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策略

2012-08-15 00:54赵培信
科技视界 2012年11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思维过程

赵培信

(河池学院数学系 广西 宜州 546300)

1 形象思维的特征

形象思维是以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之一,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客观形象为思维对象、以意象为主要思维工具、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思维活动。 广义的形象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利用假象、形象,反映事物本质揭示事物规律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表现为表象、联想和想象。概括起来,形象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1.1 形象性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具体的形象以色彩、线条、图形和形体等形象信息为思维材料来展开思维的, 不同于借助概念、理论、数字等的情况。 例如,学习统计量的分布时,只要画其概率分布图就能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该分布属于哪一类分布了。

1.2 概括性

进行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思维的材料是通过加工,是具有概括性的形象。 例如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中学习“聚类分析”问题时,借助二维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 这种把统计语言文字用图形和符号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最简单的形象思维过程。

1.3 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所使用的思维原素绝大部分都是经过加工改造过或从新创造出来的思维形象,比如统计学中的类比思维和联想思维等。 类比思维可以引导发现,这也表现出形象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思维是指对统计学问题对象有了足够多的认知之后,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解决方式的一种思维表现。

1.4 整体性

形象思维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逻辑思维,使问题得以解决。 统计学可以看成是由各种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相互有机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因此,形象思维可以使学生建立牢固的整体思维方式。 比如统计学中“标准误”这个概念就是一个联系描述性和分析性两大指标体系的关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只有认识到各种统计指标和方法都是整个统计体系中有着广泛联系的元素,才能进行正确的形象思维。

2 培养形象思维的意义

2.1 形象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对统计学没有兴趣的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只能是被动的。 统计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与方法,比如样本的二重性,无限总体的概念以及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等,往往使许多学生认为统计学的学习是一种比较枯燥的过程,进而丧失了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 而形象思维的展开恰恰可以恢复统计学问题的本来状态,加上其形象化的特点,它可以还原高度抽象的统计学概念本来面目,使统计方法贴近自己的生活, 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统计学有了积极性。

2.2 形象思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决定因素,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目前对脑功能的研究表明创造活动是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协同进行的,其中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发展形象思维能发挥和创造潜能.创造能力的培养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发展形象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 形象思维既是问题信息源,又是途径信息源。 比如,统计学中定理的严格逻辑推理可以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定理的发现过程才是创造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形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2.3 形象思维有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

抽象思维成果就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包括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论,一般用文字或统计学语言表达。 文字以及统计学语言都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意象,抽象知识寓意于形象的文字或统计学语言之中。 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大量实验证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将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3 形象思维的培养策略

在统计学中往往有些统计概念、 统计方法比较抽象,比如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假设检验方法等,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统计学不易理解的看法。 因此要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统计方法,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设法使抽象的概念具体他,使难懂的统计方法通俗化,积极引导学生按统计学形象思维思考问题。

3.1 注重图形归纳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使用图形归纳法,启发学生对抽象问题的形象思维。 所谓图形归纳法,就是指利用图形由于般到特殊的认知方法。 比如在讲正态分布规律时,一般先从一些实际例子出发,通过变量值的频率直方图、频数直方图等直观形式让学生对正态分布规律有一个形象上的认知。 然后推出正态分布的概念和规律。 这种基于图形归纳法引出抽象规律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种从直观到抽象的讲解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具体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概念,而且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 注重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掌握统计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与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案例教学是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相关观测数据为依据,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了解问题的直观背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和方法,需要什么样的实际数据等。 进而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注重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投影仪以及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方式。 在实施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能过休用多媒体手段配合教学,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统计图表等。 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 另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图文并茂,动感力强。 因此,基于多媒体辅助工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4 注重实习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统计学实习实践课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实习实践环节是培养这生形象思维的重要环节。 实习实践课应改变传统的简单套用公式,进行大量计算的状况。 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开发学生智能, 提高其形象思维的能力上,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形象思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合理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搜集、筛选适合的教学案例是能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关键。 因此,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多媒体资源、实际数据等资源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在时间及空间上做到良好交互,是需要精心的设计和一些技术手段。 比如,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案例的嵌套、设计以及利用统计软件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的设计等,都需要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4.2 合理的考核制度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保障

只有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思考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提供保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规范课堂及课后作业的考核机制。 另外课堂上尽量创设一些问题情景,以便给学开动脑筋,为进行形象思维提供条件。 期末考试的设计与实施也尽量以考查学生对统计学基本知识、 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 尽量避免对复杂公式的计算以及抽象理论的证明等内容的考查。

5 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统计学是通过研究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来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的规律性。 大量的社会现象以及实际问题为统计学这门课程提供了天然的研究任务。 同时也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提供的大量的天然条件。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是统计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统计学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因此,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本文在对形象思维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形象思维的培养策略,并对培养形象思维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总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就要使他们在生活活泼的学习生活中发展提高自身的统计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这也是统计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当前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1]保宏翔,王煜辉,孙娜.信息化条件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78-81.

[2]刘赛.《统计学》案例教学初探[J].湘电培训与教学,2006,3:25-27.

[3]杨光明.在《统计学基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19(4):83-85.

[4]秦娟.应用心理学专业多元统计学课程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2011,36:35-36.

[5]孙爱军,李玲.《统计学》课程教学问题与模式的探讨[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4:98-100.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思维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