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党性修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012-08-15 00:44吴永良秦贤义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党性科学

吴永良,秦贤义

(中共湘西州委党校,湖南 吉首 416000)

科学发展观不仅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通过对党性修养的科学内涵、时代要求、基本原则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深刻阐述,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什么是党性修养、怎样加强党性修养”的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党性修养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党性修养的时代内涵

党性是指一个政党所固有的内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以及社会政治团体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政党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列宁指出讲:“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1]刘少奇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2]显然,他们都是从阶级性的层面阐述党性,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的政党,是这一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代表。离开政党与阶级的内在联系,就无法确定一个政党的性质。人们不禁要问,无产者阶级性在当代中国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到底是什么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我们对党性内涵的认识实现了进一步深化。具体而言,科学发展观在党性内涵上包含着三个层次的理论推进:

第一,从阶级性推进到发展性。科学发展观明确规定:“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就深刻地揭示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性。集中表现为:它是一个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远大前途和生命力的阶级,是一个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先进的阶级。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3]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先进性是辨证统一的,党性决定先进性,先进性反映党性,是党性的集中表现。把党性的本质内涵规定为发展,这不是对阶级性的否定,而是在肯定阶级性的基础上实现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把党性的本质规定为发展,就使我们对党性的认识由阶级性推进到社会发展最终动力的深层面。因此,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必须落实到推动科学发展上。离开发展奢谈党性修养只能是一种说教,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第二,从一般发展推进到科学发展。以前也讲发展,但往往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只注重速度而不注重效益,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只关注GDP而不关注民生,结果造成经济增长了,民生没有得到相应改善;物质生产上去了,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温饱问题解决了,环保的问题更加突出。科学发展观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调发展要具有全面性、协调性、永续性和为民性。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这就告诉我们,科学发展必须是人本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有序发展、可持续发展,否则,即使是发展,也不是真正的党性。

第三,从党的工作任务推进到党的自身性质。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发展生产力。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要求工人阶级在夺取政权并掌握了一切生产工具之后,要“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毛泽东强调,我们党从事革命和军事斗争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大都是从无产阶级政党从事革命斗争的目的,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论述发展生产力问题的。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纳入党的先进性之中,科学发展观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到党的自身性质和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的高度来认识。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6]这就把科学发展观和党性修养以及党的自身性质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了党性修养崭新的时代内涵,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贡献。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党性修养的更高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在诸多方面对党性修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提出了思想修养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继续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通过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这就对党员干部的思想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而言,党员干部要转变安于现状的观念,增强跨越发展意识;转变因循守旧观念,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转变封闭狭隘观念,增强开放合作意识;转变以物为本观念,增强以人为本意识;转变片面发展观念,增强全面发展意识,等等。

第二,提出了道德修养的新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6]这就对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员干部应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切实增强忠诚意识,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持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确保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

第三,提出了能力修养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修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7]

第四,提出了文化修养的新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对党员干部的文化修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员干部应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素养。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素养。”[8]

第五,提出了作风修养的新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实转变那些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做法,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华而不实、搞花架子,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等等,大力弘扬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在十六届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即: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这些都是对党员干部在作风修养方面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三、科学发展观阐述了党性修养的基本原则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党性修养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5]这“四个坚持”充满了辩证法,是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加强理论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不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前提。新形势下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指出:“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6]实践历练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途径,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尤其要到基层一线和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经受锤炼、成长成才。胡锦涛同志指出:“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6]

第二,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在90年的革命和建设、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在党性修养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好传统、好方法,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这些光荣传统弥足珍贵,我们应认真继承并发扬光大。同时,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时代的发展,党性修养又会面临许多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6]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积极探索和研究党性修养的新内容、新形式、新经验、新方法,从而有效解决党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三,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是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改造主观世界,核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解决好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解决好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问题,就不可能领导好改造客观世界的工作。”[9]改造客观世界,就是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当前,重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实践过程,我们要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推进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

第四,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首先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的过程,因此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加强个人修养。胡锦涛总书记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中指出,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总书记把焦点聚焦在“自觉”上,即党性修养应在增强自觉性上下功夫。在加强个人修养的同时,党员还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内外群众的教育和监督。只有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积极参加党内组织生活,主动交流思想,积极而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才会逐步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不断取得进步。

四、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党性修养的检验标准

如何检验党性修养的成效?如何评价一个党员有无党性及其党性的强弱?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准,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对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努力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3]这里提出了检验党的建设包括党性修养的三个重要标准。

第一,实践标准。党性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就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因此,党员的党性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在当代中国,科学发展是最重要的实践,党员的党性应该体现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近年来涌现的所有优秀共产党员,无一不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比如沈浩,在担任小岗村第一书记的6年间,为小岗的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把青春乃至生命都奉献给小岗村的发展事业上,以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强党性!

第二,人民标准。党性必须由广大群众来评判,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根本体现。马克思主义坚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郑重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党的各项工作包括党性修养的最高标准。胡锦涛同志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6]从现实看,所有的优秀党员都是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并由此得到人民群众高度认同的。比如杨善洲,一辈子为人民谋利益,被群众亲切地赞誉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

第三,历史标准。评价一个党员的党性,既要看他给当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今后产生的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党性。比如焦裕禄,当年带领群众栽下的泡桐树,已枝繁叶茂,不仅能防沙固沙,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群众称之为“焦桐”,这正是造福子孙的政绩,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党性。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仅此还不够。我们既要讲“一方”,又不能忽略全局;既要讲“一任”,又不能忽视可持续发展,否则就容易导致“一任的政绩,十年的窟窿;一届的光彩,几代的包袱”。因此,加强党性修养,一定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实践标准、人民标准、历史标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统一于实践标准之中。但三者的侧重点不同,实践标准强调实践本身,人民标准强调实践主体,历史标准强调实践进程。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价值观、历史观的辩证统一,使党性修养的评价标准更加明确、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从党性修养的新内涵、新要求、新原则、新标准等方面,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党性修养、为何加强党性修养、怎样加强党性修养以及如何检验党性修养等基本问题,实现了党性修养理论的重大创新,因而成为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坚持的科学指南。

[1]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刘少奇.人的阶级性[M].兰州:甘肃出版社,1952.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DB/OL].www.people.com.cn,2006-06-30.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DB/OL].http://www.gmw.cn 2007-10-25.

[5]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DB/OL].www.mews.cn,2009-01-13.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www.mews.cn,2011-07-01.

[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DB/OL].www.people.com.cn,2010-04-07.

[9]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DB/OL].2009.www.gov.cn,2005-06-26.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党性科学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