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新品种—绿莹莹

2012-08-15 00:51徐翠容龙启炎骆海波沈志辉
上海蔬菜 2012年1期
关键词:青花菜花球苗床

徐翠容 龙启炎 骆海波 沈志辉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430065)

绿莹莹是武汉亚非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日本引进的系列青花菜新品种之一,经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展示中心两年试种,表现出适应性广、不易变色、抗病性强、易栽培、花蕾细腻致密、耐贮藏性好、商品性极佳等优良特性,受到广大种植户的欢迎,现将其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青花菜绿莹莹定植后70~75d即可采收,为中熟品种。植株直立,外叶浓绿,叶片中等,长势旺盛;株高75cm,开展度85cm,叶片数为13~14片;花球为圆球形,花球浓绿色,结球紧实,花球纵径为14.5cm、 横径 15cm, 单球重 200~250g,667m2产量750~900kg;耐低温,遇冷花球不易变紫色。

2 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

长江流域春秋两季均可栽培,春季栽培在上年12月底~1月初育苗,2~3月定植,5~6月采收。秋季栽培 8~9月播种育苗,9~10月定植,12月~翌年 1月份采收。

2.2 培育壮苗

选择排灌方便、地势高燥、土质疏松的地块作苗床。床土加入充分腐熟有机肥,拌匀整细整平后筑成高畦。畦面整平后一次性浇足底水,待水渗入土壤后再均匀播种,一般每m2播种量3g左右,每667m2大田需苗床20m2。播后浅覆细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苗床病害,并盖上1层薄膜保湿。

一般播种3~5d后种子发芽,注意及时揭去薄膜,防止高温烧苗。幼苗出土后盖上防虫网。晴天上午10时~下午4时盖上遮阳网,以免高温灼伤幼苗。高温期间水分蒸发快,应及时补充水分,每隔3~4次水喷施0.5%狮马牌复合肥或0.5%尿素。下雨时要盖覆薄膜防止大雨冲刷幼苗,如有条件最好在大棚内育苗,一般苗龄25~30d。

2.3 整地定植

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青花菜,土壤翻耕后、幼苗定植前应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人畜粪2500kg、氮磷钾复合肥25kg,酸性土壤施入石灰降低土壤酸度。施肥后深翻,筑深沟高窄畦,周围开好排水沟。选择晴天午后或傍晚定植,大小苗分开定植,淘汰过小弱苗,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第2d早晨浇透活棵水。

2.4 田间管理

青花菜需肥量较多,除施足基肥外,应适时追肥3~4次。定植后7~10d施1次促苗肥,667m2施稀粪水1000kg;当植株有12~15片叶时施1次花芽分化肥,667m2施复合肥30kg;花球即将迅速长大时施花球膨大肥,667m2施复合肥15kg;主花球采收后施花球再生肥,667m2施稀粪水2000kg或尿素10kg。缺硼植株可喷0.2%硼砂水溶液。结合施肥进行中耕、培土、浇水,暴雨后或土壤板结时应及时松土,促进根系生长。

2.5 病虫害防治

2.5.1 病害 青花菜病害主要有软腐病、黑腐病、霜霉病、菌核病等。栽培上应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尤其是与甘蓝类蔬菜重茬;及时清除黄老叶、病株病叶;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抗旱排水,增强抗病能力。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80%代森锰锌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可交替使用,每周1次,连续喷雾2次。

2.5.2 虫害 青花菜虫害主要有小菜蛾、菜螟、甜菜夜蛾、蚜虫,苗期有黄曲条跳甲。幼苗出土后黄曲条跳甲危害严重,可喷施乐斯本、吡虫啉防治。小菜蛾、菜螟、甜菜夜蛾可用甲维盐、阿维菌素、锐劲特防治,隔7~10d喷施1次。蚜虫可用吡虫啉、啶虫脒交替防治。

2.6 采收

青花菜花球充分膨大、花球边缘即将松散即可开始采收。采收方法:以花球为主要采收对象,在花与茎交接处以下2cm左右割下;以花球、花茎为共同采收对象,可在花茎交接处以下5cm处割下,装箱后上市即可。

猜你喜欢
青花菜花球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高湿贮藏对青花菜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我国青花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
青花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褪黑素调控呼吸代谢及抗氧化活性延缓采后青花菜衰老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青花菜侧花球留几个为宜
桑树方块育苗及管理技术