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长春市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

2012-08-15 00:45姜琳琳秦艺书
关键词:长吉图长春市长春

姜琳琳,秦艺书

(1.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2.吉林动画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关于创新长春市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

姜琳琳1,秦艺书2

(1.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2.吉林动画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人力资源是新时期最重要的资源。作为吉林省的省会、老工业基地建设的重点城市以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核心城市,创新长春市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此从分析创新长春市人才培养机制的现实动因入手,提出了创新长春市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以及战略步骤,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框架。

创新;长春;人才培养机制

一、创新长春市人才培养机制的现实动因

(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确立,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将吉林省的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作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目的是将其发展成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打开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构建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这意味着长春市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人才资源是新世纪新时期最重要、最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作为吉林省的省会,老工业基地建设的重点城市以及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核心地区,长春市的人才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整体进度和水平。因此,积极创新长春市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并发挥区域人力资源优势,对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吉林省的发展,对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丰富的高校毕业生资源以及特有的城市科技文化氛围,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基础条件

随着长春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长春市素有“科技文化城”之称,拥有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地理研究所、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科研院所100多个,以及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各级各类高等院校39所,国家重点科研开放实验室19个,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万人,科研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在光学、精密仪器、生物制品、汽车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长春又是国内大学在校生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城市,具有优化的城市人口结构与素质,因此,如何更好地留住和使用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各类人才,既是长春市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长春科技文化之城作用的必然要求。

(三)高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成熟的人才市场体系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关键条件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尽快形成包括人才市场在内的完整的市场体系。随着长春市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市场定位和政府引导为特征的人才双向选择机制。通过市场调节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由政府主导提供畅通的人才流动渠道和平台,推动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既实现了利益驱动、平等协商、有偿互利,又实现了人力资源的社会共享,这种高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日臻成熟的人才市场体系为长春市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关键条件。

二、创新长春市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框架

(一)创新长春市人才培养机制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从根本上规定制约着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方向、要求和基本任务。因此,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科学有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前提基础。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问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要达到的目标是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长春市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应坚持这一根本指导思想,同时应结合本省的省情以及长春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长吉图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定位,坚持人才的培养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的人才,以确保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人力资源,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创新长春市人才培养机制的战略重点

1.以培养具有较强领导力和国际战略眼光的优秀人才为前提。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城市开发开放的力度的加强,着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市场管理驾驭能力强、并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的领导人员和优秀企业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在开发和开放加速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充分地发挥长春市现有的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势,关键要靠一批优秀的领导者和优秀的企业家。因此,重点抓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及后备人才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并具有较强领导力的优秀企业家应该成为长春市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任务。

2.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基础。虽然吉林省50%的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长春和吉林两市,但就长春市的人才结构来看,绝大多数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经济建设的一线人才以及高新技术等重点发展产业的人才相对不足。长春市人才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党政机关人才多,经济建设一线蓝领人才少;传统人才多,高级技术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少。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专业人才和科技人才储备尚显不足。因此,长春市今后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模式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更多领域的多层次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为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充分的人才培育和储备工作。

(三)创新长春市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步骤

1.积极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基地。长春市的高校数量和规模在省内和国内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一直以来,长春市的各级各类高校为吉林省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各层次的专门人才。但是,随着知识创新不断加速,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及长春市所处的市情和区域情况的变化发展,长春市的更快更好发展既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积极创新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队伍的总体结构与新发展和新变化趋于一致,从源头解决人才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转变单一的专业教育思想,把素质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在长春市目前各个高校的高等教育中,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来看,更为关注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偏重于对学生进行工程技术训练。这种做法既导致学生的发展后劲不足,也必然影响到人才的综合素质。其次,要积极修正现有的评价体系。高校的评价体系是指挥棒,也是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导向。目前,长春市高校的评价体系存在着诸如录取标准单一、偏重考试成绩、不重视技术创新等一些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如不加以及时修正,就会影响教育测评的公平性和全面性,其过于片面化的导向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要积极开展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学术活动。目前,长春市各高等院校中,由于过度重视专业理论教育,学生的实践学时被压缩得很少,即使有,也都只是浅尝辄止,学生的受益面并不大,因此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不够宽广,动手能力不强,最终导致人才市场中出现了供需不匹配的矛盾。

2.构建合作式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机制

长春市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但人才培养开发的机制仍不够灵活,不够开放,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导致大量的人才外流现象发生。因此,积极构建“人才+项目+实践”的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融通渠道,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既可以确保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根据人才市场现实的供求情况来设置和调整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充分利用长春市的人才优势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加大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实现与市场的对接。

实现产学研的结合,首先,需要制定一系列系统的生产,实践,学习,科研一条龙的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并逐渐构建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其次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积极参与和促进人才创造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开辟多种渠道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之间架起桥梁。目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政策的制定,为长春市的产学研的一体化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开辟了“绿色通道”,因此,积极利用政策导向,以科技成果为媒介,充分发挥本地区人力资源优势,已经成为长春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终极目标。

3.构筑中外合作培养人才模式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春市开发开放力度不断增强,所以,除了要培养区域社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外,我们更需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掌握本领域科技发展的世界前沿和动向,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的人才。积极开展人才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就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因此,积极构筑面向世界的中外合作培养人才模式也就成为长春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一个迫切任务。

构筑面向世界的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积极开发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长春市应该依托区位发展优势,借开发开放力度增强之机,积极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引进不了,我们可以由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动,加大对国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对国外教育培训市场的渗透力度,通过“专项合作”、“培训聘用”、“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和培训基地,使我们的人员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加大本土人才的出国培训的力度。其次,要努力建设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吸引、凝聚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就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今后长春市应充分利用本地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参与和宏观调控之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基地,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特色园区围绕本区的核心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来形成校区、社区、园区合作联动的模式建成若干个创业人才基地,引进优秀的人才和团队,开发创立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以形成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产业群。

[1] 张力.吉林省人才兴业战略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 张贝尔.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发展[J].行政与法,2011,A(7):69-71.

[3] 刘皓.加快长春市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A(2):48-49.

[4] 王进,蔡雨珊.长春:强力构筑人才高地[N].吉林日报,2009-06-09(9).

[5] 王进.长春用国际眼光建“人才特区”[N].吉林日报,2011-10-18(9).

G52

A

姜琳琳(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长吉图长春市长春
登泰山
初夏
印语长春
文化九台 幸福绽放
——长春市九台区首届全民艺术节
“长吉图”区域产业转移承接路径研究
长吉图区域物流体系研究初探
走进长春净月潭
长春——我热爱的森林城
拾荒助学子 温暖众少年长春市
实施“长吉图规划”战略,为吉林发展带来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