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健康养猪新模式

2012-08-15 00:46胡清泉杨国明
云南畜牧兽医 2012年3期
关键词:垫料养猪猪舍

胡清泉,谢 萍,杨国明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我国养猪产业日益发展,养猪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养猪产业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探索健康与安全的养猪模式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发酵床养猪是一项养殖技术革新,近年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但由于不同地区气候环境不同,所采用的技术有一定差别,更重要的还有管理水平的差别,因此使用效果的好坏也有不同。自然的发酵床养猪符合低碳发展的时代需求,可在实践中日趋成熟,发酵床养猪新模式是节能、环保、健康的养殖新模式。

1 发酵床概述

发酵床养猪技术最早起源于日本民间,并逐渐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从1992年开始,日本鹿儿岛大学开始对发酵床养猪技术进行系统研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目前日本和韩国自然农业协会都在大力推广和应用该项技术,我国也在近几年引进该项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发酵床养猪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对其进行选择、培养、检验、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比例将母种、锯木屑、辅助材料、活性剂、食盐等进行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里,填上上述有机垫料。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猪的排泄物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研究发现只需3 d时间,粪便就被微生物分解成非常细的粉末,而粪便又给菌类提供营养,有益菌不断繁殖,形成菌丝,这些高蛋白物质,则成了猪的美食,猪吃了不但帮助消化,还能提高免疫力。整个发酵床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小“生物圈”,不再需要对排泄物进行人工清理,因而它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的有机农业技术。

近几年,我国许多科研院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发酵床养猪进行了研究,初步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发酵床养殖模式。2006年,我国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日本合作,在山东省进行了零排放发酵床养猪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了有山东特色的发酵床养猪技术。2008年,云南省玉溪市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也进行了发酵床养猪技术的试验与推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一些具体环节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与创新。至今已在玉溪市示范推广发酵床养猪4万余平方米,在环保型养猪技术的探索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尝试[1]。

发酵床养殖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推广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

2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优势

2.1 降低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我国的养殖形式逐渐向规模化发展,规模产生的粪便却难以处理,我国每年畜禽粪便产生量已达19亿t,超过了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2倍多,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后,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土壤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不需要对猪粪采取清扫排放,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泄物排出养猪场,大大减轻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应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可节约建造沼气池的成本及改善猪场环境。因此,“低排放”是发酵床养猪技术最显著的特征。

2.2 提高猪只抵抗力,减少药残

猪在发酵床上生长,猪舍通风透气、阳光充足、温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再加上运动量的增加,应激减少,福利程度提高,猪能够健康地生长发育,发病减少,特别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减少,从而大大减轻了因为饲养规模的扩大而使疾病增多的风险。减少抗生素、抗菌性药物的使用,对目前我国复杂的猪病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发酵床养出来的猪,猪肉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

2.3 提高饲料利用率

在发酵床的制作过程中,需按一定比例将锯木屑等加入,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发酵,这些配料和猪粪部分转化为猪的饲料,在猪翻啃地面的时候食入,同时,由于猪健康地生长发育,饲料的转化率提高,料肉比进一步降低,使得出栏相同重量的猪时可节省饲料20%~30%。

2.4 节约用水,节约劳力,提高效益

因发酵床养猪技术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不需要每天清除猪粪,只需要满足猪饮用和保持垫床湿度的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采用自动给食、自动饮水技术等众多优势,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个人可饲养500~1 000头壮猪,100~200头母猪,可节约水90%,平均每头猪能节省水费6元,节约用工费3元,节约药费1元左右,在规模养猪场应用这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3 发酵床养猪关键技术

3.1 发酵床猪舍设计

目前,国内发酵床猪舍建筑主要有顶棚式、双面坡式和塑料大棚3种。顶棚式四面通风,较适合我国南方地区;双面坡式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塑料大棚式在东北三省应用较为广泛。

北方发酵床猪舍设计时应注意夏季防暑、冬季保暖,除湿、通风、水管防冻、饮用水及雨水污染垫料等;南方发酵床猪舍设计时应注意夏季降温,增加通风、雨水污染及热射病等。总之,在猪舍设计时,都应方便猪的进栏与出栏,以及发酵床废弃垫料的堆积和清理。

