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2-08-15 00:46赵继红
中兽医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水肿病断奶水肿

赵继红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技术推广站,743000)

仔猪水肿病最早发现于英国,是由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断奶后仔猪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仔猪水肿病的发生日益增多,在各地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更是早期断奶后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早确诊本病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综合性防治措施,对保证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流行特点及病因

根据我们对定西地区20多个养猪场的临床调查发现,仔猪水肿病虽可见于10日龄至4月龄的仔猪,但以早期断奶(25~45日龄断奶)后1~3周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该病一旦在某个猪场发生,则在几年内很难根除。发病规律是同窝仔猪生长不均匀者发病率低,一般只有20%~30%,主要是中等体况以上的猪发病,同窝仔猪生长发育均匀者发病率高,一般在40%~50%,有时高达80%以上。不同品种的猪与发病率也有一定的关系,这可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国外纯种猪和含国外血统的杂种猪发病率高于国内地方品种,在国外纯种猪中,以杜洛克和长白猪的发病率较低,同样含有这两种血统的杂种猪发病率也较低,这一点与国内的研究报道是一致的。仔猪水肿病的发生还与母猪产仔胎次有关,头胎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高于经产母猪所产的仔猪。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每年以4~10月为多发时期,主要见于春末、夏季和初秋比较温暖的季节。气温的突变是诱发仔猪水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饲喂富含蛋白质精料和高淀粉饲料,同时缺乏含植物性蛋白质低的青绿饲料,也容易发生该病。

2 临床症状

多数始发于断奶后1周左右的仔猪,有1~3头突然发病,急性死亡,死前眼睑肿胀,行走不稳,呼吸困难,有的口吐白沫,病程1~20小时。紧接着其它猪陆续发病。病猪食欲不振,体温正常或者略有升高,而病的后期体温降低,呼吸浅表而快,心跳加速,常有腹泻(有的出现血便)和便秘(粪球干小),触诊敏感,发出呻吟声或鸣叫,叫声嘶哑。本病的典型症状是水肿和神经症状。病猪的面部、眼睑肿胀,水肿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皮下,腕、肘和喉部皮下偶见水肿,结膜红肿略外露,但是2月龄以上的病猪水肿不明显。神经症状主要表现在共济失调,站立不稳,步态摇摆,重症者倒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或瘫痪。死亡率80%~90%,病程一般为1~2天,有的长达4~5天。

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水肿:可见于胃壁,水肿部位多数在胃大弯和贲门部的黏膜层和肌肉层之间,呈胶冻状,严重的厚达2~3 cm,黏膜表层红肿发亮;大肠系膜水肿,呈胶冻样;前额皮下和眼睑胶冻样水肿;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并且充血或出血,呈索状肿,切面有大量液体流出;肺水肿,肺间质增宽呈胶冻状。其他病变:有半数病例心包腔和胸、腹腔有较多的浆液性液体,暴露在空气后有的可凝固成胶冻状,少数病例心肌有条块出血,气管内有泡沫状液体,90%以上的病例小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80%的病例肝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斑块。有时肾脏也有出血斑点。

4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等方面,可以确诊为仔猪水肿病。

5 防治措施

5.1 减轻仔猪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

合理的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加快仔猪的生长。但早期断奶对仔猪来说是一种应激,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母子分离的心理应激;二是仔猪从分娩舍到保育舍的环境应激;三是仔猪营养从母乳转向饲料的营养应激。国内外专家对这3种应激都作了一些研究报道,其研究结果表明,以营养应激最为强烈,影响也最大,而心理应激和环境应激的影响则较小。为此,则应在断奶前及早开始补料。实践证明,从7日龄开始,用乳猪料诱食,使仔猪在断奶前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得到适应、锻炼和加强,断奶后1周内不更换饲料,1周后采取逐渐换成仔猪料的方法,可以减轻仔猪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

5.2 降低仔猪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

仔猪早期断奶后胃酸分泌少,各种蛋白酶的活性低,尤其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饲料。因此,断奶后3周内仔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应高于19%,其中植物蛋白不应高于15%。

5.3 应用酸化剂

仔猪断奶后1个月内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1.0%~1.5%的柠檬酸(乳酸和食醋也可),提高胃内酸度,既适合有益的乳酸杆菌的繁殖,又能抑制有害大肠埃希氏菌及其他病原菌的滋生繁殖,还可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对控制水肿病和仔猪腹泻都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5.4 补铁

仔猪常常发生缺铁性贫血现象,缺铁性贫血不仅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起继发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导致腹泻和水肿病的发生。为此,仔猪应在3日龄内股内侧注射牲血素、铁钻针、丰血宝等补铁补血剂。

