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谚语顶针回环的修辞艺术

2012-08-15 00:54李少丹
闽台文化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回环交心顶针

李少丹

(作者系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闽南谚语是座丰富的语言艺术宝库,其语言不仅精炼生动,而且声韵和谐,琅琅上口,尤其是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其中,顶针、回环的修辞艺术在闽南谚语中更是熠熠生辉,在表达事物联系与形式美、音乐美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顶针的巧用

顶针通常是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使邻近的语句首尾顶接,蝉联而下,又写做顶真,又称联珠。顶针手法在闽南谚语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从结构上看,闽南谚语不仅有上下句的顶针,还有句内的顶针。从顶针的词语来看,有词的顶针和短语的顶针。谚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不但能语句结构紧凑,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一)从句子结构上看

从句子结构上及递接词语的位置看,闽南谚语的顶针有句内顶针和上下句顶针两大类,其中,句内顶针还可分为单句形式的句内顶针和复句形式的句内顶针两种情况。

1.句内顶针

句内顶针是古代诗句所独有的一种顶针形式,递接的词语在句子内部。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宣州谢脁楼别校书叔云》)[1]我们发现,闽南谚语保留了这种用法,有不少句内顶真的谚语,它们还可分为单句形式的句内顶针和复句的分句句内顶针两种情况。例如:

(1)单句形式的句内顶针

这种谚语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从形式上看一气呵成,像个单句,但语义看隐藏着复句的转折或假设、条件等意义关系,相当于紧缩句。递接的词语在句中出现。

[1]眠床口母睏睏蚵壳。

[2]菜刀不利利煎匙。

[3]有心打石石成穿。

例 [1]“蚵”闽南方言指牡蛎。意思是有床不睡却要睡在牡蛎壳那样凹凸不平的小地方,句中 “睏”字前后递接,形成顶针,隐含转折关系,不用关联词语,也没有停顿,语句紧凑,简洁风趣。例 [2]字面义是说菜刀不锋利偏偏锅铲子锋利。比喻该成气候的不成气候,不该成气候的却成了气候。句中的 “利”字前后递接,形成顶针,语气连贯,转折意义一气呵成。 例 [3]意思是如果有决心要打穿石块就一定能打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就什么事都能办到。句中的“石”字前后递接,形成顶针,隐含条件关系,语言明快简洁,紧凑别致。

(2)复句形式的句内顶针

这种类型的谚语是由两个分句并列而成的复句。两个分句都各是一个顶针句。递接的词语在各分句中间。

[4]讨食食勿会肥,借穿穿勿会水。

[5]会选选人品,勿会选选家当。

[6]会怪怪家己,勿会怪怪别人。

例 [4]为两个分句并列构成的复句,意思是乞讨来的东西吃了不胖,借来穿的衣服穿了不美。教育人要自食其力,不要依赖别人。第一分句中间的 “食”字前后递接,构成一个顶针,第二分句中间的 “穿”字前后递接,又是一个顶针。例 [5]意思是女人选择丈夫要注意选人品好的,不要看中家财。上句下句中间都用 “怪”来递接,结构紧凑。例 [6]意思是善于责怪的人会责怪自己,不善于得责怪的人只会怪别人。这句谚语精辟地概括了处事的艺术,上下分句中间都用 “怪”来递接,结构对称,语言精练。

2.上下句顶针

上下句顶针是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使上下两句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贯通一气。例如:

[1]争气不争财,争财拖去坮。

[2]交人要交心,交心值千金。

[3]管事要管人,管人要管心。

例 [1]意思是宁可争一口气也不去争钱财,争钱财会被拖去掩埋。意为人争一口气比争钱财更重要。用上一分句末尾的“争财”作下一分句的开头,突出事理联系,使上下句语义贯通。例 [2]意思是交朋友要以心相交,一心相交的朋友才有价值。用上一分句末尾的 “交心”作下一句的开头,把交友与交心、交心的价值的有机联系逐层表现出来。例 [3]意思是管理事情要先管好人,管好人就就管到人的心里。用上一分句末尾的 “管人”作下一句的开头,把管事、管人与管心的内在联系逐层揭示出来,逻辑性强。

(二)蝉联的单位上看

蝉联的单位上看,有词的顶针和短语的顶针:

1.词的顶针

[1]叫猪不肥,肥猪会睡。

[2]讲人人到,讲鬼鬼到。

[3]大路口母行行弯岭。

例 1]意思是喜欢哼叫的猪长不肥,肥猪一般贪睡。这是闽南人养猪经验的总结。用上一分句末尾的词 “肥”作下一分句的开头,连接紧密。例[2]意思是说人人就到,说鬼鬼就到。意为不要背地随便议论别人。上一分句的词 “人”在句内递接,下一分句的词 “鬼”在句内递接。例[3]意思是大路不走偏偏走弯路。意为是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行”一词在句中递接。例[1]的“肥”、 例[2]“人”“鬼” 、例[3]的 “行”都是用单个词来蝉联前后语句,语言简练。

2.短语顶针

[4]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面。

[5]治水先治山,治山先种树。

[6]靠山要吃山,吃山要养山。

例[4]的意思是邻居比在远处的亲戚重要。例[5]意为植树造林可以治山治水。例[6]意为山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山区资源的优势,而要发展山区资源,就要不断维护山区资源。例[4]的 “近邻”、例[5]“治山”、例[6]的 “吃山” 都属短语,用它们蝉联语句,能把事物的内在联系清晰地展现出来,逻辑性强。

运用顶针的闽南谚语蝉联紧凑,读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而且构思巧妙,上下句语势连贯,前后逻辑严密,使人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二、回环的妙用

回环是利用词语的巧妙搭配来取得修辞效果的,“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2]回环是古往今来为汉民族所喜闻乐见的一种修辞手段,回环手法在闽南谚语中得到充分运用,它言简意赅地阐明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突出语意,同时回环的语句通常结构整齐匀称,语气贯通,音律和谐,情趣无穷。

闽南谚语中的回环格按照结构的变异及词语的同异及位置状况,可分为完全回环、宽式回环和部分回环三种情况:

(一)完全回环

完全回环也称严式回环。这种回环的语句字数与结构完全相同,前后项的字词或语句的排列次序相反。例如:

[1]人养地,地养人。

[2]人惊贼,贼惊人。

[3]爱就无嫌,嫌就无爱。

例[1]“人”和 “地”前后回环,揭示了两者之间相互养护的密切关系。例[2]“人”和 “贼”前后回环,表现了两者的循环关系。例[3]“爱”与 “嫌”回环,揭示了两者的密切关系。完全回环充分展示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语词循环往复,声音和谐。

(二)宽式回环

宽式回环字数基本相等,结构相似,个别词语有变动,语序较为灵活,例如:

[1]人做戏,戏教人。

[2]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

[3]苗壮压草,草多压苗。

例[1]主语 “人”和宾语 “戏”不变,中间动词 “做”变为 “教”,结构不变,字数相同。意为戏是人演的,而演出的戏可以教育人。谚语内涵丰富,音律和谐;例[2]“便宜”“好货”不变,结构字数不变,否定词 “无”换成 “不”,意思是货物和价值是相符的,强调了 “便宜”和 “好货”的对立关系。读来琅琅上口,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例[3]意思是苗长壮了会压草,草多了也会压着苗。意为要注意除草护苗。“苗”“草”两事物不变,语序对换,中间的词语稍有不同;但突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音节整齐匀称。

(三)部分回环

有的谚语只在主语部分或谓语部分出现回环。这种谚语较多。例如:

[1]上弦半月圆,下弦圆半月。

[2]多囝苦到老,无囝老来苦。

[3]着算了吃,毋通吃了算。

例[1]只在谓语部分词语循环,上句谓语是 “半月圆”,下句谓语则为“圆半月”,风趣地揭示出两种景象的相似关系。例[2]上句的谓语 “苦到老”与下句的谓语“老来苦”,“苦”和 “老”顺序颠倒,中间词语有变动,巧妙揭示了 “多囝 (子)”与“无囝 (子)”的不幸。例[3]意思是要算了再吃,不能吃了再算。提倡要先计划再消费。谓语中心部分“算”和 “吃”回环,表明要如何对待两种顺序不同的行为。

回环的闽南谚语能巧妙地反映事物间的内在有机关系,语意精辟警策。而且形式整齐匀称,读来上口悦耳,富有情趣,易于记忆传诵,值得学习探讨。

注释:

[1]谭汝为: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高家凌、巩玉阁:闽南谚语俗语格言集萃[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1997年。

[2]王建设、蔡湘江、朱媞媞:泉州谚语[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3]黄守忠、许建生、李向群:厦门谚语[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年。

猜你喜欢
回环交心顶针
嘟嘟闯关记
顶针 下
顶针 下
顶针(上)
魚鳞坝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新诗教学多样性探索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银顶针的夏天
大自然的音籁 灵魂的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