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菲律宾毓侨学校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12-08-15 00:54郑艺美
闽台文化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韵母汉语拼音华文

郑艺美

(作者系漳州八中高级教师、国家外派菲律宾毓侨学校中文代理校长兼中文主任)

一、引言

菲律宾毓侨学校位于吕宋区怡沙迷拉省的甲描端社,目前是该区域内以英汉双语进行教学的最大的华文学校,由学校董事会负责管理,隶属于菲律宾教育部。1941年秋,由黄则汀、黄玉洁、黄礼莉、李来亨、刘甫扁、黄楚玉、潘肴翊、潘聪择等诸先生发起创立,因为甲描端社地处僻壤,华侨人数稀少,犹恐力量单薄,乃邀毗邻之欧罗拉社、罗哈示社之同侨,计约三十多人合力创办,筹组校董会。因该三社中有马艾河贯穿其间,故定名为 “怡省马艾区华侨毓侨小学”,取其 “毓才培德,侨教树人”之旨,1961年增设汉文高中一年级,英文中学四年级,成为完全中学。

目前该校共有25个班级,包括1个培幼班、2个幼儿中班、2个幼儿大班,小学一年级4个班、小学二年级3个班、小学三年级3个班、小学四年级2个班、小学五年级2个班、小学六年级2个班,中学一年级至中学四年级每年级各一个班。和国内班级学生数设置不同的是,这里的班级学生数严格控制在35名以内。截至2012年2月,学校共有学生551人,华裔学生82人,占15%,其余的85%都是菲律宾本土人。师生平时交流大部分使用英语和他加禄语。

二、毓侨学校汉语拼音教学现状

汉语拼音教学是开展华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华文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也是海外学生掌握诸多华文知识的重要工具。能否在华文教学中为华校学生打下语音拼读能力的扎实基础,将直接关系到华校学生在识字、词汇积累、会话、阅读与写作等华语综合能力的运用水平。

毓侨学校使用的华文教材是由菲律宾华教中心编写的教材,其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一年级学会汉语拼音,掌握声调;能认读、听写音节。二年级复习巩固语音,能认读、听写拼音词语和句子。三年级巩固、熟悉汉语拼音,能较准确地读出课文中生词的注音;能较流利地朗读课文,不唱读 (《菲律宾中、小学 (十年制)华语教学大纲》)。菲律宾华校汉语拼音教学内容和我国国内的教学要求基本一致,大多采用字母注音,少数使用注音拼音。

笔者自2010年8月由国家外派任毓侨学校华文主任以来,深入课堂听课,全面了解学校的汉语拼音课堂教学状况,并以问卷和考核的方式对学校小学二、三年级共120名学生汉语拼音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总结了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状况

1.学生方面:

调研对象中,90%的学生是菲律宾本土人,华裔只占10%,学生受母语音干扰明显。菲律宾的学生处于多种语言的成长环境中,从小的语言环境是本土的 “大家乐”语 (菲语),或是夹杂着菲语的英语(部分华裔后代仍然会使用闽南语)。这既有利于他们掌握多种语言,又会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干扰。与英语和菲语相比,汉语的发音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汉语发音以元音成分居多,有乐音的感觉;汉语声调的 “四声”在英语和菲语拼读中并不存在;汉语的翘舌音、唇齿音、儿化音都是极难掌握的。通过问卷调查和考核,我们发现学生在拼音学习中的难点及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点:

(1)受菲语和英语的影响,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相混,如 “b”“p”不分,学生会把 “peng you” 发成 “beng you”; 容易把清音发 成 浊音, 如 “k” 与 “g”、“t” 与“d”,又如“tiqiu” 发成 “diqiu”; 舌尖后音与舌面前音混淆, 如 “zh”与 “j”,“chi” 与“q”,学生往往把 “chao nao”发成 “qiao nao”。

(2)汉语和英语虽说同是字母教学,但是汉语拼音中有些单韵母和复韵母的读音在英语读音中很难找到完全一样的相应读音。如,单韵母中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是“i” “e”。 这与英语中 “e” 的读音接近拼音中的 “i”有关。又如,在教读复韵母时,老师们按照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方法来教授学生的,但是或许是学生容易把 “i”“e”“ü” 混淆, 所以导致他们在拼读复韵母 “ie”“üe” 时经常出现丢失韵头的现象。

(3)汉语声调的 “四声”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汉语读音都采用 “五度标注法”规范读音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基本声调,即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调值分别是55(高平)、35(升调)、214(降升)和51(降调)。除了这四种基本声调外,还有一个轻声、一个半三声 (第三声的变调)和其他个别的字的变调情况。汉语读音的声调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声调不同,词义就完全不同。而在菲语和英语里是没有四声音调的,所以菲律宾学生说汉语大多是 “洋腔洋调”,其主要原因就是读音声调不对。出现读音问题较多的是阳平和上声,两者经常相混。当然,对于没有母语学习环境的菲律宾学生,我们重在纠正与指导,不应过于苛求他们的声调,否则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教师方面:

(1)学校本地师资队伍在专业知识、年龄结构等方面存在不足。学校的本地华文教师6名,占全华文组的46%,其中4名年龄在60岁左右,另外2名年龄也都在四十岁以上,平均年龄偏高,而且全部都未接受过正规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他们属华裔第二、三代,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基本本地化。他们的教学经验虽然丰富,但是汉语专业水平不够高,本身说起汉语来也是 “洋腔洋调”。此外,上课时他们大都会以菲语及英语作为媒介语和学生交流,这样就无法营造出良好的全华语教学课堂氛围。

