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山区有线广播把握农村舆论导向之浅析
——以广西为例

2012-08-15 00:49奉全胜乔珍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广播站党委政府舆论导向

奉全胜,乔珍明

(广西贺州党校,广西 贺州 542800)

重建山区有线广播把握农村舆论导向之浅析
——以广西为例

奉全胜,乔珍明

(广西贺州党校,广西 贺州 542800)

新中国成立伊始到改革开放初期,在广西农村,有线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1980年后,广播专线杆倒线断,使党和政府对山区农村宣传弱化,舆论引导被动;封建迷信不良思想趁机抬头,危害农村和谐稳定。有线广播是农村重要的思想舆论宣传工具,是主流意识形态进驻农村的最有效的传播工具,政府必须把架设农村有线广播作为一项的政治任务来抓,先建村级有线广播站和乡镇广播站,再建县广播站,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广播系统。

有线广播;山区农村;舆论导向

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新情况新特点……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农村有线广播是重要的思想舆论宣传阵地,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任,它的快捷、定时播放的特点,适合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特点。新时期,在广大山区农村,架设有线高音广播大喇叭或户外公共音箱,有利于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有利于让主流意识形态占领农村阵地,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

从全国来看,平原地带的有线广播基本存在,农民在做饭洗衣劳动时依然能够听到户外广播节目,比如关中平原、华北平原,但是在南方丘陵山区地带的农村,有线广播几乎荡然无存,广西就如此。

一、农村有线广播在广西的过去和现在

广西属山地丘陵盆地地貌,是山区省份,农村多在山区。新中国成立初期50年代,广西各县配备了无线电收音机和收音员,设立收音站,主要是利用收音机收听中央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以文字记录的形式,分发到县直单位和区、乡政府,开展宣传。1956年,在收音站的基础上,各县相继成立了广播站,广播事业进入了建立、起步、发展阶段。

1969年至1979年,广西的广播事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各县充分发挥公社、大队、生产队和农民的积极性,兴起了大办广播的热潮。有线广播网发展迅猛,部分县至公社、公社至大队都拉通了广播专线,建立了独立传输的有线广播网,全地区基本实现公社有广播站,大队有广播室,大部分生产队通有线高音广播大喇叭。

1980年后,大部分广播专线杆倒线断,广播网开始出现倒退滑坡现象。1984年底,各县邮电局终止利用电话线传输广播讯号,一些边远山区公社收听不到县广播站的广播,开始了从有线广播到无线广播的过渡和转换。

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广大的农村山区曾经遍布的高音喇叭不响了,农村广播网几乎销声匿迹。在媒体群雄纷起、各显神通的今天,曾经被称为“政府的嘴”、“乡镇干部的腿”、“农民的好参谋”的农村广播,正逐渐被冷落和遗忘。由上可知,广西有线广播的兴衰,与党委政府对农村舆论引导力的强弱是刚好对应的。

二、当前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的必要性

农村广播作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对于农村的宣传舆论问题,关键是要化被动为主动,要有效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加强对农村的舆论引导力,牢牢地掌握住舆论导向。有线广播的定时性播放特点,以及在传播实效性方面比电视传播具有更快、更广、更便捷的优点,有利于党委政府掌控舆论方向。

(一)农村有线广播是主流意识形态进驻山村最有效的传播工具

有线广播是我党在山区农村宣传方针政策的重要工具,有线广播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时政要闻、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农村有线广播是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

不管是宣传政策法令、传达事项通知,还是发布信息预防灾害,有线广播都是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得力帮手。有线广播方便快捷、覆盖面广以及技术要求低的特点,决定了手机和电视无法取代它。

(三)农村有线广播缺失的危害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泛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在电视进占农村的同时,也是有线广播逐渐退出以致缺席的过程。现在山区农村的一个现实是,电视的摇控器掌握在农民手里,农民喜欢的是电视剧等娱乐节目以及天气预报,时政类节目基本不看,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以下依次递进的两个严重问题:

