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对城市影响的预测研究——以杭州桐庐为例

2012-08-15 00:45王国新刘文丽
当代经济 2012年22期
关键词:桐庐县桐庐绿道

王国新 刘文丽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学者开始对绿道进行了研究。绿道一直是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中国也开始出现了研究绿道的学者和专家以及研究机构。Little将绿道定义为指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的开敞空间纽带,是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等自然走廊,或者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建立起来的线型开敞空间。桐庐作为“三江两岸”绿道的重要结点,绿道规划面积为49.3平方公里。桐庐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区位以及旅游资源的优势,具备最适合杭州居民和游客进行绿道休闲旅游的条件,成为“三江两岸”绿道规划的先行示范点。

2、研究意义

桐庐的绿道规划,旨在打造慢行系统,为居民提供休闲空间。正确评价绿道的建设对桐庐的经济、旅游、社会、环境和农村等带来影响,对桐庐县绿道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预测评价桐庐绿道建成后的经济、环境、社会的综合影响,能更客观的反映绿道规划的合理性、有效性、收益回报,从而为桐庐绿道建设的投资决策提供可行性依据。桐庐利用绿道来提高桐庐县的旅游竞争力,丰富并深化县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优化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但绿道的建设会为桐庐县带来怎样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是亟需验证的。

二、桐庐绿道概述

1、桐庐绿道旅游资源分布

桐庐绿道串联了桐庐诸多的旅游资源,连点成线,充分的整合桐庐县的旅游资源。桐庐拥有山、水、林、洞、石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有严子陵钓台、红灯笼“外婆家”、垂云通天河、大奇山森林公园、天硐山漏斗洞、白云源、天目溪漂流、浪石金滩、桐君山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景点;沿江坐落华氏牌坊、桐君塔、金氏牌坊、嘉欣园、孝泉亭、孝泉景、谢翱墓等人文景观。

2、桐庐绿道的总体规划

桐庐县围绕“山秀、水清、城美、景致”的目标,遵循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和可行性的原则,规划绿道总长169.7公里,形成“四横、四纵、五站、五通道”总体布局。“四横”包括1号线、3号线、5号线、7号线。“四纵”包括2号线、4号线、6号线、8号线。“五站”,即五处一级驿站。分别为:具有秀丽风景和滨江趣味的柴埠驿站、深厚文化底蕴的东门驿站、休闲放松的滨江驿站、农产品丰富的湾里驿站以及别具风情集休闲与度假于一体的芦茨驿站。五通道是为促进富春江两岸的滨水路道能有效连接,形成整体,规划设置跨江通道5处,其中利用现有通道4处,分别是窄溪大桥、迎春大桥、渡济大桥、富春江大坝。

三、问卷设计与调查

根据研究目标设计问卷,问卷调查群体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桐庐县居民;二是针对桐庐县到访游客。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2个问题,其中关于绿道功能、影响、需求、设施设计5—6个题目并且进行分项。采用李克特量表法,根据受访者对问题的判断,从“强烈反对”、“反对”、“不反对也不同意”、“同意”、“强烈同意”分别给予1—5分,分值越高,表示赞同程度越高。关于绿道对地产价值的影响,设计5—6个问题调查居民和游客对绿道提升地产价值的潜力的预期以及他们的接受度。本次调查问卷在2011年11月16日至2011年11月19日进行。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居民和游客对绿道和绿道功能的认知;感知绿道建设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对绿道功能需求的期望;预测地产价值的升降,可接受的房价涨幅的程度。

问卷发放地址选择在“三江两岸”绿道桐庐段,在滨江公园、桐君广场、梅蓉村、窄溪村、芦茨风情小镇、严子陵钓台等地向城镇和农村居民、到访游客随机发放问卷。实际发放居民问卷312份,游客问卷135份,回收有效居民和游客问卷298份、126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4.9%>85%,数据有效,可用于分析。

四、研究结论

1、社会影响

绿道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是长期且可持续的。对绿道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的预期研究结果显示,85%的居民认为绿道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85.5%的居民认为绿道可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79.9%的居民认为绿道可以提高居民的文明程度,84.9%认为绿道可以为居民增加游憩设施和休闲场所,78.9%的居民认为绿道可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68.4%的居民认为绿道能够改善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67.5%的居民认为绿道可以增加绿道沿线居民与外界沟通的机会。

绿道为居民带来休闲的便捷,靠近家门的游憩设施让居民尽享绿道带来的健康生活方式。绿道使人们从户外的视角来欣赏桐庐,并为家庭成员提供安全、健康的聚集活动的机会;并鼓励人们在合理距离内采用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步行或骑车到达学校、单位或户外游憩区等目的地,并为人们到达街区、商业区、江边、休闲区增加了安全性和便捷性。绿道通过减少交通阻塞和增加机动车安全出行,大大减少了受欢迎的目的地的停车阻塞问题。

