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建集约化蛋禽场的几点建议

2012-08-15 00:46
云南畜牧兽医 2012年3期
关键词:鸡群鸡舍蛋鸡

张 刚

(1.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昆明畜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0)

2011年末以来,家禽业的行情从高峰一路下行,土杂鸡、白羽肉鸡出现了大幅亏损,鸡蛋价格逐步回落,进入亏损状态。冬春季节本来就是疾病的高发期,近期疑似病毒性流行病正在蛋鸡和肉鸡中传播,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威胁,市场与疾病双重因素叠加,给家禽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养殖风险,很多新养殖场缺乏应对的经验和必要的心理准备,有些态度消极,放松了日常管理和预防保健,出了问题;如何改变目前被动的局面,积极冷静正确应对呢?本文就几个养殖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1 认清行业特点和市场规律,慎重安排生产计划

蛋鸡行业和肉鸡、土杂鸡不同。蛋鸡养殖投资大、周期长、获利稳定。现在新建场多是用自动化先进设备,不计算土地成本,通常仅产蛋鸡房舍及设备成本高达一只鸡位50元左右。再加上脱温及育成鸡舍和设备的投资,以及种苗、饲料、药品、疫苗的成本,投入非常巨大。通常年景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收回前期投资。蛋鸡养殖一个周期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进雏开始到淘汰结束一刻不能大意,否则都会影响利润。因此,蛋鸡养殖投资门槛高,技术要求高,责任心、事业心要强,但相比肉鸡养殖而言,参与的人少,市场的波动不是那样剧烈,大幅亏损少,获利相对稳定。所以蛋鸡从业者面对市场波动要有平和的心态,低迷的时候不要灰心,做好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工作,避免雪上加霜,相信一年的产蛋期中总会碰上一段好行情;行情好的时候更要做好基础工作,争取稳产、高产、延长高产期,杜绝疾病发生,尽量扩大利润;同时又要密切观察行情变化,把握好淘汰鸡群的时机。就养殖风险来说,蛋鸡养殖疾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因此日常工作中,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是重中之重,养好鸡,不生病或少生病,则可立于不败之地。

生产计划主要指进雏计划和淘汰计划。蛋鸡养殖周期较长,一旦进雏后则不能中途停止,否则损失巨大。一般进雏鸡多选在春季和秋冬季。春季进雏天气逐渐变暖,利于脱温和育成;日照时间长,性成熟相对早,开产早,需要注意体重达标;高峰产蛋期在下半年,节日多,需求旺盛,市场好;但高峰期在冬季,疾病威胁大。秋冬季进雏天气渐冷,与春季相比刚好相反,不利于脱温和育成,日照短,开产晚,性成熟和体成熟同步,高峰期在夏季,疾病威胁小些。选择进雏时机尽量避开雏价最高时,宁可空场一段时间,进行消毒维修,都不要抢高价雏鸡。否则不但难以保证雏鸡质量,开产后很可能碰到供大于求的低迷市场。雏鸡的选择也很重要,一定多加调查和了解,哪怕多出价钱,也要选择质量和信誉最好的。淘汰计划原则是以生产计划为主,市场行情为辅。不能为了等行情,因小失大,影响下一批的生产和计划。甚至导致育成鸡不能按时上笼,或没有足够时间空舍和消毒,坚决不能给下一批鸡留下隐患。

2 以加强消毒隔离为重点,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生物安全工作是养殖场疾病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隔离、消毒、环境卫生。大家知道,种鸡场疾病相对少,根本原因是隔离做得好。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大鸡与小鸡分开。很多新建鸡场设备先进,但区域规划不合理,生产与生活区没有严格区分,场内人员随意走动,到访人员随意参观,埋下疾病的隐患。净道主要用于运送饲料、物资、饲养员走动等,污道主要用于运输粪便、淘汰鸡、死鸡等污染物。严格区分净道污道,对养殖场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大鸡小鸡分开主要指养殖区域相对独立,饲养人员明确岗位,不能互相串岗。原因是不同日龄的鸡群免疫背景不同,对疾病易感性不同,相对隔离,避免疾病在大鸡小鸡间传播。

消毒工作很多鸡场老板重视,但做得不科学。第一,消毒剂的选择不科学。过于看重表观成本,忽视本质效果。近年笔者做了大量的消毒效力评价试验,发现不同消毒剂在使用时稀释比例的不同,效力差异相当大,杀菌效果也不同。第二,消毒的方法不对。三道门最重要(厂大门、生产区大门、鸡舍门),都要完善消毒设施,有的场只在鸡舍内安装了好的自动喷雾消毒系统,但大门把关不严也是徒劳;进生产区和鸡舍要换鞋和穿隔离衣。第三,消毒频率不够。鸡舍内至少要求3 d一次,外环境消毒1~2周1次。有疫情发生时更要加强消毒。

一个注重卫生清洁的养殖场才能培育出健康高产的鸡群。鸡场内的病原微生物90%靠清洁卫生去消除,饲养员和管理者应经常清洁工作区域,对蛋箱蛋托工具等生产资料归类整理,尽量杜绝出借工具或鸡舍间串用;不留卫生死角;注意灭鼠灭蝇驱蚊,在做好卫生清洁的基础上,加强消毒工作和隔离管理,整个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工作才算落到实处。