5.5 补硒

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添加剂或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注射液,并改善饲养管理,不仅可以预防白肌病、仔猪肝营养不良和桑葚心,而且对仔猪水肿病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

5.6 药物预防

常用的药物有杆菌肽锌、土霉素、金霉素、新霉素、喹诺酮类、磺胺类等,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对预防仔猪腹泻和水肿病有明显效果。

5.7 疫苗预防

目前国内己有许多科研单位和厂家研制生产水肿病疫苗和预防仔猪黄、白痢的菌苗,所有这些疫菌苗都可预防仔猪的大肠杆菌病。我们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K88基因工程苗在仔猪断奶前后皮下注射1/4头份~1/3头份,发现不仅使仔猪断奶后腹泻降低90%以上,而且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运用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微生物室研制的仔猪水肿、副伤寒二联灭活菌苗(中试产品),给临产20天的怀孕母猪和15日龄以上的仔猪每头肌肉注射2ml,使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了。因此,应用疫苗预防该病效果明显,费用也较低,值得大力推广。

5.8 断奶前后驱虫

在仔猪断奶前后使用各种驱虫剂驱虫,可避免寄生虫侵蚀肠黏膜,防止大肠杆菌侵入破损肠黏膜,从而减少仔猪水肿病和腹泻的发生。

5.9 消灭传染源

隔离病猪,搞好猪舍卫生,每天清理粪尿,定期严格消毒,圈舍内不积尿,不存污水,安装自动饮水器等都有利于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5.10 水肿病的治疗

仔猪水肿病难治,但不是不可治,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实践证明,使用抗菌消炎药加维生素C,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要尽量减轻对病猪的惊扰。

5.10.1 控制全身症状:将磺胺嘧啶钠按每公斤体重20~25mg和50%葡萄糖lOml混合耳静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2~4m1、维生素C6m1、维生素B122~3ml和50%葡萄糖l0ml混合一次耳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消除水肿应选用20%甘露醇100~150m1耳静脉注射。保护心脏用10%安钠咖4~5m1肌肉注射。

5.10.2 巩固预防:对病情好转的仔猪,为巩固疗效可选用氢化可的松2~50mg,或庆大霉素6~8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次。为了预防同窝仔猪发病,选用磺胺嘧啶钠片剂喂服,每头每天1一1.5片,连服2~3天。

6 讨论

6.1 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体为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存在于健康猪的肠道内,当断奶后的仔猪因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在机体中消失,同时由于气温突变,饲料中的蛋白质、淀粉含量过高,而含植物性蛋白低的青绿饲料、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不足,都是发生该病的诱因。

6.2 仔猪水肿病虽然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4-10月是该病的多发期,而气温突变是诱发该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每当北方冷空气南下,气温变冷时,应及时做好猪舍的保温保暖工作。

6.3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那些身体强壮、营养良好的仔猪先发病或死亡。我们认为诱发的机制主要是过食高淀粉饲料和富含蛋白质精料,缺乏含植物蛋白低的青绿饲料。由于断奶仔猪胃肠消化机能发育不完全,胃酸分泌少,各种蛋白酶的活性低。当胃肠道接受很多浓厚的优质饲料后,在胃肠道内发生异常发酵并产生有害物质,导致消化机能紊乱。在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致病的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乘机侵入,并大量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而致病。因此,断奶前后的仔猪应减少饲喂高淀粉和富含蛋白质的精料,而要多喂些含植物蛋白质少的青绿多汁饲料,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十分必要的。

6.4 对于仔猪水肿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如果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6.5 用仔猪水肿病疫苗预防接种是目前预防该病的重要方法,而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效果更佳。

[1]毕可东,宋春阳等.仔猪水肿病的诊治.中国兽医科技,2000(5):35-36.

[2]陆广富,韦建强等.几种方法对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中国兽医科技,2000(3):37.

[3]廖治清.仔猪水肿、副伤寒二联灭活菌苗的效果观察.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0(6):1.

[4]彭兴顺.硒对猪水肿病的防治效果.中国兽医杂志.1984(3):29.

[5]陈正礼,陈宜等.仔猪水肿病左旋咪唑-葡聚糖佐剂苗的制备及免疫效力测定.中国兽医科技,2000(2):27-28.

猜你喜欢
水肿病断奶水肿
仔猪水肿病的营养调控及预防方法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一例猪水肿病的诊断及防治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何谓“开鬼门”和“洁净府”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二妙汤加味煎水熏洗联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