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2012-08-15 00:54何国焕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模范作用先锋学生党员

何国焕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也使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个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社会由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化,一般称之为社会转型期。

在这个转型时期,高职院校的一些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部分同学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社会转型期的震荡之下,责任感、使命感淡化,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离,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共产主义信念认识模糊,对社会主义前途存有疑虑,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在此情况下,如何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主流是好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有较高的思想素质、道德观念和专业水平,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是部分学生党员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它不但影响了学生党员群体,也影响到了整个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其具体表现为:

1.少数学生党员思想观念淡漠,立场不坚定。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大量涌入,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冲击着宁静的校园。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由于年龄小、资历尚浅,其身心正处于发育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常常出现出现思想迷惘、信仰动摇现象,个别学生党员甚至对美欧等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盲目崇拜,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动摇,丢弃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从而失去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动力。

2.部分学生党员角色定位不清。

学生党员既是学生也是党员,但部分学生党员对自己的这种双重定位认识不清,在两种角色权利义务交替往复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敢如实反映,对学生的利益也不敢争取,最终只是老师的“跟屁虫”而不能成为学生的“代言人”。这种角色定位的模糊,无形中将学生党员自己边缘化,不仅在党组织中被边缘化,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在学生中也会被边缘化,因为不能代表广大学生群体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党员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先锋模范作用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3.部分学生党员公德意识不强。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但是,一小部分学生党员出现了丧失社会公德、违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现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个别学生党员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校园环境,考试作弊、夜不归宿、旷课逃课,课堂上看报纸、吃零食、发短信,穿奇装异服、打情骂俏、追逐嬉戏。还有一部分同学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我意识太过强烈,不能奉献社会爱心,却又希望享受他人帮助。

4.部分学生党员心态不健康。

当前90后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主力军。由于新时期的优越成长环境,这些学生基本没有受过太多艰辛,也未受过太多挫折,承受能力有限。而过高的期望和追求与他们相对薄弱的承受能力格格不入,最终导致他们在一些挫折面前无所适从,心理难以适应,积极性受挫,出现消极悲观,容易对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产生倦怠感,这也势必会影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党员先锋带头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社会上的物欲横流、纸醉金迷、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等不良风气和错误思想不断侵蚀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使得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巨大的困境。在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以及虚无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难点,学生当中存在一些政治立场不坚定、理想信念模糊、对党的事业和前途存有疑虑的现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当前的党建工作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这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严重挑战,教育者的主导和权威地位受到了质疑。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增加了人们辨别真伪的难度,一些犯罪分子和敌对分子利用网络歪曲事实、造谣生事,容易混淆视听,使学生上当受骗,同时也可能对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产生影响。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往往会选择网络作为自己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最便捷的手段,但是他们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辨别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这也会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格发展畸形,道德意识缺失。

再次,目前我国正处于和平发展时期,许多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党员的考察往往停留在学习成绩或者工作表现上,忽略了对其入党动机长时间的考察,造成很多学生党员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却远远达不到入党的要求,这也势必导致学生党员缺乏主动发挥榜样力量和作用的能动性,使得大学生党员在同学中的凝聚带头作用、示范激励作用、渗透教育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日渐减弱。

2.受内部自身因素影响。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自身素质出现了问题:当代大学生普遍对国内外时事政治敏感度不够,平时也不经常阅读党的相关专著,缺乏提高自己党性修养的主动性。另外,个别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不端正,把入党看做是一种是荣誉,甚至有些同学将入党当做了一种谋取个人发展资本和实现良好就业的砝码,缺乏一种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其次,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机制出现了问题: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存在着“重党员发展,轻党员教育”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够严谨的现象,在党员的继续培养教育工作出现一定程度的松懈。此外,对于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此外,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组织教育模式也出现了问题:传统教育主体观束缚了学生党员能动性的发挥。在我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种片面的教育观——即唯教育者主体观,这种观点将教育者视为主体,却忽略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也就是我们发展起来的学生党员,长期以来他们都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样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命令主义、单向注入和强制压服的倾向。这必将使学生党员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受挫,积极性长期受到压抑,必然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形成错误认识,不能起到模范作用。

三、社会转型时期,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几点思考

1.培养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

为强化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首先要帮助学生党员明确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其次要善于引导和监督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主角作用的发挥;再次要努力营造党内民主氛围。只有保证和维护党组织浓厚的民主氛围,党员的政治积极性和民主意识才能被充分调动。所以,党组织应该把工作计划、发展党员等问题一一列出,并由党员集体讨论后形成最终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党员产生归属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员,对党组织产生更深的心理认同,从而产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义务感,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明确学生党员的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只有明确了自己在党内党外角色定位,才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认清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才能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作为学生党员,身份存在特殊性,将扮演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角色,因此他们既要保质保量出色地完成自己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学习成绩,还要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使命,在同学们中间,发挥模范作用;在社会上同一些丑陋现象、有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坏人坏事做坚决斗争,始终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3.加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高职院校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要加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把以往空洞、抽象的理论说教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扩大学生党员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党员的质量。

二是要处理好党员发展与党员教育的关系。重视党员的后续教育,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民主生活会、主题教育活动、参加理论培训班等形式,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和党员意识教育。

三是要处理好发展与监督的关系。积极推行党员发展公示制、票决制,在发展学生党员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党员的监督,群众学生对党员学生的监督过程也是党员学生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有利时机。

4.创新学生党建的组织生活模式。

组织生活的僵化与单调是影响党员组织归属感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创新机制,采用创新手段,增强学生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才能使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更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必须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化媒介和载体,深入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借助QQ群、飞信、微博、博客等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来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譬如可以开设“红色网站”,运用网络的形式增设党建工作窗口;可以建立BBS,以学生党员为版主,解答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中、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或者可以就某个专题在QQ群、BBS中进行讨论,活跃学生党建气氛。总之,借助网络学习的方式,使原本严肃的组织生活增添生机和活力,提高政治理论对广大同学的吸引力以及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党员学习政治理论的实效性。

要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增强实效;要建立与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要通过“平安校园建设”、“文明单位创建”等多种活动,为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14号)[Z].

[3]刘伦,王成平.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务必建立长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4]刘文,叶国伟,沈晓峰.论高校基层院系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系统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5]欧洪湛.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猜你喜欢
模范作用先锋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践行“两学一做”,发挥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怎样看待起模范作用的问题?/起模范作用要根据个人具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