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2-08-15 00:49孙秀娜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工学办学校企

孙秀娜

(衡水学院外语系,河北 衡水 053000)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孙秀娜

(衡水学院外语系,河北 衡水 05300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专技校教育!它既要突出职业特色又要体现高等要求。近年来,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虽然为我国培养了数百万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本文主要探讨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专技校教育!它既要突出职业特色又要体现高等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定要紧紧围绕高技型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这个核心追求教学质量,注重教学效果,突出体现高等职业技术。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由于发展速度较快,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步显现出来。如有的学校盲目追求办学层次,不安心在高职教育这个层次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有的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科教学,认为基础理论越扎实,学生的水平就越高,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只是本科相关专业的压缩版,人才培养基本沿用本科模式!如何解决相关问题是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虽然为我国培养了数百万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机制、办学模式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培养任务,它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高职教育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建议

1.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努力增加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有计划地支持职业院校更新实习设备、改善教学实验设施,增加公共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强度,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

2.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校企合作能力

企业要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任务。要努力提高企业内部的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职院校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作用,积极参与,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校企合作能力。中小企业更是要依托高职院校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直接关系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率,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要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中来。首先,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其次,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改善实训条件、优化双师结构师资团队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的重点。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则,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努力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途径,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教学,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工学结合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高职院校要把优化“双师”结构作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尤其要加快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提高行业企业专家兼职授课的比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教育要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形成一种良性运行机制。只有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努力,才会形成合力,工学结合才会更有生命力。

[1] 温家宝.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EB/OL]. http://www.sina.com.cn,2005-11-13.

[2]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Z]. 2006.

[3] 扬炳祥.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改革构想[J]. 中国培训,2007,(1).

[4] 曾令奇,张希胜. 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6,(9).

[5] 龙伟.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05,(12).

G71

A

1008-7427(2012)09-0019-01

2012-07-17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204123。

猜你喜欢
工学办学校企
盐工学人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盐工学人
——沈 妉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盐工学人
——李 琦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