(2)由中国选派的华文教师队伍不稳定。学校另有7名来自中国的青年志愿者华文教师,全部为女教师,她们教学热情高涨,教学成效也不错,但是一般很难持续留任,一般是一年一换,流动性很大。老师频繁更替导致很多学生在每次的新学年开始后,要花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新老师的不同教学和管理方式,其学习效果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3)华文教学课时安排有限。学校将华语作为选修课进行安排,每天上课时间仅仅90至100分钟,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进度又不能太快,教学过程必须得循序渐进。如何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实现华文教学的最大成效就成为一个难题。

(二)课外学习及应用状况

1.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重视课后的复习和作业,经常忽略读背作业。菲律宾教育部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的老师尽量少布置作业,所以大部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养成了晚上不写作业的习惯,而在拼音学习阶段,及时的复习巩固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少数比较重视汉语学习的学生家长请了家庭教师为孩子做零星的课外辅导。

2.毓侨学校所在的怡沙迷拉省位于吕宋岛东北,地处山区,交通较不便捷,汉语教学信息较闭塞,学校和书店里的拼音学习的视听材料很缺乏,几乎为零,家长们很难借阅或购买到辅助学具或教辅材料。

3.问卷调查同时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是由菲佣带大的,即使入学了,他们也经常是由菲佣接送的。他们日常交流用语是菲语或者英语,课外缺乏汉语的交流环境。可见,其汉语学习的途径比较单一,有限的课堂教学几乎就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唯一渠道。

三、对策

(一)采用 “一帮一”的方式带动提升本地老师的汉语拼音教学水平。受历史原因影响,本地教师以前学的是注音拼音,并不是字母拼音。而现行的菲律宾本土教材 《华语》课本采用的是字母拼音。为了使汉语拼音教学和测试能顺利进行,三年前学校就开始要求本地教师以字母拼音进行拼音教学。然而笔者发现本地教师对字母拼音的掌握并不精准,尤其在拼音的拼读方法及书写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因而从去年起,笔者充分发挥志愿者教师资源优势,以 “一帮一”的方式,利用每周华文组教研会议的时间,对本地老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字母拼音培训,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二)采用多样的语音教学形式,提高语音学习的有效性。考虑到学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根据学校对汉语这门第二语言的教学需求,今年我们努力争取到了校董事会的支持,特地征订了教材课文的朗读磁带,并且添置了4台录音机供教师们轮流使用;充分利用中国国家汉办提供的拼音有声教学图片纠正孩子的发音;发动国家汉办志愿者教师制作精美的拼音教学课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些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比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甚至可以强化个别难懂的拼音字母的教学。事实证明,学生通过模仿,加上教师耐心的指正,对学生常犯的错误发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正音功效。

(三)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注重语音学习的趣味性。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国内外的诸多教育实践也表明,科学地采用教学游戏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汉语拼音课程特点,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精心地挑选并科学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我们精心挑选并认真推广的拼音教学游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欢乐皮球接力赛 (声韵母识记)。参加游戏的学生围成一圈,教师站在中间当主持人。教师把皮球抛出去,接着球的学生得说出一个 (多个)声母 (韵母)。随后,谁再接住球,就立刻按声母 (韵母)表次序说出这个 (多个)声母 (韵母)紧接的下一个字母,然后再把球抛回给教师。说错的学生则要按声韵母次序表背育一遍,最后评选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二是“找朋友”游戏 (声韵母拼读和个别字母强化训练)。教师把声韵母卡片分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熟记自己卡上的字母,当教师拿出要求拼读的音节时,如 “hu”,拿“h”卡片的学生站到讲台上,其他学生在座位上举高自己的卡片,让这位学生找到拿着 “u” 卡的 “朋友”,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齐唱歌曲 《找朋友》,对于拼读又快又准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三是 “打扑克”游戏 (声调标法与拼读)。在学了声母、韵母后,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声母、韵母的扑克牌,俩人一组,一学生拿写有声母的扑克牌,另一学生拿写有标好声调的韵母扑克牌,同时出牌,看谁先拼出由这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这两张扑克牌就归谁,最后看谁手里的扑克牌多,谁就获胜。

(四)采用儿歌的教学方式,正音、语感一举两得。儿歌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深受菲律宾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牢牢抓住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如在教学 “ao”时,我们就特意找了一首含“ao”较多的并带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儿歌《小象造桥》:“花狗宝宝看姥姥,走到河边没有桥。汪汪叫,小象听了忙赶到。大鼻子,伸进河,喷出一条彩虹桥。”学生听完故事学儿歌,兴趣高涨,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牢牢地掌握了拼音知识。

(五)采用专题的板报形式,让拼音学习和学生课余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研究华文教育多年的美国学者麦礼谦在谈到华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时说道: “华教工作者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那些在90年代已占到华校学生四分之三的土生儿童学习中文的兴趣”。说的是老师除了课堂的精心传授之外,还特别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此我们在学校宣传栏上专门为低年级学生开辟了以 “拼音专题”为形式的板报。如教到韵母 “ing”时,老师们就会找出含韵母 “ing”的为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来,如:星星、钉子、冰水、听、瓶子、名字……并由此制作出 “拼音、图、文”三者合一的板报,供学生在课外休闲时间对照进行练习和拓展,让拼音学习走进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结束语

作为一名海外华文教师,身上担负着在海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光荣职责,必须做到尽快了解学情,熟悉教材,灵活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将第一语言教授者的角色迅速转变为第二语言教授者的角色。在我们全体华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毓侨学校的办学品味逐步提升,华文课程内容得以拓展,拼音教学成果凸显,学校的信誉度在家长和社会中日渐提高,在2011至2012学年伊始学校学生报名人数由上学年的512人增加到了551人,收获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学校全体董事会成员的高度肯定,希望中华文化能深深地扎根在这一片热情的土地上!

猜你喜欢
韵母汉语拼音华文
声母韵母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