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社会分层理论对中国当代社会分层的启示

2012-08-15 00:51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声望韦伯阶级

蔡 娟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1 韦伯社会分层理论架构

“分层”本是地质名词,为地质学家在分析地质结构时所使用,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使用社会分层这一概念来特指这一社会现象。社会分层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社会分层是西方现代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社会分层的研究一直存在着两种理论:一是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主要是以生产关系作为划分社会阶级的基础;二是以韦伯为代表的社会阶层理论,主要从财富、权力、地位这三个维度对社会结构进行划分,对当代西方社会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划分标准成为现代西方阶级阶层划分的主要标准,现代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流派繁多,分层标准不一,但一些基本特点都可以追溯到韦伯的分层模式。这些特点主要是:一是多元的分层标准;二是连续性的定量标准;三是引进了主观分层标准。

在其著作《经济与社会》中,马克斯·韦伯全面阐述了其分层理论:阶级是基于经济标准的划分,等级可称为地位群体或身份群体,是基于社会标准的划分,政党可称为权力群体,基于政治权力划分。

1.1 阶级与财产

在进行经济维度的社会分层中,韦伯也使用了阶级这个概念,但他认为,“在下述情况下,我们想说是一个‘阶级’:(1)对于为数众多的人来说,某一种特殊的、构成原因的生存机会的因素是共同的;(2)只要这种因素仅仅通过经济的货物占有利益和获取利益来表现;(3)即它是在(商品和劳务)市场的条件下表现的(阶级状况)。”韦伯认为生存机会、经济利益与市场是构成阶级的三个关键因素。他同意马克思的说法,“产权是确立阶级的首要基础,”“有产和无产,便是所有阶级处境的基本范畴。”但他并不像马克思那样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他进一步指出在市场状况下,各职业群体在竞争中分裂成无数更小的部分。“根据一方面是占有财产可用于获利的方式,另一方面是必须在市场上提供劳动效益的方式,阶级状况又进一步分化”。财产或生产资料为其所有者积聚了大量利益和特权,而那些必须依赖于出卖其劳动力的人们,却在为生活来源的斗争中面临艰难险阻,个人财产上的差异能够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1.2 等级与声望

韦伯认为仅从经济上分层并不能解释生活中复杂的分层状况,为此他引进了“等级”概念。“同纯粹由经济决定的‘阶级状况’相反,我们想把人的生活命运中任何典型的、由一种特殊的受与很多人的共同特点相联系的‘荣誉’的社会评价所制约的因素,称之为‘等级的状况’。”韦伯所说的等级可称为身份群体或地位群体,是在荣誉或声望的基础上划分的。“等级地位可能建立在某种特定的方式或者含糊不清的方式的阶级地位之上。然而,它不仅由阶级地位所决定……等级地位可能一起或者甚至是单独制约着阶级地位,却与阶级地位并不一致。”实际上韦伯在这里暗示了一个阶级内部可能有不同的等级地位,当然,也有可能不同的阶级中包含有某种相同的等级地位,而这些等级在韦伯看来,出于共同的等级地位群体有着相同的道德意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因而更容易组织起来。在某些情况下,共同的地位群体甚至会通过社会封锁来限制其他群体成员的自由进入,以此来保障自己的固定资源和优势。有了这种明确的界限,划分等级的标准就可以通过声望指标来进行了。

1.3 政党与权力

在韦伯的分层体系中,另一标准是政党,它是以权力作为指标来进行划分的。“政党的形成是权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独立于阶级和地位对分层造成的影响。‘阶级’的真正的故土在‘经济制度’里,‘等级’的真正的故土则在‘社会的制度’里;即在‘荣誉’分配的领域里,并且由此开始,相互对立,影响着法的秩序,反过来又为法的秩序所影响;而‘政党’的故土原则上在‘权力’领域里。”在韦伯那里,政党显然是能够通过权力改变分配制度的机构。在市场分配过程中,政党权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它们能获得社会资源的多少。现代工业社会,科层组织大规模发展,管理者拥有各种资源的控制权和支配权,与其他群体相比占据较高的层级位置。

2 韦伯社会分层理论对中国当代社会分层的启示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打破了自建国以来以身份制为核心的刚性社会分层体系,我国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比较清晰的社会分层结构变得复杂化、多元化。根据对生存资料占有关系的阶级划分模式,已经无法解释目前出现的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马克斯·韦伯在对等级的差别与潜在的分裂的各种根源作进一步地划分基础上,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维度对社会分层进行了划分。这无疑对解读中国当代社会分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1 社会分层标准的多元化

如果说马克思的阶级划分主要是以经济因素为基础的话,那么社会阶层的划分则具有多元特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社会分层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三大社会阶层内部都发生了重大的分化,传统的权力结构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仍然存在,职业和经济收入的差距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

在社会分层的经济标准方面,韦伯并不反对马克思的生产资料占有在经济地位中的作用,但他更主要是从更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经济地位——财富多少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运用财富标准来划分,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新富阶层”,这个阶层包括私营企业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理、三资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以及自由职业等。与“新富阶层”相对应的是“新贫困阶层”,如失业下岗工人、残疾人和部分退休职工等。与财富密切相连的是收入,收入通常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正常情况下的货币获得量。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许多学者使用收入来进行社会分层。

