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颐寿教授和他的“汉语辞章学”

2012-08-15 00:54王惠廷
闽台文化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辞章汉语教授

王惠廷

(作者系漳州师院原中文系主任)

郑颐寿,男,福州市人,1936年10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福建省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 (此前任福州师院、南平师院中文系教学助理)。毕业后先在福州师专中文科任教,之后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校辞章学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国修辞学会辞章学研究会会长、全国文学语言研究会会长、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博士导师等职,长期从事高等师范教育,给研究生、大学生讲授现代汉语、修辞学、辞章学、风格学等。几十年来,他勤奋攻坚,连“三边”时间 (伺候父母的病榻边、烧饭煮菜的灶边、上街买菜的路边)也不放过。改革开放后,更是 “开足早车、午车、夜车”,努力钻研辞章学 (含修辞学、文章学、风格学),推出 《比较修辞》、《辞章学新论》、 《诗话词话辞章学》、《辞章学发凡》、《辞章体裁风格学》等书。

郑颐寿教授为了扩展学术研究领域,挖掘理论深度,培养学术团队,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秀的辞章学、文章学、文体学、风格学遗产,1979年以来,除了在四所高校讲授修辞学、辞章学之外,还与志同道合的学者筹建了福建师大辞章学研究所 (任所长)、福建省修辞学会、福建省陈文龙研究会、全国辞章学研究会 (均为首任会长)和中国修辞学会顾问等十几个学会,担任研究所核心领导或研究员。他在北京、上海、杭州、济南、成都、福州等地组织起十几个写作班子,广泛联系,团结专家、学者,合作或主编了高校教材《大学修辞》、《新编修辞学》和专著 《文艺修辞学》以及 《辞章学辞典》、《中国文学语言艺术大辞典》、《修辞学研究》、《四、九集》、《修辞学论文集》、《辞章学论文集》及“语言趣话系列”、“修辞示范”等四套丛书,开拓了比较修辞学、文艺修辞学、汉语辞章学、辞章体裁学和辞章风格学五门新学科,总计六十多本一千多万言。

辞章学是一门新学科,读者比较生疏,郑颐寿教授作了一个统一正名的解释。他说“辞章”又称 “词章”,从古代开始此两词就通用。其后蔡元培、毛泽东到提倡建辞章学的大师吕叔湘、张志公也是如此。为了学科建设的科学化,就必须给它正名。为此,他写了 《台湾辞章学研究述评》一文 (刊于台湾 《国文天地》2002.3),就正名问题发表了看法。此后,两岸 “词章学”、“辞章学”就不并用了,统称 “辞章学”。

郑教授进一步说,我们的 “辞章学”上面冠以 “汉语”二字,称 “汉语辞章学”。因为要研究的是汉语的语言艺术,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艺术。因此要根据汉语的特点,突出辞章学的民族性。即使引进外国对我有用的东西,也 “应该完全 ‘汉化’”。在研究中,一要避免仅就语言论语言而不和 “应用”挂钩的偏向;二要避免脱离 “语言形式”的切入点,空谈 “思想内容”的偏向;三要避免数典忘祖,一味西化、洋化的偏向。他说,汉语辞章学是全面培养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也就是平常说的听说读写在内的各种能力)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全民运用语言的水平,端正文风,尤其是对于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和语文教学工作者,大有可用之处。

辞章学的研究,范围广,门类多。郑教授认为,除明确研究的目的,学科的社会性,突出学科个性外,要明确学科的研究对象、体系,建构分支学科。 “普通辞章学”,它研究的范围广,突出诸多分支辞章学的共性。分支学科即 “专门辞章学”,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艺术方法特点建构体系的,突出其个性。这样点面结合,有浅有深,有实用性又有理论性,才能为社会各界别、各层次的读者服务,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可,使之成为显学。

郑教授还指出,“普通辞章学是建立专门辞章学的基础。”已出版的专著和辞典有:《辞章学概论》(郑颐寿, 1986)、《汉语辞章学论集》(张志公,1996),《辞章学导论》(郑颐寿,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辞章学发凡》、《大学辞章学》(陈满铭名誉主编、郑颐寿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等等。