第一,对农村宣传弱化,舆论引导被动。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了一天的农民,爱看的是娱乐节目,以及与农业生产高度相关的天气预报节目,而不是时政类甚至说教类节目。由于电视遥控器握在农民手里,农民掌握收视选择权,基本不看时政类节目。由此可见,即便村村通电视,党委政府对农村的宣传效用还是很有限,党和政府的宣传舆论引导很被动。这是当前社会泛娱乐化、庸俗化问题的根源之一。

第二,封建迷信不良思想抬头,危害农村和谐稳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线广播是“政府的嘴”、“乡镇干部的腿”,如今少了这“嘴”和“腿”,党委政府的政策就很难在第一时间宣传到位,对于山区农村尤其如此。党委政府的宣传触角延伸不到位,农村的舆论空间就为其他思想信息(比如打着宗教招牌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所侵占,这势必威胁到农村的和谐稳定,也与建设和谐新农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理念格格不入。当地党委政府的声音不能及时进入农村,有的甚至进不了农村,是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

三、当前建设农村有线广播的对策措施

有线广播是建设和谐乡村的客观需要,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党的方针政策和农村的大量工作都需要通过有线广播迅速有效地传达到群众中去。有线广播是党的喉舌,是宣传方针政策、宣传法律、传达政令、发布紧急号令、传播科学知识最有效的宣传工具。有线广播过去重要,现在仍然重要。要把农村有线广播建设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政府主导,把架设农村有线广播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

发展农村有线广播关键在于政府,政府必须认识到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农村有线广播是我们党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重视农村广播工作,决不能让错误的、反动的东西侵入农村思想宣传阵地,决不可放弃农村宣传的重要阵地。农村有线广播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社会事业,各级政府要克服以往“重视程度十分不够,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老毛病,在财政预算中列支专项资金,加大加快农村有线广播建设发展。

(二)建设村级有线广播站,发展农村广播重点在村级广播

在日常生活中,村级广播的影响和作用比乡镇广播站更突出、更重要,村级广播占领了农村文化宣传阵地的前沿和制高点。村广播站广播宣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村里的工作和“琐事”,这些一般上不了电视、报纸,却最受村民关注。因此,首要的是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广播室。建设村级广播站,由县委县政府主导,乡镇党委政府直接运作,在每个村民聚居点架设广播音箱或高音大喇叭,做到三户以上聚居点全覆盖。

(三)每一个乡镇建一个广播站,牢牢掌握农村舆论方向

乡镇党委政府是直接面对农村的最基层的党委政府,有线广播是其最得力、最有效的宣传工具,保持乡镇广播站与村广播站正常对接贯通,保持对村广播站的有效管理,是主动把握农村舆论导向的关键所在。如果说村广播站的运行主要还是由村干、村民把握的话,那么乡镇广播站的广播主动权才是真正掌握在党委政府的手中。没有这个主动权,就谈不上把握农村宣传舆论导向。

(四)建设县广播站,完善县乡村三级广播系统

县级政府是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区级政府与乡镇政府、村联系的中间环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行政区域。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中央高度关注县级党委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农民朋友也特别关心本县的时政消息,建设县级有线广播系统,对宣传中央的农村政策法规、宣传本县的时政要闻、掌控全县农村的舆论导向,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1]冯月季.农村广播的困境及出路[J].新闻前哨,2010,(4).

[2]闵潜志,王洪清.发展农村广播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J].声频世界,2008,(2).

[3]牛颜.中国在新时期下发展农村广播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0,(12).

G22

A

1673-0046(2012)8-0169-02

猜你喜欢
广播站党委政府舆论导向
星球广播站
星球广播站
星球广播站
星球广播站
民意直通车:架起沟通百姓和党委政府的连心桥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面对环保督察常态化_基层党委政府如何做?
把握舆论导向,讲好行业故事——2016年度《北京工程咨询》编委会会议综述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先进性别文化
党委政府重视 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