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野外生存生活拓展训练的文化内涵

2012-08-15 00:43王裕桂黄永良傅纪良
关键词:海岛海洋体育

王裕桂 黄永良 傅纪良

(浙江海洋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部,浙江 舟山 316000)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创新。高等教育传承着人类文化,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其最基本的任务。但遗憾的是,多年来,高等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不乐观。在少数大学生身上已经看不到助人为乐、艰苦朴素、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等一些让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品质。不少大学生,尤其是从城市来的学生从来没有吃过苦,也没有经历过困境和挫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人生观、价值观不明确,团队协作精神欠缺,国家和集体观念淡薄。海岛野外生存生活拓展训练自开设以来,以拓展人和塑造人为教学目标,在大学生素养培养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海岛野外生存生活拓展训练课程紧紧围绕海岛野外生存的理论与实践,涵盖生存技能、生活技能、拓展训练及安全救护等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采用体验式拓展教学模式(学习体验—分享交流—提炼整合—应用跟进四个环节),通过设置一些富有海岛情境化的拓展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体验参与的快乐,理解竞争的魅力,用发展的思维将体育文化、口号文化、团队文化、儒家文化以及海洋文化成功地渗透到教学中,进而影响、塑造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渴望参与,渴望竞争,渴望发展。

一、在“参与”中传播口号文化

口号是一种文化,它具有优秀文化底蕴的传播功能;口号也是一种载体,它可以折射团队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往往具有导向、激情、励志、凝聚和规范等多种功能[1]。一个响亮的口号可以把全队同学的心拧成一股绳。在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中,为了凝聚团队,教师会让每个团队都讨论出一个励志的队名和口号。同学们常常会想出很多励志的队名,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的口号,如“放眼天下,志在千里”、“智者无畏,勇攀巅峰”、“烈火雄心,团结一心”等。这些口号叫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很容易发挥其感召力和号召力,成为凝聚民心的话语“磁场”,进而激发队员的自豪之情,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给学生设定目标,要求团队成员共同完成或由团队个人挑战完成。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总能看到团队成员聚在一起齐声呐喊团队的口号,用这种方式给团队或队员加油助威。比如:为适应海岛“无风三尺浪”的眩晕环境,可以在校内设置很多水上、陆上、高空的挑战项目,如“水上跷跷板、浪木、空中断桥”等。在训练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在刚开始挑战这些项目时,恐惧和胆怯致使他们不敢前进一步,甚至有些人因害怕想发弃项目的挑战,在女生中会不断地发出令人恐怖的尖叫声。此时,当队友们齐声高喊“加油!我们相信你”的口号,挑战者得到鼓励后,就会激发超常的勇气,产生无穷的力量,让他们有了超越自我的动力,最终成功地完成了项目,进而体验到“此时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的真谛。

在课后的总结分享中,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触:每次大声地喊完口号,一种自信、乐观的情绪油然而生,觉得自己真正是团队的一份子,再也没有被抛弃的感觉。很显然,口号文化加强了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有研究发现,学校归属感强的学生往往乐于交往,待人热情,情绪稳定,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强,对社会规范和准则的接纳、履行程度较高,同时自我控制能力强,自我激励程度高。在一次次口号的叫喊中,学生和团队会进入一种深度投入和忘我的“卷入”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不但是团队在自我概念中的嵌入,也是对团队学习用情最深、注意力最专注、精神活动最投入的状态[2]。在卷入状态中,学生已经不再区别自己与团队,其中既有个体自己的价值实现,也有对团队的奉献。

二、在智与体的“竞争”中理解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是团队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步伐,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形成强烈支配团队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团队文化。海岛野外生存的很多团队项目都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完成,在智力和体力的较量中,让学生去理解团队精神、团队情绪和团队效率。

团队精神通过塑造可以成长,通过教育可以传播,通过激励可以发扬光大[3]。在海岛野外生存训练中,既应强调团队精神,又要鼓励个人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杜绝过于强调团队精神而压倒个性的文化倾向。尽管大多数同学都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但真正要做到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仍然是很困难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喜或怒,自信或不安,友好或嫉妒等情感。例如在一次皮划艇项目的操作技能课中,为更好地完成目标,在队长的带领下,队员对路线选择、人员分工、座位布置、划桨的频率、两艇相撞时的应急、转弯时的注意事项等进行非常热烈的讨论。在五分钟的讨论时间里,队员相互信任,坦诚、开放、平等地沟通,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热情和愿望。一声哨响,三个队一起出发,很快有两艇的队员用力一致、奋力前行,齐头并进;但有一条艇却还在原地打转,队员越努力划浆打转现象越严重。这时,他们发现打转的现象是因为划桨力量不均衡、桨入水的深浅不一、舵手不会把撑方向等原因。部分队员开始出现了不满的情绪,有抱怨、有气愤、有不甘心……,经过短暂调整,他们的艇也前进了,虽然他们比别的队多用了10分钟才完成的任务,但他们更深地体会了团队融合的重要性。

