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丽迪恩》与《紫颜色》中妇女主义思想之比较

2012-08-15 00:52孙小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沃克黑人主义

孙小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

《梅丽迪恩》与《紫颜色》中妇女主义思想之比较

孙小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

《梅丽迪恩》和《紫颜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重要代表作,都体现了作者著名的妇女主义理论,但两部作品中所透视出的具体的妇女主义主张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通过《梅丽迪恩》主人公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叛逆到《紫颜色》主人公茜莉的成长嬗变,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妇女主义主张的发展脉络,看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实验性的演绎过程。

叛逆;嬗变;妇女主义

被称为黑人妇女“辩护士”的艾丽斯·沃克是美国文坛上一位重要作家。《紫颜色》是沃克的妇女主义代表作,女主人公茜莉所经受的超乎寻常的悲惨遭遇以及后来的华丽嬗变,让人们惊叹于这一“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妇女主义主题思想。另一部小说《梅丽迪恩》刻画了梅丽迪恩·黑尔这样一位年轻的黑人新女性,展现了她由一个普通的黑人女孩觉醒成长为坚强的黑人民权运动战士的过程。这两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具体的妇女主义主张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通过《梅丽迪恩》主人公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叛逆到《紫颜色》主人公茜莉的成长的嬗变,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妇女主义主张的发展脉络,看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实验性的演绎过程。

一、女主人公的觉醒

梅丽迪恩起先只是一个普通黑人女孩,高中时就与男友艾迪交往。这样的交往只是为了防止其他男孩子的骚扰,后意外怀孕就辍学回家结婚生孩子。梅丽迪恩每天生活得浑浑噩噩,但有一天电视里的一条新闻使她觉醒了:大约在凌晨的三四点钟,她们家街区的一栋“民权主义工作之家”被炸毁了。这样一条消息使她万分震惊,她惊诧于白人种族主义者惨烈的暴行。觉醒的种族意识使梅再也无法袖手旁观,立刻投入到反种族主义的斗争中去。为了全力参加民权运动,觉醒后的女主人公决定首要的任务就是打破男权社会赋予自己的三个角色,即“听话的女儿”、“贤惠的妻子”和“伟大的母亲”。角色的叛逆促使梅丽迪恩与丈夫离婚,将幼小的儿子送与他人喂养,离家出走,只身深入美国南方的黑人聚居区,挨家挨户宣传民权运动的思想。从主人公的觉醒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她的这种“离家出走,抛夫弃子”的觉醒方式显得极端与轻率,其不假思索的处理方式与“极端的白人女性主义”主张极其相似。

相比之下,《紫颜色》主人公茜莉的觉醒显得更加完美与成熟,更加符合作者妇女主义思想的体现。茜莉14岁开始就遭受继父的奸污,后生有两子都被继父带走送人,之后为了把她处理掉,继父就以一头牛作为条件把她打发给某某先生做老婆,同时还要做四个孩子的继母。生活中的侮辱、谩骂和殴打使茜莉没有任何反抗的意识和能力。后来,生活中出现的其他几个反抗、独立的黑人女性,比如索菲亚、莎格、耐蒂等对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她离开充满奴隶式压迫和折磨的家,创建自己的“大众裤子有限公司”,证实自身价值。与梅丽迪恩相比,同样是离家出走,茜莉的举动只是为了取得自身的独立,向男性展示自身价值,进而得到男性的尊重与认可。

二、反性别主义主张

针对性别歧视的问题,沃克提出了“爱的哲学”,主张妇女主义者“喜爱男性,性爱或者非性爱。致力于人类的生存和完整——包括男人和女人。反对(男女两性间的)分离主义主张”。

在《梅丽迪恩》中,主人公与丈夫艾迪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只是因为怀孕而草草结婚。婚后的两性生活也不和谐,艾迪很快找了其他的女人,梅丽迪恩还继续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可怕的男权主义现实让梅不得不离家出走,并在运动中邂逅了男朋友杜鲁门,他们真心相爱,但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梅丽迪恩决定把自己和杜鲁门的孩子流产并把输卵管结扎。异性恋和女性的生育才使父权制社会得以生存并使父权制的思想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作为一个反性别主义的女战士,梅丽迪恩选择将孩子流产,将输卵管结扎以示反抗的方法看上去非常坚决。但是,这种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完全叛离,选择与男性对立的分裂主义的思想背离了沃克“爱的哲学”,无法达到建立新型平等和谐两性关系的目标。

