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穴位贴敷配合度调查

2012-08-15 00:51詹建华洪佳璇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杭州311201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操作者月龄体位

詹建华 洪佳璇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杭州311201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中医传统特色治疗,国内的儿童穴位贴敷多在3周岁以上儿童中进行。我院进行儿童穴位贴敷已有20 余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我院2009年7月—2011年8月,共三个夏季,对6个月~3周岁678例婴幼儿穴位贴敷的配合度情况调查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78例,年龄6~12月龄106例,~24月龄259例,~36月龄313例,平均(25.1±2.3)月龄。哮喘性支气管炎320例,扁桃体炎126例,易感儿148例,过敏性鼻炎84例。

2 方 法

2.1 操作方法 ①取穴: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②体位:趴姿:患儿趴在家长双膝,家长一手按压患儿头部,一手按压臀部,使患儿背部尽量外拱。抱姿:由家长抱着患儿,患儿头部靠在家长肩部,背部朝向操作者。坐姿:患儿双手环抱椅子靠背,背部自然放松,背部朝向操作者。③穴位准备:清洁皮肤,定位,按摩穴位,每穴4~5次,使穴位处皮肤略红即可。④贴敷:将药饼放在穴位上,并迅速用胶布固定。胶布固定后轻轻按压药饼及周边胶布部位,排尽空气,使药物与穴位充分接触,并检查胶布是否牢固。均于每年夏天的农历初、中、末伏进行贴敷治疗。每次贴敷间隔10天,贴敷3 次,每次贴敷2~4h。3年为1个疗程。

2.2 配合度评分 1分:不配合,哭吵,肢体抵抗,由家长及贴敷者强行固定。2 分:哭吵,但肢体不抵抗。3分:不哭吵,肢体配合。

3 结果

3.1 各年龄组体位 6~12月龄患儿取趴姿、抱姿、坐姿分别为80.1%、19.9%和0,~24月龄患儿分别为25.5%、35.5%和39.4%,~36月龄患儿分别为10.2%、15.3%和74.4%。各年龄段婴幼儿体位选择有很大差异(P<0.05)。

3.2 各年龄组配合度评分 6~12月龄为(2.16±0.68)分,~24月龄为(2.31±0.63)分,~36月龄为(2.32±0.62)分。三组配合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贴敷后局部皮肤状况 贴敷后出现局部皮肤红晕、灼热感、小丘疹(不破损)、瘙痒等反应647例,属正常反应,均未处理,不影响下一轮贴敷。皮肤破损2例,1例因家长撕胶布角度过大引起破损。另1例因贴敷时间过长引起破损。2例患儿均予局部聚维酮碘消毒后包扎,每天换药,3天后皮肤生长良好,不影响第二轮贴敷。30例皮肤无反应患儿中贴敷时间<2h 12例,余均贴足正常时间。

4 讨论

婴幼儿时期是一切能力和技能发生的关键期、形成期和潜伏期,这个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起重要作用[1]。2~3岁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根据其心理特点,让2~3岁的孩子看其他大孩子贴敷状况,并给予小红花、讲故事等方法进行引导和奖励,95%以上的孩子均能很好配合;对于1 周岁以下的孩子则可利用对大人的依赖性,采用趴在家长身上的姿态,亦可达到理想的效果。本组6~12月龄患儿以趴姿为主,占80.1%;13~24月龄幼儿以趴姿和抱姿为主,占60.6%;25~36月龄幼儿以坐姿为主,占74.4%。说明年龄越小,依赖性越强,以趴姿和抱姿完成贴敷的比例越高,而这两种姿势也是最能使其感到安全和顺利完成贴敷的方法。故只要采取适当的姿态,均可以顺利完成对不同年龄孩子的贴敷治疗,贴敷姿势是完成治疗的关键之一。

操作者娴熟的贴敷技术也是顺利完成婴幼儿穴位贴敷的基础,尤其对1周岁以下孩子,在固定好体位,找准穴位后,将药饼和胶布迅速贴在穴位上,再逐一检查按压药饼,使其免于脱落。因此,每年在穴位贴敷开始前,我们都要对操作者进行穴位贴敷的培训,挑选技术熟练的人员为低龄儿贴敷,以保证这一年龄的患儿能顺利完成贴敷治疗。

本组结果显示,对3周岁以下小儿采取不同的贴敷体位,并对家长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和引导,多能顺利完成整个贴敷过程。

[1]金会庆.中国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量表编制及常模的制定[J].中国临床心理学,1997,(4):204-206.

猜你喜欢
操作者月龄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浅析汽车制造业人机工程标准
舍饲西门塔尔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养殖模式分析
小于胎龄儿0~24月龄体格生长状况分析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引入河曲马改良建昌马杂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