关于 “专门辞章学”的建设,郑颐寿教授已有数篇文章论及[1]:

按语言规律为体系研究的,有“规范辞章学”、“常规辞章学”、“变格辞章学”、“语格辞章学”、“语法辞章学”等。

按语言单位和超语言单位研究的,有“语音辞章学”、“汉字辞章学”、“句式辞章学”、《篇章辞章学》(陈满铭, 2005)、“议论辞章学”、“描写辞章学”等。

按媒体不同研究的,有“口语辞章学”、“电语辞章学”、“网络语言辞章学”等。

按功能体裁研究的,有 “文艺辞章学”(薛秀美,编入郑颐寿主编的 《海峡辞章学丛书》)、其下还可以细分为“诗歌辞章学”、“散文辞章学”、《小说辞章学》(祝敏青著,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等等。

按 “四六结构” 的 “四元” 研究的,立足于 “宇宙元” 的有 “文化辞章学”、“文明辞章学”、“道德辞章学”、“诚美辞章学”; 立足于 “表达元” 的有 “建构辞章学”(即将出版,郑颐寿著);立足于 “鉴识元”的有 “解构辞章学”、“重构辞章学”——文章修改艺术 (郑颐寿著);立足于“话语元” 的有 《辞章体裁学》(“辞体学”)、《辞章风格学》(“辞风学”)(以上二书作者郑颐寿,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等。

按历代文论、诗话、词话、曲语、史论研究的则有几百种。如 “《易经》辞章学”、“《书经》辞章学”以及 “黄庭坚辞章学”等等。郑教授建议,研究此类辞章学要根据其理论的广度、深度,先选择范围广,能形成体系的,写成专著或论文;要先写具有融合性的,含文艺学、文章学、修辞学、语法学、词汇学、美学等有影响的 “诗文评”。

按作品研究的,有 “《诗经》辞章学”、“《离骚》 辞章学”、“《战国策》 辞章学”、“古诗辞章学”、“近体诗辞章学”以及 “小说辞章学”(祝敏青 《小说辞章学》,主要是现当代小说为对象),写此类辞章学,最好是理论与实例的 “应合”。如 《冰心辞章学》,以冰心的辞章理论为体例,冰心的作品为语料 (已有作者选题);“鲁迅辞章学”、“叶圣陶辞章学”、“郭沫若辞章学”等,都是很好的选题,容易做到“应合”。

按辞章学史来写的,有通史、断代史之分,有 “汉语辞章学史”、“先秦辞章学史”、“两汉辞章学史书”等。

郑教授还特别提出,研究汉语辞章学,要讲求研究方法,强化学科科学性。我们祖先很重视方法。早在先秦时期,已产生了朴素的辩证法。他从 《易传》之 “一(太极)分为二”的不断二分法,到 《道德经》之 “一而二,二而三,三……万”之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连外国人都从中得到启发。我们要首先认识祖先的辩证法,用它来研究作为国学的汉语辞章学,进而要验证之,升华之于当今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才能使我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他认为最具民族性,才有世界性;最具时代性,才有历史性。他自己新近发表的大作 《“诚”“美”兼具:辞章之圭臬》就是寻根溯源,深入浅出,说明辞章的完整要求须兼顾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两者必须高度的统一。这可以说是生动的示范说明。

辞章学是一门新学科,郑颐寿教授除广泛联系,团结志同道合的专家、学者,组织起十几个写作班子,合作或主编了大量著作外,对台湾的专家学者的交流、联系,也非常重视。他曾三次赴台湾讲学,特别是2003年台湾非典肆虐,他再次被邀请。家人、亲友、师生轮番恳切劝阻,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坚决前往。到达台北时,受到热烈欢迎和很高礼遇。他在会议厅作了 《陈望道修辞学思想的两度飞跃——陈、张一致论》的大会发言。第二天,他给台湾师大国文系百多名硕博士研究生作 《漫话辞章学》讲座 (全文刊于 《国文天地》2004.5),第三天,东吴大学请他作学术报告,并确定邀请他任东吴大学客座教授,给博士生、硕士生讲授汉语辞章学。讲学期间,在台出版 《辞章学导论》和 《辞章学新论》两书,书稿经陈满铭教授审定,印刷质量很高,加上系列的创新理论,销售于海内外,被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等收藏。

