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银企信用风险管理

2012-08-15 00:45吴真
当代经济 2012年22期
关键词:借款人信用风险信用

吴真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传统观念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无力履行合同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带来的风险。这里的风险被理解为只有当违约实际发生时才会产生,因此,信用风险又被称为违约风险。然而,由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也可能发生在实际违约之前,当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即信用质量发生变化时,也会存在潜在的损失。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其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信用风险的承担者对风险状况及其变化的了解相当困难。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信用风险,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努力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一、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

1、信息的不对称

银企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可分为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事前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商业银行无法准确地了解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以及借款企业的风险类型。后果可能是借款企业无法偿还借款或不愿偿还借款。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借款企业的道德风险,选择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也可能导致借款企业隐瞒其收益情况,以避免偿还贷款。

2、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国家的宏观经济条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等都可能是商业银行风险的源头。例如:通货膨胀的高低以及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将对银行的信用管理、利率水平以及银行各项业务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源之一。宏观经济政策必然对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投资水平与结构外汇流动等产生影响,这又反过来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安全性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金融监管当局的目标往往与银行的经营目标并不一致,金融监管当局的目标是实现安全性、稳定性和结构性,为此,它强调对商业银行实行监管,各国监管当局监管的方式、力度和效果可能使商业银行处于相对不利的状态。

3、微观经济环境因素

行业竞争、市场风险及法律条文的变更等又是商业银行另一类风险源头。金融自由化后,商业银行受到来自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使其在经营上的压力不断增加,这种激烈的竞争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大盈利的不确定性,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原则相悖。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利率和汇率等市场变量的走势很难把握,很显然,无论是资产负债总体状况,还是每一项资产负债业务,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利率和汇率等市场变量的变化造成的各种经营风险是银行无法回避的。法律条文的改变可能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经营行为等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使商业银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4、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决定着银行经营行为的规范程度和质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能有效地避免、防范和控制风险;相反,如果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懈,则很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银行在自身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盈利性,资产业务中高风险业务比重过大,就会增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另外,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注意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者之间的比例协调问题,还要关注资产负债各种业务之间的期限结构与利率结构是否协调。如果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比例失调、资产负债业务期限不匹配、融资缺口过大,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无疑是最重要的风险。信用风险可定义为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

随着我国资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式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显然,在金融业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缩小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直接金融市场发展势头迅猛。随着资本市场的扩张和直接金融工具的发展,中小企业进入金融市场变得更为容易,银行作为融资中介的地位下降,企业融资出现了“脱媒”现象。但是,由于发展中经济具有“追赶型经济”的特点,其目标是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背景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和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选择银行主导型(bank-orient systems)而不是市场主导型(market-orient systems)的金融体制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银行融资将仍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将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要素。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不仅是商业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进行内部管理的自主行为,从全局上看也是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崩溃、引发货币危机、股市暴跌和金融危机的需要。

三、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1、做好贷前信用分析

信用分析是对债务人的道德品格、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及相应的贷款条件。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是银行管理信用风险的主要方法。通过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商业银行可以了解该客户履约还款的可靠性程度,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加强贷款管理,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依据。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可以把贷款信用分析的内容分为借款人品格、能力、企业的资本、贷款的担保以及借款人的经营环境条件等。

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既要进行静态分析,又要进行动态分析,既要注重定性分析,更要注重定量分析。因此,在实际的信用分析过程中,银行既需要对借款人国情的信用状况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也要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发展的变化趋势,对借款人未来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作出科学的预测,同时,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财务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还本付息能力作出准确的估计。

2、贷后风险的控制与处理

贷后管理是从贷款发放之日到贷款本息收回时为止的贷款管理。贷款放出后,经办行应设专人对借款人执行合同情况及经营情况进行追踪和定期检查,了解有无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向信贷负责人反映,以便快速采取相应措施。

短期贷款到期1个星期之前,中长期贷款到期1个月之前,经办行应当向借款人发出还本付息通知单,对逾期的贷款要及时发出催收通知单,做好逾期贷款本息的催收工作。

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时,应请求借款展期,并在借款到期前10日提出书面申请,同时应提供保证人或抵押人、出质人出具同意展期的书面证明,经经办人同意,按规定权限有权审批机构审批通过后,与银行签订协议书。

对已经形成不良贷款的借款人在压缩了部分本金、不欠息、生产经营基本正常,并提供有担保人权力机构同意对债务转化担保的情况下,经办贷款单位应充分运用贷款转化的手段压缩不良贷款直至全部收回贷款本息。

3、风险分散

商业银行通过持有不同种类、币别的资产来分散每种资产价值损失的可能性,使总资产价值得到保值或减少损失。证券投资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最有效的手段。风险分散的最通俗的表达就是“不要将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银行投资者来说,鸡蛋就是资金,篮子就是可投资的金融工具、不动产或者商品,亦即应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多个投资对象;万一某一投资对象价值大量损失,投资者顶多损失一项投资,而不会是全部投资转化为泡影。

4、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也是一种事前控制,即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各种交易活动,把可能发生的危险转移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有全部转移和部分转移之分。全额转移就是将银行承担某一项风险全部转嫁给第三人;部分转移则指银行将其承担的某一项风险部分自留,部分转嫁给第三人的作法。风险转移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担保、出口押汇下的保函、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及出售贷款等。

5、风险补偿

风险的补偿是一种事后控制,指银行提存足够多的风险基金或者拥有足够多的资本,以弥补风险发生后损失,使之不影响银行的经营和形象、信誉。《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就是使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来补偿可能的风险损失。风险补偿,传统上用于银行放款产生的呆、坏账的抵补。主要方法有抵押贷款、金融产品定价、各种准备金的提取等。随着银行业的国际化和证券化,风险的补偿也推广到金融市场交易等业务领域。

四、结论

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相比,风险涉及面广,金额大,损失大;银行是社会各经济主体风险的集散地;通过信用中介和信用创造职能,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大,信用风险被成倍扩大,商业银行能否妥善控制和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的成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由于商业银行处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所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是动态的。商业银行对其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进行连续的再评价,对工作效果进行不断的监督和检查。

[1]盖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蒙肖莲:商业银行贷后信用风险识别[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漆腊应: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4]朱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借款人信用风险信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浅论借户贷款情形下隐名代理的法律适用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乡城流动借款人信用风险与空间收入差异决定
小微企业借款人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商业银行对借贷人贷后监控与风险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