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之原因探析

2012-08-15 00:49王怡
关键词:责任感责任大学生

王怡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之原因探析

王怡

90后大学生正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享受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但也受到国内外一些负面因素的冲击,这影响着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提高,也影响着他们应有社会责任的履行。针对部分在校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深入探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解决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对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90后在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社会责任时明确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1]90后大学生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享受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他们思维敏锐,勇于进取,从总体上看,我国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好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也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90后大学生受自我认识水平不高、家庭关爱存在误区、学校教育有失均衡、社会转型负面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略显不足。当前部分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主要表现为:自私冷漠,缺乏诚信,不懂感恩,注重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注重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理想信念模糊,道德意识浅薄,缺乏奉献精神和社会主人翁意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发生错位。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针对目前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现状,只有深入探究其原因,了解问题、症结所在,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以解决当前90后大学生实际存在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切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紧要任务,就是要引导90后大学生自觉地把社会的需要内化为自己的成才目标,自觉地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联系起来,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真正做一个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一、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2]个体对于社会赋予的责任越清楚,越能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在独立意识、自我意识不断彰显的时代,90后大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自由、平等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很少意识到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和对民族、对国家的贡献。

(一)90后大学生自我定位的片面

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尤其是90后大学生,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成果日益凸显的时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他们的生活更加富裕,条件更加优越,学习经历更加丰富。绝大多数大学生从出生开始倍受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从小养尊处优,没有经历过世间的沧桑,没有体味过人生的挫折,因而克服困难的能力较弱,意志也比较脆弱。部分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未能实现自己心理角色的转换,加上大学的环境相对轻松,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致使目标缺失,方向不明,心理空虚,没有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没有形成较高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抱负,也就无法产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强大精神支柱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大精神动力。

父母和长辈的过分溺爱,使得他们对自我的要求较低,而对别人的要求很高。他们很少考虑自身的定位,也很少考虑自己能够为他人、家庭、社会做些什么,而更多的考虑是他人、家庭、社会能够为他做些什么。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待人处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从自身利益出发,功利主义很强,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极大地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他人和社会则与自己无关,不考虑社会的长远发展,更谈不上承担社会责任,报效祖国,为国贡献。

(二)90后大学生社会认知的肤浅

90后大学生涉世不深,思想尚未成熟,加上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往往对社会缺乏客观科学的认识,容易片面地看待社会上的问题,不能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由于社会生活本身是错综复杂的,是一个交织着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统一体。90后大学生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和社会负面舆论的干扰与影响,感性地理解社会,被社会问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所牵制,用他们稚嫩的价值观评判社会。当他们看多了世态炎凉,也就看不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信赖,共担责任,携手共进的一面,误以为真实的社会就是一个每个人只为自己打算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关心和感情,想象社会就是一种“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方向把握不清,也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也就不能认识到社会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因而无法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部分90后大学生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但由于社会不良环境的干扰,他们也不能将责任感升华为一种内心的信念,进而不能坚定地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不能自觉地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时代的要求,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能够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重任的人。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对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上,家庭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父母教育的失职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亲情的社会,中国的父母大多舐犊情深,愿意为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做出任何牺牲,甚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面对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一些父母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为了让孩子以后能立足社会,过上比父辈们更好的生活,父母们坚决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走进了“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习轻劳动”的误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关注子女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上,片面地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一切都会好,忽视了孩子良好的品德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90后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关爱有加,精心照顾,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而承担了本应由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养成了子女懒惰、任性、优越感过于强烈等不良心理品格,并把父母和长辈的珍爱和放纵视为理所应当。

(二)亲子沟通的缺失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中国家庭普遍具有的共同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有经济实力为子女投入更多的物力和财力,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然而,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很少能抽空专心地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很少主动去关心孩子的内心想法和心理需求。久而久之,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时间减少,出现了隔阂心理和对抗情绪,这不仅不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交流,使亲子关系不和谐,更加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容易使孩子产生孤僻、冷漠的不良心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丰厚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且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和强调孝道[3]。具有孝心的人,更能够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在家庭教育中,由于亲子关系的不融洽,导致孩子根本形不成孝敬长辈的意识,他们没有想过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甚至认为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是份内的事,不需要回报,也不需要负责任,这些都导致了家庭教育的误区甚至失败。

三、学校教育导向失衡对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能成才。现代社会需要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4]。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然而一些学校存在着德育工作失范的状态,使90后大学生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被学校教育所忽视。

