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肉牛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2-08-15 00:47严天元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张掖市张掖母牛

严天元

(甘肃省张掖市畜牧管理站,甘肃 张掖734000)

1 自然资源适合肉牛产业的发展

张掖市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段,总面积4.2万km2,总人口128万,其中农业人口99万。张掖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具有发展农业的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产条件,是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家级主要玉米制种基地,制种量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农作物秸秆非常丰富,每年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9.2万hm2,每年可用于养畜的饲草达244万t(风干重)以上。全市草原总面积254.65万hm2,可利用面积215.83万hm2,草地产草量265.63万t(风干重),人工种草近4万hm2,产草量60万t(风干重),按每头牛以活重250kg年均采食1.8t计,即牛饲养量可达到135万头以上。

2 发展肉牛产业优势明显

2.1 发展基础好

张掖市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条件,在河西地区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始终处于最佳亮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畜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肉牛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主流,特别是通过“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工程”的实施,肉牛产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到今年上半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85.78万头(其中:能繁母牛33.69万头),仅今年上半年就出栏肉牛13.13万头;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肉牛饲养量将达到100万头。

2.2 养殖环境好

张掖是肉牛生长的疫情天然隔离区;丰富的光热资源,非常有利于肉牛发育生长;饲养环境绿色生态,牛肉品质优质安全。

2.3 种群庞大

国家肉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认为:“张掖30多万头的西门达尔高代杂种基础母牛群,目前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单一种群”。该类群是30年多来张掖自己培育的优质肉牛类群。

2.4 饲草丰富

6.67万hm2玉米制种,年产秸秆200万t以上,加上253.33万hm2草原和4万hm2人工饲草地,年产饲草320万t以上,完全能满足135万头肉牛养殖的需求。

2.5 基础扎实

通过多年的发展已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张掖实际的肉牛产业发展之路;具备了作为一个重点产业发展应有的基本要素和前提条件。

2.6 政府支持

地处全国肉牛优势产区,肉牛产业是国家支持的重点;是省委、省政府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甘肃省“十二五”规划把张掖确定为绿色经济区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7 发展前景好

张掖肉牛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没有现代畜牧业就没有现代农业。肉牛产业作为现代畜牧业的核心产业,将会在规模扩展、品种改良、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开发上实现新突破,肉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数字化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

3 存在的问题

但由于肉牛产业的技术领域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服务方式的束缚,农作物秸秆量大而加工利用率低,肉牛新品种引进改良工作缓慢,基础母牛核心群尚未完全建立,高档肉牛产业化生产技术不能有效集成配套,产业链条短,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加工企业带动能力弱,全市目前已建成肃南草原惠成、山丹高原龙、甘州牧沅、双华等加工企业,仅为初级分割甚至简单的屠宰加工,造成墙内开花墙外香,张掖肉牛全国各地都有,但绝大多数肉牛是以活体出售的,对张掖本地产生的效益较低。

4 对策与建议

4.1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作物桔秆的利用率

实践证明:用农作物秸秆作饲草发展肉牛产业,对节约粮食、改良土壤、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保护环境,都有积极作用,也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应用现代营养方法对农作物秸秆进行青贮、氨化、微贮后成为牛、羊的上等饲料,牛、羊对粗纤维的消化利用率提高,玉米秸秆经氨化、微贮后,其消化率及采食量可提高20%左右。我们可喜的看到,随着省委省政府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十二五”规划和“张掖市委、市政府加快秸秆转化利用工程”的实施,必然会进一步加大青贮、氨化、微贮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和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率,为"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4.2 积极引进和大力推广优良肉牛品种,提高饲草料报酬,推行肉牛健康养殖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

我市进过30多年的人工授精杂交改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市肉牛的良种率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在全国比较独特的西门塔尔肉牛类群,但也存在产肉性能差、个体差异大、遗传不稳定等缺点,所以除继续引进西门塔尔等优良肉牛品种冻精外,还要积极引进日本和牛、安格斯等优质高档肉牛冻精,进一步提高产肉性能和饲料报酬,推进肉牛产业增长方式转变,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增强我市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贡献力量。

4.3 积极培育、壮大完善龙头加工企业

肉牛产业的发展,龙头加工企业起着重要的作用,要积极探索完善龙头加工企业与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养殖小区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订购、经纪人队伍促销等,使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真正成为牛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优质货源基地,使龙头企业真正成为养殖场(户)利益的保护伞,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机制。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牛肉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发展订单,树立品牌,使肉牛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鼓励牛肉加工企业开发多元化的牛肉产品,积极开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带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4.4 加大基础母牛保护力度,保证肉牛基地“牛源”供应

近年来,随着玉米制种、外出打工收入增加,养殖母牛比较效益下降等问题的出现,为了保护基础母牛,市、县(区)虽然采取了不准屠宰户宰杀母牛、不准市场交易母牛、禁止贩销外调母牛等行政措施,但也只是权益之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母牛流失的问题,亟待政府进一步出台并认真落实好各级政府扶持母牛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财政补贴、争取项目资金,对母牛养殖户进行一定的资金扶持,保护和发展基础母牛;对全市基础母牛进行建档立卡,健全完善养殖档案,实行标准化、规范化饲养管理,确保母牛按时发情,准确掌握发情规律,使情期受胎率达到80%以上,切实做好妊娠母牛的接产、助产,新生犊牛实行母子分离定时哺乳和早期断奶,充分利用先进设备、仪器,B超仪早期妊娠诊断与母牛繁殖疾病B超仪诊断以及母牛繁殖疾病综合防治,提高适龄母牛的繁殖力,实现适龄母牛一年产一胎的繁育目标,切实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增强养殖母牛的信心。

猜你喜欢
张掖市张掖母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张掖市第四中学
到张掖看黑河
大美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