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龙云武德思想对习武者价值取向的思考

2012-08-15 00:50周田芬
武术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武者武德中国武术

项 征 周田芬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蔡龙云武德思想对习武者价值取向的思考

项 征 周田芬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当代社会各方面发展迅速,在武术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习武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发生着不同的改变,那么,习武者的人生价值取向受到影响的程度与受到的思想教育是否存在着关系呢?武德作为武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怎样才能让习武者了解到武术的真正内涵?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以蔡龙云先生在多年对武术的研究,并构成其特有的武术思想体系作为研究根本,深入了解蔡龙云武德思想对当代习武者的人生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影响。

蔡龙云 武德思想 价值取向

1 前言

蔡龙云教授,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的技击家、中国武术九段,出身于武术世家,是我国武术前辈蔡桂勤的儿子。曾任上海华联同乐会上海武术教练。建国后,历任上海武术界联谊会常务执行委员,中央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武术队政治辅导员,上海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国家级武术裁判员,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擅长华拳、少林拳、太极拳和形意拳。1943年和1946年在上海先后以中国武术击败外国拳师马索洛夫和鲁索尔。1953年在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上获优秀奖。主编有《武术比赛规则》,著有《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少林寺拳棒阐宗》、《五路查拳》等。

作为最早的中国武术九段之一,蔡龙云大师在数十年的从武生涯中,凭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体悟,加上对近代中国武术现状的观察,从而对中国武术形成了其特有的、独到的见解,这种独到的见解构成了服务于现代社会的武学思想体系。2008年12月27日,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在上海体育学院成立了“蔡龙云大师工作室”,其旨意在于通过对大师级教授们的身后学术造诣的挖掘、整理、继承和发扬,加快高校对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视,推动高效人才的培养。

2 中华武术武德思想

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项目武术,是民族体育界的一笔宝贵财富。武术之所以能有独特的魅力,不仅因为它具有高度成熟的技巧,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

2.1 武德的基本概念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武德不仅是习武者应该遵循的规范,而且是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武德是习武者尚武崇德的一种规范,是武术界共同信仰的一种言行准则;武德是中华民族武术运动中的集中体现,是武术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当代,物质生活日新月异,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无疑对当代习武者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要弥补和纠正这些人的道德缺失问题和价值取向不明确的问题,固然要从思想和根本上来让他们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而有着丰富内涵的武德对习武者来说有着重要的德育价值。

在蔡龙云大师眼里,“武术不仅使一个强身健体的技能,更重要的还是立德树魂的民族精神”。学习武术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即所谓的“习武先习德”。习武的过程是一个“内外双修”的过程,在习武过程中,不仅包括身体上的锻炼还包括思想上的修炼,尤其是习武者的武德培养。古人云: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武德,是鉴定是否是一个真正的习武者的基本条件之一。武德是一种制约习武者行为规范的内在机制,它主要作用于约束习武者从内心深切感悟不能滥用武力,为非作歹,武术传承的几百年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武术的传承有了有力的保证。

2.2 武德教育在我国武术发展史的重要意义

武德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就武德教育角度来看,纵观我国武术教育发展的历史,武德教育都渗透于武术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武德通过“捆绑”于武术技术教学之中,使广大习武者通过技术的磨练,把“捆绑”于技术之中的伦理道德知识变为“共识”,把“共识”变为常识,通过武德的教育,从而约束习武者的行为规范。蔡龙云大师在20世纪90年代接受采访时就曾指出“解放后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一个人,缺少具体的内容”。其实我们的武术要通过武德的教育来培养武术人才,武术发展到现在,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发展和推广,更重要的是武德的传播。武术的传播到现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对武术的喜爱,不仅仅是武术的技术,而是热衷于武术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于习武者来讲,武德与武技共同提高,甚至武德的提高要先于武技的提高,才能彰显武术的魅力。

武德的内容包括了“武旨正”,是为了强身健体,掌握武技为人民服务,保家卫国和人民的安全,习武者应在修炼武术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品德的修养,既修身又修心。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习武人群有着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环境,已经无需习武者再奔赴沙场和敌人战斗,这种观念已经引申为一种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武德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变化,习武之人应该在学习武术技能的同时,学习武术文化知识,充分理解和吸收武德的价值,在实现祖国繁荣富强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把这种价值上升为一种自我境界的一种升华,把习武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结合起来。

从思想层面考察近代以来武术发展、演变的动因,有利于揭示武术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由于思想本身就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理性认识,历史上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往往植根于价值取向的变化,对武术价值认识上的差别并导致产生相对不同的武术价值观念,是武术思想演变研究中要回答的深层次问题。中国武术的思想理论、方法在数千年的流传中,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

3 当代习武者的人生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价值,是客体所具有的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人生价值是价值的特殊形态,主要指一个人一生的实践活动对自己和社会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是一种综合价值,是各种需要的综合,是各种价值属性的综合。