郑教授说,学术交流是 “双赢”之举。第一次 (2000年6月)应邀请赴台湾高雄作学术交流,他作 《“四六结构”与风格学》演讲,东道主在结束时作简评道:“要感谢福建师大郑颐寿教授……给我们送来高素质的论文”。会后,他还看到仇小屏约60万言的 《辞章章法学》,书中还引用了郑教授的 《辞章学概论》的论述,并列为 “参考文献”。第二次 (2002年12月)郑教授接任全国文学语言研究会第三任会长后,以 “文学辞章学”为中心,举办第一次海峡两岸辞章学研讨会,并请台湾辞章学家陈满铭教授作学术报告,内容新鲜,表达生动,留下深刻印象。出版了 《文学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共编入论文116篇,其中台湾的22篇,占19%,共计85.2万字。

郑教授说,我到台南台北几所高校开讲座,宣传大陆和台湾辞章学研究的成果,目的是促使辞章学在台湾早日成为一门显学。陈满铭教授研究 《辞章章法学》,两年后,他的 《篇章辞章学》,就以 “篇法”、“章法”出版了。这是汉语辞章学史上迄今最权威的一部专门辞章学论著,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用品格。陈满铭教授说,郑教授在东吴大学的教学中融合了章法与修辞讲授辞章学,从实际教学当中来肯定与支持章法学与我们章法学团队,这种行动与情分,绝不是一个 “敬”与 “谢”字所能表达于万一的。

郑颐寿教授在台湾东吴大学给一个博士班、两个硕士班、两个本科班讲授汉语辞章学、诗话词话辞章学、汉语修辞学三门课,在台湾出版三本百万言的专著,发表十多篇十多万言的辞章学论文。他还主编 《海峡两岸教授博士辞章学丛书》,《大学辞章学》(两岸部分高校共用教材),《海峡两岸纪念民族英雄陈文龙丛书》,这些书全用简化字印刷,在两岸发行,获得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和省台办的充分肯定。台湾师范大学博导辞章学家陈满铭也说,郑教授在台湾出版的辞章学专著,“是台湾辞章学界的一件大事,其贡献与影响之大,更是可以预期的。”他还强调:“中华文化根在大陆,台湾的辞章学发展离不开大陆的土壤,两岸之间的合作,还应增加内容,丰富形式,从学术走向民间。”[2]

郑颐寿教授三十多年来勤奋著述,发表论文两百多篇,文学作品近三百篇。论著获福建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等五次,全国华东学术团体颁发的嘉奖近二十次。反映世界性学术成就的 《中国修辞学通史》等十余部史书介绍其科研成果,国内外发表百篇 (段)文字介绍其学术成就。中国、美国出版的 《世界名人录》、韩国出版的 《中国批评家辞典》等均录其事迹,充分肯定他对建构比较修辞学、文艺修辞学和汉语辞章学等新学科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

郑颐寿教授寒士出身,勤奋过人,著作等身,名盛于时,还任政协福建省委常委、政协福建省委文史委副主任等荣誉职务,但他始终谦虚诚恳,平易近人。连在台湾与他接触过的众多学者,都盛赞他“学术精湛”、“为人诚恳”, 令人 “敬仰”。日常与他交往较多的师友,也很赞赏他的勤奋、才学、为人和学术上卓越的开拓性贡献。

[1]郑颐寿:《辞章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福建文史》2011年第四期。

[2]陈满铭:《迎接辞章学“花团锦簇”的明天——从两岸学术交流谈起》,章法学会暨图书中心(万卷楼)官方网站。

猜你喜欢
辞章汉语教授
学汉语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从传记到传奇:唐人传奇如何化茧成蝶
感怀
刘排教授简介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着眼于“辞章”效果的文言虚词教学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以“辞章”为核心的文言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