(一)教育体制机制存在的弊端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我国一直推行应试教育。国内中小学教育一直都笼罩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升学率成为判断学校水平高低的衡量体系,因而学习成绩也成为评判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

一直以来,很多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偏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主要以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陶冶与提升。学校根据中考和高考的轻重将课程分门别类,唯一与品德教育联系紧密的思想政治课因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不大,而不被重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更是很少提及。对于学生来说,也在“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考试课程的学习上,“两耳不闻窗外事”,很少考虑自身对他人、家庭、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

因此,我国的中小学的教育对于学生精神方面的塑造和素质方面的培养经常被忽视,即使能够意识到,也因教育体制的压力而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本应接受思想教育的水平降低了、内容也虚化了,这是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缺失的根源之一。

(二)教育方式方法的落后

高校的教育教学也存在着不少不利于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问题。目前的大学依然注重知识的灌输,学分的取得,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加上教育方法僵化,内容空泛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责任教育形式主义明显。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过于理想化,实效性不佳。同时,大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主人翁地位被忽视,导致他们对于权利和义务的理解模糊不清。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非但没有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反而迷失了自己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负面因素的影响下,人们追求实用性,变得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个高校为了与市场经济接轨,实现较高的就业率,更加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对实用价值明显的学科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如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科学等,为其兴建实验室、提供研究经费等各项便利,而相对忽视了对于学生品德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目前高校教育导向的指引下,学生一味地追求个人技能的提高,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道德品质、自身修养等则不屑一顾。同时部分高校教师未能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忽视了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没有能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利于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提高。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在1996年提出: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应是21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5]。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需要用完美的思想品德来要求和教育90后大学生,需要通过平时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才能实现。

四、社会转型的冲击对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90后大学生是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在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积极成果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消极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在自主意识提高的同时更加关注个人利益,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消极方面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多元化时代特征明显。从现实性看,目前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是符合了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市场经济仍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曾经安贫乐道,不思进取,吃大锅饭的生活态度,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效率意识和竞争观念,它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特征,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人们在关注自我的同时,思想和行为变得更加务实和功利,利己主义思想不断蔓延。社会生活中很多人都以金钱和物质财富的多少作为评判人生成败的主要标志,社会整体利益变得越来越模糊,责任意识也随之淡化。

近年来,在高校扩招、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等因素的推动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增加,使90后大学生的利己观念更加强烈,关注自身发展,注重个人利益。他们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他们往往把学校当成跳板,把文凭当作实现自身利益的敲门砖,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他们往往根据毕业后是否有丰厚的经济收入来决定,对将来能获得利益的课程加倍学习,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考研和考证上,而对不能获得直接利益的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等则敷衍了事。他们将工作的好坏,金钱的多少与幸福的程度相等同,认为自己才是主宰命运的主人,而很少考虑他人和社会,他们忽视了自己作为大学生的职责,忽视了社会的需要,不关心社会的长远发展,更不愿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西方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开放和便利。网络使人们接触到了更加广阔的外部世界,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网络的交互性充实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使一些西方优秀的管理理念、科学技术通过网络进入我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网络技术和相关法律的不完善性,使得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东西方文化借助于网络发生碰撞的同时,一些西方不良社会思潮也借助于网络渗透入我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

90后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社会经历和经验的缺乏,他们看问题比较单一。部分90后大学生在对待西方文化中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时不能客观冷静地对待,而是将这些外来文化思潮不假思索地全盘接收。这就加剧了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产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容易迷失自我,走向极端。一些西方不良社会思潮与我们民族文化有着明显的抵触之处,90后大学生在接受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同时,也减少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减少了民族自豪感,也就相应地减弱了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

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培养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到培养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根据90后大学生思想实际和个性特点,拓展教育的新途径,寻找教育的新载体,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同时,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引导90后大学生更好地肩负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90后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只有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自觉地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树立自我意识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衡,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29.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刷馆,1979:157.

[3]黄小平.孝:大学生家庭责任教育的起点[J].当代青年研究. 2010(7).

[4]蒋国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3).

[5]唐文忠.浅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

G641

A

1673-1999(2012)10-0012-03

王怡(1985-),女,江苏镇江人,苏州大学(江苏苏州 215123)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2012-03-07

猜你喜欢
责任感责任大学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期望嘱托责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