3 针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特点,制订饲养保健计划,培育健康高产鸡群

蛋鸡的生长发育主要有三个阶段:育雏、育成、产蛋。

育雏期(0~5周):是整个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免疫器官发育的重要时期。本阶段鸡群生长好坏与将来的生产成绩和抗病力有密切关系。因此又有“5周定终生”的说法。雏鸡抵抗力弱,抗应激能力差,对温度、湿度变化敏感,易感染疾病;同时这阶段又是免疫密集期,加之断喙等强应激因素导致采食量差,抗菌素的使用破坏肠道菌群导致消化不良,所以5周龄鸡群体重和均匀度往往不达标。畜健公司曾推出过的保健方案中建议在小鸡出壳后,连续投喂1周微生态调节剂用于补充鸡群的肠道菌群,交替饲喂酸制剂,不仅能提高鸡群的饲料转化率,还能清洁饮水管道。

育成期(6~18周):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前期是骨骼主要发育期,骨架体型基本确定,后期是生殖器官主要发育期,体重迅速增加,为产蛋期做好准备。该阶段要特别注重营养平衡,注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提升采食量,注意监测均匀度、胫骨发育、体重指标,力争达到品种标准以上,性成熟和体成熟基本保持一致,则可培育出优良高产鸡群,开产早,产蛋率上升快,高产稳产,脱肛鸡少,蛋重均匀,死淘率低。畜健公司为此专门开发了一个产品——蛋鸡产体康,产品集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有益菌为一体,强化骨骼发育和促进消化的成分,整个育成期全程或阶段添加,对提升均匀度和体重有明显成效。

产蛋期(19~72周):是生产期和回报期。前期的投入和付出,都是为了此时的回报。采食量达到最高,身体各器官高度运转,为了一个目标——高产。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抓好几个方面的环节:(1)开产初期控制产道炎症。蛋鸡开产初期常见蛋壳带血丝和血点,原因是初产鸡产道受损所致。如不重视会演变成输卵管炎甚至腹膜炎,导致辛苦培育的蛋鸡报废。建议在产蛋率到50% ~80%阶段投喂3~5 d高品质抗菌素对鸡群进行药物净化。(2)重视通风、饮水、喂料、光照管理,特别是水线乳头的检查,定期使用酸制剂清洁水线和乳头,保障充足清洁的饮水。(3)及时分别淘汰寡产鸡。日常饲养管理中注意观察,发育不良、寡产、停产鸡及时挑出集中饲养,适时淘汰,可以节省大笔饲养成本。(4)产蛋后期注意强化补充维生素A、D、E,提升蛋壳质量和产蛋率。(5)淘汰前1个月适度催肥,单纯加油效果不好,易发生腹泻现象,可配上根据蛋鸡生理特点研制的催肥产品,效果会更加明显。

4 高度重视免疫工作,做好疾病预防保健,杜绝疾病隐患

疾病预防的核心是免疫。围绕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鼻炎、法氏囊等传染性疾病进行免疫预防,是切实避免养殖场遭遇毁灭性打击的最重要手段。免疫工作包括四点:免疫程序制订;疫苗产品选择;免疫实施;效果评价和调整。(1)免疫程序制订是一个灵活、技术含量较高的过程。没有一个万能的免疫程序。必须根据疫情背景和本场特点,制订本场的免疫程序,并根据免疫评价及时调整。最好咨询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实际情况的专家或服务单位商讨制订。(2)疫苗产品选择。目前市面有几十个生产厂家的疫苗销售,选择的原则是著名品牌和口碑好的生产厂家优先;信誉好、有资质、冷链条件好的服务商优先;产品有特色、毒株有特点、保护率高、品质稳定、副作用小的产品优先。(3)免疫实施。有自主免疫和外购免疫服务两种。加强监督,杜绝漏免、错免、剂量不够。(4)效果评价和调整。疫苗不是万能的,任何免疫都不能完全保证杜绝疾病的发生。但效果是可以评价的。通过定期血清抗体的检测,分析鸡群的免疫情况,对免疫程序和产品进行必要和适当的调整。

在做好基础免疫工作的前提下,配合提升免疫抵抗力的预防保健方案,效果更佳。目前多使用中药制剂或植物提取多糖等,例如黄芪多糖、紫锥菊。近年新研发的生物发酵寡糖和小肽类是新的趋势,优势是纯度高、含量高、针对性强、效果确实,在免疫增强方面有非常好的评价。

关于新建场选址和布局,鸡舍构造、通风设计,选种和选料等问题,同样是养殖场的重大基础问题。事前一定多方考察和论证,力争做到科学、合理、控制成本,否则会导致鸡群生产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留下诸多疾病隐患,甚至带来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猜你喜欢
鸡群鸡舍蛋鸡
夏季鸡舍通风管理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夏天养鸡如何防暑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画里有话
别请狐狸建鸡舍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