每一个项目结束后的团队分享,是凝聚团队、融合团队的最佳时机,教师及时的引导教育,会让学生明白如何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如何让每个队员在考虑自己的情感需要时顾及别人的感受,如何在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时做到内心的接受,只有把握了这些,才能真正理解团队文化的内涵。

三、用“发展”的思维领悟体育文化

如果以文化学的角度来审视学校体育,那么我们传授的所有有关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都归总为体育文化的传授[4]。我们进行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都是体育文化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不足已经成为当下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大学生都不喜欢上体育课。有学生认为,只要会慢跑、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就可以弥补运动不足的问题,这根本就不用教、不用学。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体育课的意义在于鼓励更多的人去参加运动,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运动促进社会发展,让人在运动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就、获得成为社会公民的优良品质。这才是体育的价值所在,也是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追求的目标。

理解了体育的价值,再来看看体育的本质。体育的本质是要与对手、与自己的身体极限“竞争”,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领悟这一格言的内涵?让学生在参与中竞争?通过超越自我和对对手能力的认可,追求更快的发展速度、更高的应世能力和更强的发展程度?在海岛野外生存训练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海岛化的项目,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在项目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中,可以让学生勇于承担责任、探索创新、解决问题。教师在项目训练过程中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个性中的不足,把握时机、顺势引导来影响、塑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的教育过程才能为真正实现高等教育肩负的“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重任提供绝佳的途径。

四、在细节中渗透儒家文化

在海岛野外生存生活拓展训练中,学生最能暴露出人文素质和个人修养方面的不足。因此,在海岛野外生存生活拓展训练中,教师可以把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人格”定位成教育学生的一个法宝,恰当地将孔子所推崇的以仁为核心,礼、智、信兼存的君子形象渗透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抓住机会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其人文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高。如果第一次上课时有人迟到,教师则可以用论语中一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来教育学生,告诉学生迟到首先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影响到团队同伴的情绪,让关心你的人担心,从而让学生严于律己,学会尊重教师,尊重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

在技能学习中,处处要体现“君子人格”中包含的“仁”的内涵。在完成每一项任务中,团队中总有人会因为能力的差异拖后腿,尤其是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或身体条件先天欠佳的同学在完成任务时会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就需要团队的鼓励和帮助,让这些同学体会到团队的友爱,让他们更加坚定地展示自己、提高自己。这样的帮助不仅能提高被帮助者的自我效能感,又能让帮忙者自身得到更多的愉悦和欣慰。

诚信是“君子”的必备条件,“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是对君子言行一致的描述。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是修身立民之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然而,近年来,不少学生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入党、交友、择业等方面见利而动,甚至见利忘义,在一些言行中缺乏诚信。在海岛野外生存生活拓展训练中,教师通过“信任背摔”、“空中相依”、“捡螺拾贝”等项目,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明白诚信是现代社会中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五、在人与自然的挑战中深思海洋文化

在海岛野外生存生活拓展训练中,通过海上泅渡、抢滩登陆、拉网捕鱼、海上溜索等项目,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海洋的广阔和个人的渺小,理解海洋文化所蕴含的博大内涵,懂得保护海洋、珍爱生命的真谛。在海岛野外生存生活拓展训练中,教师会将海洋文化所推崇的海纳百川、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精神渗透到与学生的分享交流中,而这些品质正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岛野外生存生活拓展训练,正是让大学生接受“插上海洋的翅膀,扬起青春的风帆”,在“手拉手保护海洋环境,心连心传承海洋文明”中“认识海洋、关注海洋、善待海洋、保护海洋、感恩海洋”的一种教育。

当走进东极岛财伯公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碑、东极历史博物馆时,这些烈士视死如归、不畏强暴的献身精神,正是海洋精神最伟大的体现。而从不断走向世界的东极岛渔民画中,我们领略到了一种彭勃的生命力,看到了一种开放的文化传播过程。在高举发展海洋文化的大旗下,体育人理所当然应关注海洋体育文化,大力开发海洋体育项目,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将海洋体育的步伐迈得更快、更高、更远。

文化创新已成为当前时代的要求。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对中国文化的境遇拉响了警报。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6]。体育的过程就是灌输一种价值理念和生存哲学,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过程,是积极的、健康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高等教育要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体育需要各种文化的创新与渗透,更需要体育人把握各种文化的精华,将其设计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1]柴娟,张锟.我国体育口号文化变迁与反思[J].浙江体育科学,2011(5):10-13.

[2]阳泽.论学校归属感的教育意蕴[J].中国教育学刊,2009(7):31-34.

[3]什么是团队文化[EB/OL].[2012-08-06].http://wenku.baidu.com/view/63f1eed0b9f3f90f76c61bf3.html.

[4]李小英.追求与参与——析奥运口号的人文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478-1479.

[5]赵君.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修养[J].文化学刊,2011(3):37-39.

[6]韩震.高等教育要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N/OL].(2012-02-28).http://theory.people.com.cn/GB/17244138.html.

猜你喜欢
海岛海洋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