻炼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愈加沉重。因此人们需要解除神经的高度紧张和身体的疲劳,并获得一种精神的享受和心灵自由的体验,人们不能完全期待刺激紧张的竞技体育来满足身心锻炼的需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10年有余,全国城乡人民健身活动得到广泛深入地开展,这对民族传统体育来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适应本地区和本民族生产、生活的民族体育项目,因所在生活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并在所在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族传统体育进入我国闲暇时间并成为重要的休闲方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明和科学的闲暇生活方式,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现代化的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闲暇生活方式。它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促进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是理想的闲暇生活方式之一。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给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从人们对体育的需要来说,民族传统体育必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3 结 语

中国休闲文化研究的力倡者于光远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这是对现代休闲体育的最好解读。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的春风正在逐步吹向大江南北。

现代体育的国际化、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发展,将成为全球体育发展的潮流。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生态保健观念,体育活动贯穿着养生健身理论,与休闲时代人类的健康追求相吻合,并具有现代体育的特征。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极大的丰富了现代体育的内容,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中全面渗透,并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健身计划中起到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 1 ] 诸子百家.百子全(第七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 2 ] 陆费逵,高野侯.四部备要[M].北京:中华书局,1989.

[ 3 ] 谭永洁.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起源当议[ J ].中国体育科技,2005 ,41(6).

[ 4 ]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 5 ] 潘邵伟,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G852

A

1674-151X(2012)04-137-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4.071

投稿日期:2012-02-10

蒲艳(1973 ~),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的“体育梦”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清明节的传统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