针对这一问题,《紫颜色》中的茜莉就不会显得那么孤独和无助。虽然,她的境遇要比梅丽迪恩恶劣得多,但是在反对男人压迫的过程中,茜莉得到了一群黑人姐妹的帮助,她们带给她的是“反抗、觉醒、独立”的意识。茜莉为了寻找黑人的文化之根,离开家园来到非洲,并在非洲自立自强、顽强奋斗,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获得新生后的茜莉,并没有“抛夫弃子”,而是怀着宽容的人道主义精神,原谅曾经虐待她的丈夫,帮助丈夫转变为一个新人,实现了两性之间的和谐共处。

三、反种族主义主张

作为民权运动的参与者,沃克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逐渐提炼出妇女主义者的奋斗目标,即“致力于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完整”。

小说《梅丽迪恩》的主人公虽然一直坚持在民权运动中采取非暴力的方法,但是作品却不断地展现着各种不同的暴力场景。促使梅丽迪恩觉醒的是“民权运动之家”被炸毁的血腥场面;当梅丽迪恩因参加游行示威而被捕入狱时,面对司法人员的拳打脚踢,她从不求饶。在如火如荼的运动中,主人公梅丽迪恩彰显的俨然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勇士精神。民权运动失败的残酷事实证明了非暴力的运动方式无法帮助黑人民族取得反种族主义斗争的胜利,究竟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拯救黑人民族,建立各种族人民之间的平等与和谐呢?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女主人公,因此在小说结尾时,梅丽迪恩又背起行囊踏上了新的征程,开始了新的思考、寻觅、探索解决种族问题的历程。

这一问题似乎在《紫颜色》中给出了答案。面对这些种族主义的矛盾和斗争,作者不再倡导黑人与白人之间进行正面冲突的斗争,通过主人公茜莉与远在非洲的妹妹耐蒂之间的来信,暗示了寻根非洲文化的中心思想。作品中对茜莉影响最大的是莎格。作为一名独立、自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莎格是布鲁斯音乐的传承者,人们对莎格的喜爱表明了对黑人文化的向往,同时透视出像茜莉这样的黑人要想取得自身的觉醒和改变,实现种族平等,必须要先尊崇本民族文化传统,保持民族特色。另外,作品还通过茜莉与姐妹们缝制“百纳被”,尝试用非洲草药秘方帮助索菲亚的女儿治病,以及对奥林卡部落圆形茅屋的描述及非洲黑人信奉的“万物有灵论”的介绍等来提倡“爱音乐、爱跳舞、爱月亮……爱努力奋斗、爱自己的民族”的主题思想。

四、结语

通过对黑人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的追寻,艾丽斯·沃克希望能够唤起黑人同胞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以争取实现与白人及其他种族之间的平等共处的和谐关系。可见,妇女主义者不仅强调男女两性享有同等权利,同时重视对黑人民族事业整体性的维护。

[1]Walker,Alice.Meridian[M].New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6.

[2]Walker,Alice.The Color Purple[M].NewYork:Pocket Books,1982.

[3]封金珂.《紫色》中的妇女主义新理念[J].四川外国学院学报,2007(5):14-17.

[4]刘英,李莉.批判与展望:英美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历史使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55-59.

[5]程锡麟.解读艾丽斯·沃克“妇女主义”——从《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紫色》看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J].当代外国文学,2004(2):60-66.

[6]王成宇.紫色与艾丽丝·沃克的非洲中心主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1(4):78-83.

I712

A

1008-178X(2012)05-0099-02

2012-01-11

孙小芳(1976-),女,河南南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沃克黑人主义
黑人谈河流
新写意主义
未来科幻城
近光灯主义
快递爱情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世上最美丽的吻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
美国第一位黑人三军主帅——鲍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