权力也是韦伯划分社会阶层的另一维度,韦伯认为权力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时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韦伯认为权力不仅取决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也取决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制度中的地位。陆学艺等人将中国社会结构分成十大阶层,第一层便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显示了这一阶层在权力方面的优越性。而新崛起的“新富阶层”在权力分层中并不具有特别的优势。

社会声望,指的是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综合性价值评价,换言之,是指个人或群体所受到的社会尊敬程度。韦伯认为,声望与人们的身份有关,而身份是根据受社会价值评估所影响的生活方式来划分的。声望作为一种稀缺社会资源自然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目前职业已成为声望的重要来源。由李春玲的“职业声望排列”可看出得分最高的一组,主要包括高级领导干部(如市人大主任、市长、法院院长、县委书记等)和高级知识分子(如工程师、科学家、大学教授等)。尽管职业声望很高,但大部分高级知识分子在经济收入方面低于“新富阶层”,在权力方面永远无法与高级领导干部比肩。

2.2 社会分层是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占有

社会分层反映了社会资源在不同群体之间的的分配与占有。对社会资源占有的多寡决定了该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因此资源的类型和占有水平也就常常成为划分阶层与社会地位的标准。阶级在韦伯那里则是以财富的占有和支配作为划分标志的,政党可以通过权力改变分配制度,而政党权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它们能获得社会资源的多少。出于共同的等级地位群体有着相同的道德意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某些情况下,共同的地位群体甚至会通过社会封锁来限制其他群体成员的自由进入,以此来保障自己的固定资源和优势。有了这种明确的界限,划分等级的标准就可以通过声望指标来进行了。

李友梅等人认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由经济精英、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构成的强势群体,而弱势群体则由贫困农民、城市农民工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构成。就数量而言,强势群体只占总人数的极小一部分,但他们却占有社会中大部分资本,而弱势群体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却仅拥有较少的社会资本。陆学艺则从劳动分工、权威等级、生产关系和制度分割四个维度将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组织资源;经理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源;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个体工商户阶层,拥有少量经济资源;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拥有少量的组织、文化和经济资源;产业工人阶层,拥有少量的上述三种资源;农业劳动者阶层,也只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他们基本没有三种资源。在社会分层结构中占据上层的阶层拥有较多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位于中间的阶层只拥有少数的资源,社会最底层的成员基本无法拥有这三种资源。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在中国市场体制改革中,干部作为旧体制的既得利益群体,不但能够保持他们在旧的再分配体制中的传统政治权力和特权,而且有能力利用这种政治权力与特权,在新兴的市场体制中寻求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

2.3 社会分层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性

韦伯认为财富实质上是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会,这种生活机会是人们在市场上以其经济收入和财富来交换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因此,具有较多财富和经济能力的人在市场上具有较大优势,也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而那些具有较少财富以及经济能力不强的人在进一步的市场交换中更加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反映了社会成员在经济领域内的不平等。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值差距达到9646元。

韦伯社会分层的政治标准是权力,权力是一种强制力,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时也有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韦伯认为,任何有组织的社会生活都有权力存在,权力分配反映了社会成员政治领域的不平等。这种权力不仅取决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也与科层制组织中的管理职位有关。因此,陆学艺通过四个维度在对中国当代社会分层进行划分后认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占据了最高层。

声望是指个人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是社会分层的社会标准。韦伯认为,声望与人们的身份、知识教养、生活方式等有关。韦伯认为声望与市场消费密切相关,因为身份是根据消费的原则来划定的,以特定的生活方式为特征。具有相似身份和生活方式的人被称为身份群体,不同的身份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声望,也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层是按照高低顺序进行排列的,因此高端消费品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新富”的最爱,正因为高端消费品所凝聚的地位象征。

某种职业在社会上具有较高评价、某一社会群体在权力系统中占据较高地位、不同教育水平的社会群体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这些都是社会阶层的表现,表现出社会阶层不仅在经济方面具有不平等性,在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同样存在着不平等性。如果社会中某一社会群体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资源,而其他占人口多数的社会群体只拥有较少的资源,则反映了这一社会的严重的不平等。

3 结论

在用不同标准对某一社会群体进行分层时可能会出现较为复杂的现象:同一群体在不同的分层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可能不一致,也有可能是大体一致,前者被社会学者称作地位相悖,后者被称为地位一致。地位一致实质上反映了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分配相对集中的情况,意味着社会资源优先被某群体所占有,而其它群体则很少占有这些资源,这是一种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往往酝酿着某种社会冲突。地位相悖则反映了各种资源在不同群体中分配较为分散的状况,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倾向。

[1]马克思.马克思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J].社会学研究,2005(2):42-45.

[5]李友梅.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与实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宋时歌.权力转换的迟延效应——对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转变过程中的精英再生与循环一种解释[J].社会学研究,1998(3):70-73.

[8]蔡昉.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声望韦伯阶级
韦伯空间望远镜
韦伯空间望远镜
程序员在俄罗斯最具声望
悼李公正中先生
跟踪导练(一)5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开始组装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