猪舍一般要求东西走向、坐北朝南,通常每栋猪舍长30~40m,宽8m。屋面朝南面的中部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的1/3,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猪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地生长繁殖,利于发酵。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建自动饮水器,从而达到猪舍无臭、无蝇的要求。如果用温室大棚养,那就是既省事又省钱,因为大棚造价低,而且小气候更容易调节。冬天采光好、保温,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阳膜,把四周裙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

3.2 发酵床制作

发酵床的制作包括改建猪舍、制备微生物菌种、制备活性剂、制作垫料、制作发酵床等过程。发酵床分地下式发酵床和地上式发酵床两种,在南方,地下水位比较高,一般采用地上式的,如果在北方,地下水位比较低,一般采用地下式的。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90~100 cm,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要求有一定深度,再填入已经制成的有机垫料。

垫料的选择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制作发酵床时应尽量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以降低成本。垫料多选用锯木屑、棉秆、花生壳、豆秆、稻壳、玉米秸秆、棉籽皮、米糠、麸皮等。发酵床的主要成分是由有机垫料组成的,垫料里主要成分是木屑,占90%,其它10%是土和少量的粗盐。木屑很松软,可以吸收水分;加粗盐,有利于木屑的分解。猪圈填垫总厚度约90 cm,将土壤微生物菌的原种、米糠、锯木屑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一定数量的活性剂包括天惠绿汁、乳酸菌、鲜鱼氨基酸液等[2],使含水量达到60%,保证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加入少量酒糟、谷壳熏碳、谷壳等发酵也很理想。经过2~4 d发酵就可制成供发酵床用的有机垫料。发酵床的垫料10~20年都不用换,一次少量的投资就可以永久的使用。

3.3 发酵床的管理

根据发酵床特点,主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3.3.1 发酵床管理

发酵床管理是发酵床养猪技术成败的核心部分,在发酵床使用中要控制好垫料的温度、垫料表面干燥、垫料泥泞情况等。正常情况,发酵床20 cm深处的垫料温度为40~50℃。当温度低于40℃时,表明发酵床的微生物分解粪尿能力减弱,应对垫料翻挖。由于猪在垫料上排泄,容易导致垫料泥泞化。通常,垫料的泥泞化区域不宜大于40%。过大,就应该及时翻挖垫料。另外,受外界温度及通风影响,垫料表面的水分容易蒸发,导致垫料表面干燥,粉尘增多,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生,应在垫料表面喷洒一定量发酵床微生物水溶液。

3.3.2 合理饲养密度,确保猪只健康进场

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一般以每头猪占地1.2~1.5m2为宜,小猪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对于新进猪只要彻底清除体内的寄生虫,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以免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

3.3.3 舍内环境管理

饲养管理良好时,猪舍内无刺鼻的氨气味,只有略微的酸香味。如果猪舍内氨气味过重,表明垫料内可能缺氧,有氧发酵受到抑制。地面湿度必须控制在60%,应经常检查,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利用空气调节湿度。因此,通风换气充分是发酵床养猪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3.3.4 饲喂量控制

为了促使猪拱翻垫料,猪的饲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通过翻拱,粪、尿可与垫料充分混合,既有利于粪、尿的分解发酵和微生物的繁殖,同时猪也可采食部分垫料,节省饲料。

4 结语

随着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山东、云南、新疆等20多个地区都在不同程度地推广发酵床养猪模式,发酵床养猪模式在不断的前行,但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如发酵床菌种标准,抗生素的使用与否等等。但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及食品安全的重视,对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深入研究,发酵床养猪技术必将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1]张先勤,盛清凯.养猪发酵床技术手册[M].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6-7.

[2]KAPU INEN P.Deep litter systems for beef cattle housed in uninsu2 lated barns,part2:Temperatures and Nutrients[J].Agric Engng Res,2001,80(1):87 - 97.

猜你喜欢
垫料养猪猪舍
浅析鹅发酵床养殖模式
木屑垫料和牛粪垫料对奶牛泌乳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入秋后养猪注意这些问题
最新养猪政策透露了哪些信息?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