2、环境影响

绿道的建设以保护和修复沿线自然生态为宗旨,建设与沿线污染清理、景观环境治理、城乡风貌改造等工作相结合,使沿线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与改善。绿道的建设,一方面大幅度地推进沿线的生态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将吸引大量的居民和游客。使得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更加全面,扩大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更加注意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综合效益。

对居民和游客的调查结果显示,67.4%的居民和88.1%的游客愿意为支持绿道维护经营和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居民和游客对生态景观价值的支付意愿分别为57.36元和50.56元。以此估算居民和游客带来的生态景观效益为1178.53万元和3.65亿元。

3、旅游和经济影响

绿道的直接经济影响是指由绿道使用者和绿道运营者在商品、服务、薪酬、材料上的初始花费和其他与绿道相关的花费一般被视为绿道的直接成本。

根据国内外的案例可知,因使用绿道而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以评估的。从对居民使用绿道的消费意愿可以预测,平均每人每次的预期消费是56.34元,根据桐庐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桐庐县常住人口为406450人(县外流入人口69778,占17.7%)。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122人,占13.31%;15—59岁人口为286366人,占70.46%;60岁及以上人口为65962人,占16.2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3471人,占10.7%。从对居民的样本分析中发现,绿道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15—59岁之间,即桐庐县人口的70%左右都可以成为绿道的潜在消费者。由分析结果可知,71.8%的居民愿意在绿道建成后在绿道上骑车或步行进行游览观光,据此可估计居民因使用绿道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至少达到1233.13万元。

从对桐庐潜在旅游者消费意愿的分析结果可知,游客每次消费金额期望值为82.14元。根据桐庐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桐庐县接待国外入境游客5.95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国内游客539.79万人次,同比增长15.4%。

因为绿道深得国外游客的喜爱。预测桐庐绿道建成后国外入境游客人次增加到6.84万人次,同比增长15%;国内游客647.75万人次,同比增长20%。91.3%的游客表示会在绿道建设成功后使用绿道,从而估算游客因使用绿道而产生的直接经济总收入为每年6.72亿元,由此为当地居民带来的经济总收入预测达到4.04亿元。2010年的旅游经济总收入为49.40亿元,预计2012年绿道建成后旅游经济总收入至少达到65.16亿元。

由绿道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是指由材料和服务供应商为保持直接消费而产生的后继购买力。绿道的使用者对易耗品的消费是产生间接经济效益的主要的推动力。易耗品的消费分为住宿,在咖啡店、酒店和餐馆的饮食,休闲(包括导游或游憩设施的租金),娱乐,车的维修和油费,当地交通(公交和出租车),从零售店里购买杂货,以及零售商品(礼物或者纪念品)的购买等。这些易耗品的消费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当地的各个行业产生了间接的经济效应。

五、结语

绿道带来的影响是多元的,绿道为居民和游客提供类型多样化生态观光和低碳旅游的方式,绿道增加了游客在桐庐旅游的体验性,促进了旅游方式的转变。同时绿道以低碳生态模式取代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对资源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促进新的旅游休闲生活方式形成。绿道不仅带来旅游人数的增加,而且由此带来连续的经济效益:游客的直接消费、与绿道相关的间接旅游消费。绿道为桐庐绿道沿线企业产生更多的商业机会,从而为当地居民增加就业机会。绿道引起的地产升值,更多是因为其附加的良好的居住环境,便利的休闲游憩空间,低成本的健康生活。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道为桐庐宜居的城市特色更增添了色彩。

[1]戴菲、胡剑:中国绿道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0(12).

[2]黄震方、周年兴、俞孔坚: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9).

[3]GOVERNOR MIKE EASLEY L T,DENNIS RASH.THE ECONOMIC IMPACT OF INVESTMENTS IN BICYCLE FACILITIES:A CASE STUDY[J].2004.

[4]TODD ALEXANDER LITMAN V T P I.Economic Value of Walkability[J].2004.

[5]JOE CORTRIGHT I,INC.Walking the walk [J].For CEOS For Cities,August 2009.

[6]FOUNDATION O T.Economic Impact Analysis Trans Canada Trail in Ontario[J].Price Water House Coopers Tourism Advisory services,2004(13).

[7]汪清蓉、徐胡:低碳经济背景下绿道建设对于旅游发展的影响——以从化为例[J].特区经济,2011.

[8]增城市城乡规划局:把“绿道”规划建设成为发展绿色经济之道[J].Supervision Test and Cost of Construction,2010,3(2).

猜你喜欢
桐庐县桐庐绿道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美丽乡村(浙江桐庐)
操场上真热闹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桐庐县召开首届桐庐人大会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借力地方特色,打造分水“生态民生品牌”——访桐庐县分水镇党委书记施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