在当代社会环境影响下,一部分武术教师淡化了对武德教育的重视,导致武德教育的松动,从而导致许多发生在各高校武术系及民间武术馆校学生违规违纪的事例现象发生。原武术散打冠军乔立夫堕落成杀人犯的事件。曾几何时,乔立夫曾在武术散打擂台上威风八面,数次获得武术散打冠军,被无数的武术人视为偶像,武术界的骄傲。然而,在武德思想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在这个拜金主义严重的社会下,铤而走险,绑架并杀害人质,曾经的武术界精英为何会沦落为杀人犯,这中间的问题惹人深思。还有2000年震惊全国的河南商丘“买凶杀人案”案犯,其中“杀手”就是郑州市武术教练徐化昂。同年3月24日曾获海南省散打冠军的覃慈伯又制造了深圳市“奥海停车场凶杀案”。以上事例可见,武术是一把双刃剑,习武者如果品行端正,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而且可以见义勇为,同不法分子作斗争,维护社会秩序;相反,如果习武者缺乏武德上的修养,则可能会持强凌弱,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可见习武之人要把武德作为自己做人的重要原则。

长期以来,有关习武者人生价值发展方向的争论,其最终原因常常就是武术价值取向的分歧和对立。人生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个人品德发展方向与水平的关键因素,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与定向作用:人们对自身的生存发展选取什么样的价值方向,最终将决定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择业决心、生活方式和终其一生所要追寻的价值目标。

当代习武者作为推动武术发展和传播的新鲜血液,对于时代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因素的复杂多变,生活社会的动荡不定使得习武者,特别是年轻一代难以形成固定不变的价值取向,许多习武者失去了对生活意义的坚定信念,可现实生活又要求习武者对自己的生活抱有明确的态度,做出明确的自我觉得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加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

4 蔡龙云武德思想与习武者价值取向的联系

蔡龙云大师指出:武术的发展核心在于继承与创新,我们要继承武术的传统。传统的东西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文化,应该保留。但是,武术是跟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的。仅仅保留,就无法反映时代的精神,因此更重要的还在于发展。作为武术项目,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功夫潜藏在人的身上,历来是身传口授。书本上记载的许多东西,不亲自指点,也往往学不会。因此蔡先生认为,“我们当务之急就是首先摸清武术本身固有的规律,先继承下来,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谈到发展”。

蔡大师认为,练武讲究“气”,指的就是一种浩然正气,“要敢于拼搏,敢打敢拼,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当代时代条件下,武德教育中更要注意弘扬“浩然正气”,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浩然正气”的伟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发展中,我们的民族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和磨难,但是,并没有停步不前,而是一直推动着历史的年轮继续前进。可以说正是这种浩然正气,作为一种血脉,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繁衍。

其次,蔡龙云大师的武术思想对习武者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所谓“练武先练德,教人先教心”。蔡先生一直坚持“德技兼修”的教学思想,多年来无数武术运动员在蔡大师的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成为了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优秀人才。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练武者大多都是“粗人”,没有文化、没有修养,人们常常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来形容习武之人。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武术也逐渐的进入到了普通社会人群的生活之中,武术正在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习练,习武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武术属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范畴,在外来文化不断涌入的当代中国,我们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正在不断的被侵蚀,甚至已经被世人所遗忘,因此,我们更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蔡先生的武术思想根据几千年来中国武术的发展规律,在探索和研究传统武学精神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将其内在思想发扬光大。

5 结语

蔡龙云大师一直以中国武术的传统理论和技术为研究方向,探索并揭示武术固有的体育价值与科学性、哲理性、艺术性及教育意义,从理论、技术、学术三个方面推动了现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使中国武术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蔡龙云大师以整体观、发展观、求时观为核心进行武术思想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蔡先生进行武术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论,因而使他的武术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蔡龙云武术思想的研究和人生价值取向有着一定的相通性,这一思想可以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一定有着某一思想作为精神上的依托,蔡先生的武德思想在推动中国武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其武德成为了人生价值取向的一个标杆。

[1]王 平.新形势下中华武术价值取向的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1):124-125.

[2]邢 瑜.兵家对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9(6):30-34.

[3]秦瑞瑞.功夫片中的中华武术思想的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0(2):41-43.

[4]张路平,赵光圣.蔡龙云武术思想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2010(5):121-124.

[5]张晓霓.当代青年人生价值取向演变趋势的分析与引导[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6]刘祖辉.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徐香梅.传统武术价值取向的现代化走向[J].搏击·武术科学,2005(7):5-7.

[8]杨广波,高 峰.浅析中华武德之传承[J].搏击·武术科学,2008(8):28-29.

[9]唐海欧,龙佩林.武德对大学生的德育价值研究[J].科技信息,2009(21):521-522.

[10]王伯余.武术散打中的传统文化及武德建设[J].搏击·武术科学,2009(1):25-26.

[11]陶明报.从价值论看武德的基本功能[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4):83-86.

[12]罗小玲.中华传统武德的历史内涵及其现代认识 [J].搏击·武术科学,2010(7):25-27.

Cai Longyun Wushu Thoughts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Wushu Practitioners

Xiang Zheng Zhou Tianfen
(Wushu Schoo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and the diverse development of Wushu,there are many changes occurring in Wushu practitioners about their their view on life,the values and the view of the world,so we want to know if Wushu practitioners life value orientation 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 education ideas and whether there is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Wushu morality,as the indispensable part in Wushu system,how can we make Wushu practitioners to understand the true content of Wushu?This paper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other methods to study Cai Longyun Wushu though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Wushu thoughts structure,trie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s of Cai Longyun Wushu thoughts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Wushu practitioners.

Cai Longyun Wushu morality Value orientation

G85

A

1004—5643(2012)06—0036—03

1.项 征(1990~),男,学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武者武德中国武术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